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交换技术整理答案

现代交换技术整理答案

1.交换节点控制的四种接续类型
本局接续、出局接续、入局接续、转接接续
2.交换方式按传送模式分类
电路交换、异步传送模式(ATM)、快速分组交换(帧中继)、分组交换
3.电路交换包括三个过程
呼叫建立、信息传送、连接释放
4.分组交换的两种工作模式
数据报(Datagram)、虚电路(Virtual Circuit)
5.通信网络三个基本要素
终端、交换、传输
6.三网融合是哪三网
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通信网
第二章
2.1电信交换的基本技术有哪些
接口技术、信令技术、控制技术、互连技术
2.2国内N-ISDN交换提供的两种速率接口
2B+D基本速率接口、30B+D基群速率接口
2.3交换单元的基本功能
在任意的入线和出线之间建立(或拆除)连接
2.4交换单元的分类
集中型,入线大于出线数、扩散型,小于、分配型,等于
2.5交换网络的三大要素
交换单元、不同交换单元间的拓扑连接、控制方式
2.6T接线器的基本功能,工作方式有哪几种
完成一条PCM复用线上各时隙之间信息的交换。

顺序写入,控制读出。

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2.7接线器的基本功能,工作方式有哪几种
完成不同PCM复用线之间同一时隙的信码交换。

输入控制方式。

输出控制方式。

2.8话务量的概念
在时间T内发生的呼叫次数和平均占用时长的乘积
2.9接通率的概念
流入话务量=完成话务量+损失话务量
接通率=完成话务量/(完成话务量+损失话务量)
在时间T内发生的呼叫次数和平均占用时长的乘积
2.10最大忙时呼叫(busy hour call attempts)概念
在保证规定的服务质量标准前提下,处理机在最忙单位时间内处理的最大呼叫次数
2.11电话交换系统处理话务的两种方法
呼损工作制、待接工作制
2.12电话交换系统中,接续质量通过什么衡量。

包括哪两个方面
通过服务等级。

呼损率、接续时延
2.13呼叫处理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系统结构的合理性、处理机本身处理能力、操作系统的效率、软件设计水平、数据结构的设计、编程语言的选用
第三章
3.1程控交换机的基本结构。

话路系统控制系统
3.2用户集线器的功能。

话务集中功能。

提高了链路的利用率,且使接线器的子端减少
3.3模拟用户电路的7大功能
B——馈电,O——过压保护,R——振铃控制;S——监视;C编译码和滤波;H——混合电路;T——测试。

P50
3.4程控交换器的两种常用接口
模拟中继接口数字中继接口p51
3.5数字中继电路的主要功能
将对方局送来的PCM/32信号分解成30路的64bps信号,复合为PCM30/32信号,送到对方局。

码型转换、时钟提取、帧定位、帧同步和复帧同步、信令提取和插入、警告处理.P52
3.6程控交换系统的控制方式分为哪两种
集中控制、分散控制
3.7主备用方式又分为哪两种
冷备用(Cold Standby)、热备用(Hot Standby)
3.8程控交换软件分为那两个部分
运行软件系统和支援软件系统
3.9程控交换机的数据分为哪几类
局数据,交换局的局数据反应该局在交换网中的地位(或级别),本交换局和其他交换局的关系。

用户数据,用户数据描述全部用户据信息。

交换系统数据,这部分数据由设备制造厂家根据交换局的设备数据、交换网络的地址分配、交换局的各种信号、编号等有关数据在出厂前编写。

第四章
4.1信令的概念
信令是终端与交换系统,以及交换系统和交换系统之间进行“对话”的语言,它控制电信网的协调运行,完成任意用户之间的通信连接,并维护网络本身的正常运行。

信令系统是通信网的神经系统。

4.2信令按照工作区域分类分为
用户线信令和居间信令
4.3信令按以其相关话路传送关系分为
随路信令、共路信令
4.4共路信令的主要特征
功能模块化,分为消息传递部分和多个不同的用户部分。

通用性,包含可以任选的功能以满足国际和国内网的不同要求。

消息传递功能的改进,克服了NO.6信令可能出现的消息传递顺序差错或丢失的问题。

*完善的信令网管理功能,确保在网络故障下可靠传递。

*采用不定长消息形式,以分组传送和明确标记的寻址方式传送信令消息。

*适合采用64bps和24Mbps的数字信道工作。

4.5用户信令和局间信令各在什么信令传送
用户信令是在用户终端和交换局之间传送的信令
局间信令是在交换局之间传送的信令
4.6 NO.7信令消息有哪几种基本信令单元
消息信令单元(MSU),链路状态信令单元(LSSU),填充信令单元(FISU)
4.7信令网的组成(有那几部分组成)
信令点(SP),信令转接点(STP),信令链路
4.8 NO.7信令的工作(传送)方式有哪几种
直联方式、非直联方式、准直联方式
4.9本地网的概念
在同一个长途区号内,由端局设备市话局的设备用户线和中继线组成的网络。

第五章
5.1 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
1).统计时分复用2).存储转发3).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5.2分组交换向用户提供的信息服务的两种方式
1).虚电路方式,就是在用户数据传送前通过发送呼叫请求分组建立到端的虚电路,一旦建立,属于同一呼叫的数据分组均沿着这一虚电路传送,最后通过呼叫清楚分组来拆除虚电路。

2).数据报方式,交换节点对每一个分组单独进行处理,每个分组都含有目的地址信息。

5.3 X.25分组交换数据链路层的传送单位帧
5.4帧类型有哪些信息帧I;监控帧S;无编号帧U
5.5 帧中继的概念快速分组交换
5.6帧中继技术的特点
简化了分组处理协议,从而有效地提高数据传送速度。

(帧中继技术的前提是传输网光纤化合用户终端智能化。

典型应用时LAN互联和X.25网络互连)
5.7 分组交换的三大关键技术
协议处理、路由选择和流量控制。

第七章
7.1 ATM基本概念、特点、信元结构、VC(I) VP(I)概念
1).ATM是一种快速分组传送模式,它综合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势。

2).特点: A.ATM是一种统计十分复用技术。

B.利用硬件实现固定长度分组。

C.支持多业务的传输平台,并提供服务质量保证。

D.ATM是面向连接的传输技术,在传输用户数据之前必须建立端到端的虚连接。

3).信元长度53字节,5B的信头包含表征信元去向的逻辑地址、优先级等控制信息;48B 的信息段用于装载来自不同用户不同业务的信息。

4).V(虚通路)指ATM信元的单向传送能力,在两个或以上端点的一个运送ATM信元的通道信道。

VP(虚通道)。

VCI、VPI分别是其编号.
7.2 ATM网络的2种网络接口类型
用户网络接口(UNI) 网络节点接口(NNI)
第八章
8.1 TCP/IP参模分层结构
8.2 TCP UDP提供什么服务
TCP是传输控制协议,提供面向连接服务;UDP是用户数据报协议,提供面向无连接服务。

8.3 路由器的基本功能
实现IP分组信息的路由和转发,实现不同网络主机之间的互连
第九章
9.1 宽带IP网络IP技术与ATM技术融合的两种模型分别是
重叠模型或覆盖模型,集成模型或综合模型
9.2 等价交换类的概念
等价交换类(FEC)是所有需要进行相同转发处理、并转发到相同下一个节点的分组的集合。

9.3 传统IP交换与MPLS的本质区别
*传统IP交换使用信令和网管来建立连接,MPLS使用多标签分配协议(!!!!!此答案不确定) 9.4 如何理解多协议
多协议的含义是指MPLS不但可以支持多种网络层层面上的协议,还可以兼容第二层
的多种链路层技术,即对上兼容IPV4,IPV6等主流网络层协议,对下支持Ethernet,
FDDI,ATM ,FR,PPP等多种链路层协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