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我国人均水资源约为世界水资源的1/42.河道常用的防洪体系为上拦、下排、两岸分滞;3.水利工程按所承担的任务可分河道整治与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力发电工程、供水和排水工程、航运工程;4.水工建筑物按用途可分为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输水建筑物;取水建筑物;整治建筑物;专门建筑物;5.水工建筑物按使用时间可分为永久性建筑物;临时性建筑物;6.组成水库枢纽的“三大件”包括拦河坝、溢洪道和、取水建筑物;等类型建筑物。
1.水利工程指对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控制和调配,以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而修建的工程。
2.水利枢纽3.水工建筑物4.水利事业1.我国地大物博,河流众多,是一个水资源充沛的国家。
√2.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大体是南涝北旱的局面√3.水工建筑物的级别越高所采用的洪水重现期越短×4.所谓水利工程,是指对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控制和调配,以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
√第二章重力坝1.重力坝是指主要依靠坝体自重所产生的抗滑力来维持稳定的挡水建筑物。
其坝轴线一般为直线,垂直于坝轴线方向设横缝,将坝体分成若干个坝段,每一个坝段相当于固接于地基上的悬臂梁。
2.重力坝按坝高可分为低坝(坝高<30m)、中坝(30m ≤坝高≤70m)、高坝(70m<坝高)三类。
按泄水条件可分为溢流重力坝、非溢流重力坝。
按坝体结构形式可分为实体重力坝、宽缝重力坝、空腹重力坝和宽缝填渣坝。
3.重力坝承受的主要荷载是呈三角形分布的静水压力;控制坝体剖面尺寸的主要指标是稳定;强度要求重力坝的基本剖面是三角形。
4.非溢流坝的坝顶或防浪墙顶必须高出库水位,其高出库水位的高度为:△h=h l+hz+hc,其中h l表示半个波浪高度,hz表示波浪中心线距静水位的高度,hc表示安全加高。
5.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程度。
烈度越大,表示对建筑物的破坏越大,抗震设计要求越高。
6.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考虑荷载的基本组合和偶然组合两种作用效应组合。
7.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应考虑荷载的长期组合和荷载的短期组合两种作用效应组合。
8.溢流坝既是挡水建筑物,又是泄水建筑物。
因此,坝体剖面设计时除满足稳定和强度要求外,还要满足泄水的要求,同时要考虑下游的消能问题。
9.溢流坝的溢流面由顶部的曲线段、中间的直线段、底部的反弧段组成。
10.单宽流量的大小是溢流坝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控制指标。
如果单宽流量越大,对消能防冲不利,但对枢纽布置有利。
11.溢流坝段的横缝有两种布置方式。
其中,横缝布置在闸墩中间时,相邻坝段产生的不均匀沉陷不影响闸门启闭,但闸墩厚度较大。
另一种形式,横缝布置在溢流孔中间,闸墩比较薄,但受地基不均匀沉陷的影响大。
12.闸墩的水平剖面形状应使水流平顺,减小水头损失,墩头的形状常用半圆形、三角形、流线型等。
13.工作闸门常在动水中启闭;检修闸门在静水中启闭;事故闸门常在动水中快速关闭,在静水中开启。
14.通气孔的上端进口不允许设在闸门启闭室内,自由通气孔的上端进口应高于上游最高水位。
15.重力坝坝体排水措施是:靠近上游坝面设置排水管幕,其上下端与坝顶和廊道直通。
坝基排水措施是在灌浆帷幕后设排水管木。
16.坝体分缝的目的是:防止温度变化和地极不均匀沉降导致坝体裂缝,满足施工的要求。
常见的缝有:横缝、纵缝和施工缝。
17.重力坝内的廊道的作用是满足灌浆、检查和排水和观测、交通廊道常分为:坝基灌浆廊道和检查及坝体排水廊道。
18.排水孔幕布置在防渗帷幕的下游,通常在防渗帷幕灌浆后施工。
19.重力坝岩基渗流危害性有①消减坝体自重、②水库水量损失、③地基岩石耐久性降低,④坝体抗滑稳定性降低等。
采用的措施是:帷幕灌浆。
20.扬压力对重力坝的抗滑稳定不利。
重力坝主要依靠自重满足稳定和强度要求。
21.重力坝坝基岩体若坚固完整且抗渗能力强,其地基采用排水孔降低扬压力,若节理裂隙发育常采用帷幕灌浆降低扬压力。
22.混凝土重力坝控制坝基渗流的目的,有防止渗透破坏、江堤坝基面上的扬压力和渗漏量大小,一般是控制渗流。
23.重力坝临时性横缝键槽方向—般为:当相邻坝段要求传递铅直向剪力时,采用横向键槽;要求传递水平向剪力时,则采用竖向键槽。
1.扬压力2.重力坝的基本剖面3.重力般的实用剖面4.荷载作用的基本组合5.荷载作用的偶然组合1.溢流坝属于(A )。
A 挡水建筑物和泄水建筑物B 次要建筑物C 挡水建筑物D 泄水建筑物2.下列重力坝是按坝体的结构形式进行分类的有( C )。
A 混凝土重力坝B 浆砌石重力坝C 实体重力坝D 溢流重力坝3.下面关于坝体应力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 )。
A 正常运用期,坝基面的最大铅直正应力应小于坝基容许压应力。
B 正常运用期,坝基面的最大铅直正应力应大于坝基容许压应力。
C 坝体内绝对不允许出现拉应力D 以上说法都不对。
4.重力坝的坝体廊道的主要作用是( B)。
A 检查和排水B 检查、灌浆和排水C 排水D 交通6.采用以下( C )措施主要用来降低重力坝坝基的扬压力。
A 开挖与清理B 固结灌浆C 帷幕灌浆D 混凝土齿墙7.重力坝的基本剖面为(B )。
A 梯形B 三角形C 矩形D 正方形8.重力坝地基处理时,顺水流方向的开挖面不宜( C )。
A 成台阶状B 成锯齿状C 向下游倾斜D 向上游倾斜9.高度超过( C )的坝属于高坝。
A 50 mB 60mC 70 mD 100m10.因为作用于重力坝上游面的水压力呈( A )分布,所以其基本剖面是三角形。
A 三角形B 矩形C 梯形D 弧形。
1.检修闸门和事故闸门都只能在静水中关闭和开启。
×2.官厅公式只适合于计算峡谷水库的波浪三要素。
√3.对于基本烈度为6度及其以下地区不考虑地震荷载。
×4.坝内水平截面上的剪应力τ呈三次抛物线分布。
×5.挑流消能适用于基岩较坚固、水头较高的情况。
√6.固结灌浆是深层高压水泥灌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坝体的渗透压力。
×7.地震烈度大,对建筑物的破坏小,抗震设计要求低。
×8.设计洪水情况属于荷载的偶然组合。
×9.按定型设计水头确定的溢流面顶部曲线,当通过校核洪水位时不能出现负压。
√10.重力坝的基本剖面是三角形是因为考虑施工方便。
×第三章拱坝1.地形条件往往是决定拱坝结构型式、工程布置以及经济性的主要因素。
地形条件主要指河谷形状、河谷剖面与河谷宽度平面形状两岸对称、喇叭口、顺直形地形2.一般来说,拱圈的曲率相对较大时,曲率半径就相对较小,拱圈内的弯矩较小3.做应力分析时,应考虑温降情况;作稳定分析时—般考虑温升情况。
4.拱坝的水平拱圈在温降时,拱圈将向下游变位,相当于拱圈承受向下游的均匀水平水压力所产生的变位;拱圈内产生的剪力、弯矩与水平水压力产生的剪力和弯矩的方向相同,而轴向力则相反;拱冠上游面受压,下游面受拉,拱端上游面受拉,下游面受压。
5.均匀温度变化T m是温度荷载的主要部分,等效线性温差是温度荷载次要部分,而非线性温度变化。
T n仅对局部应力有影响。
1.拱坝2.拱冠梁3.纯拱法4.拱梁分载法1.双曲拱坝是指坝体在(C)方向上呈拱形。
A 水平B 铅直C 水平和铅直D A与B和C均不对。
2.(A)将拱坝视为有一系列各自独立、互不影响的水平拱圈所组成。
A 纯拱法B 拱梁法C 有限单元法D 拱冠梁法3.与重力坝相比,拱坝的(C)荷载,且其上升为主要荷载。
A 扬压力B 自重C 温度D 水压力4.在V型或接近V型河谷中,多采用(D)。
A 等半径拱坝B 变半径、变中心角拱坝C 等中心角拱坝D 双曲拱坝5.(C)泄洪方式,其溢流面曲线由溢流坝顶和紧接其后的泄槽组成。
A 自由跌流式B 鼻坎挑流式C 滑雪道式D 坝身泄水孔6.拱坝应力计算的拱冠梁法仅需满足(A)变为协调。
A 径向B 切向C 竖向D 三个方向的角变位7.拱坝非溢流坝段顶宽度应根据剖面设计,满足运行、交通要求确定,不宜小于(A)。
A 3mB 4mC 5mD 6m8.( D )将拱坝视为由一系列水平拱圈和拱冠处的一根悬臂梁所组成。
A 纯拱法B 拱梁法C 有限单元法D 拱冠梁法9.拱坝体型设计要求拱圈内弧与该高程可利用岩体等高线间的夹角宜大于或等于( C )。
A 10°B 20°C 30°D 40°1.拱坝的超载能力高是由于坝体厚度较薄、材料均匀性好。
(×)2.拱坝坝肩的抗滑稳定决定了拱坝的安全。
(√)3.拱圈中心角2A增加对稳定有利,对应力不利。
(√)4.如果封拱时混凝土温度过高,则以后温降时拱轴线收缩对坝肩岩体稳定不利。
(×)5.拱坝的超载能力高是由于坝体厚度较薄、材料均匀性好。
(×)6.在拱坝的应力分析方法中,拱冠梁法在荷载分配时仅考虑了径向变位的调整。
(√)第四章土石坝1.土石坝按施工方法可分为碾压式土石坝;水力充填坝;定向爆破堆石坝等形式。
2.土坝按防渗体的位置分为均质坝;粘土心墙坝;粘土斜心墙坝;粘土斜墙坝。
3.土石坝的剖面拟定是指坝顶高程;宽度;坝坡的拟定。
4.在土石坝的坝顶高程计算中,超高值Y= R+e+A (写出公式)。
公式中各字母代表的含义是: R:波浪在坝坡上的最大爬高、e:最大风雍水面高度;A安全加高。
5.碾压式土石坝上下游坝坡常沿高程每隔10~30m设置马道,宽度不小于1.5~2.0m,一般设在坡度变化处。
6.当有可靠防浪墙时,心墙顶部高程应高于高出设计洪水位0.3-0.6m,且不低于校核洪水位。
7.由于填筑土石坝坝体的材料为散粒体,抗剪强度低,下游坝坡平缓,坝体体积和重量都较大,所以不会产生水平整体滑动。
8.土石坝挡水后,在坝体内形成由上游向下游的渗流。
坝体内渗流的水面线叫做浸润线。
其下的土料承受着渗透动水压力,并使土的内磨擦角和粘结力减小,对坝坡稳定不利。
9.土石坝可能滑动面的形式有曲线滑裂面;直线或折线滑裂面和复合滑裂面。
10.土石坝的上游面,为防止波浪淘刷、冰层和漂浮物的损害、顺坝水流的冲刷等对坝坡的危害,必须设置护坡。
11.土石坝砂砾石地基处理属于“上防”措施,铅直方向的有粘性土截水墙;板桩;混凝土防渗墙和帷幕灌浆。
12.砂砾石地基一般强度较大,压缩变形也较小,因而对建筑在砂砾石地基上土石坝的地基处理主要是解决渗流问题。
13.土石坝与混凝土坝、溢洪道、船闸、涵管等混凝土建筑物的连接,必须防止接触面的集中渗流,防止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以及因水流对上下游坝坡和坝脚的冲刷而造成的危害。
14.土石坝的渗漏处理时,要遵循“上防下排”的原则,即在坝的上游坝体和坝基防渗措施、阻截渗水,在坝的下游面设排水和导渗设备排出渗水。
15.设坝基和均质坝坝身材料的渗透系数分别为K T 、K ,K T >K与K T=K相比,坝内浸润线将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