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_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原子的构成
第二课时 原子质量的计量
一、教学目标;
1. 以生活中的“相对”大小做类比,建立相对质量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计量思想和方法。

2. 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3. 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

二、教学难点:相对原子质量中蕴含的计量方法。

三、教学重点: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式。

四、学情分析:
相对原子质量的学习关键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相对”的内涵和在把绝对质量转化为相对质量的过程中所蕴含的计量观念,所以类比的方法最贴近学生的就近发展区。

教学时在使学生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计量标准的同时,要帮助他们理解为什么要用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计量原子的质量。

这样的思想不仅可以迁移到今后的学习中,而且更可以成为生活中的智慧。

五.教学流程:
原子质量的计量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间的联系,认识了构成物质的分子的特征,形成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而且物质的变化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运动和变化的结果”的认识。

让学生在认识分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原子质量的科学计量方法----相对原子质量,初步形成定量研究的意识。

相对原子质量的学习关键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相对”的内涵和在把绝对质量转化为相对质量的过程中所蕴含的计量观念,所以类比的方法最贴近学生的就近发展区。

教学时在使学生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计量标准的同时,要帮助他们理解为什么要用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计量原子的质量。

这样的思想不仅可以迁移到今后的学习中,而且更可以成为生活中的智慧。

效果分析:
课堂评测共有五道题:
第一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原子内部结构各种微粒个数的关系的掌握情况,并且会将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两个结论综合应用。

第二题主要检验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式的应用情况,学会相对原子质量的基本求法。

第三题是相对原子质量估算式的变式考察,需要学生分析氦3中数字3代表的是相对原子质量而不是质子数。

第四、第五题是以上知识的变相考察,由于时间的限制,这两道题留在了课外完成。

总体来说,学生们对于习题的正答率较高,有几个易错点个别学生出现问题,但整体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基本达到了学习目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化学鲁教版第三单元第一节原子的构成中第二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到原子有种类的概念又学习了原子的结构的基础上而设计的,学生知道了原子的质量很小,也知道了原子的“基本性”源于质子。

然后对原子从另外的几个角度建模:原子质量的计量、原子的归类处理、原子的符号表征。

这样使学生头脑中原子的形象更加丰富、具体,发展学生的微粒观、计量观。

同时,在多角度建模的过程中,仍旧渗透了诸多认识事物的方法、态度的范例素材,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评测练习:
1.填写表格:
2.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通过核反应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相对原子质量为289的超重元素原子,该原子内质子数为,中子数为,核外电子数为。

3.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 g,则实际质量,2 m g的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我国计划在工作中2007年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

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中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1
B、2
C、3
D、4
5.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千克,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2克
B、14
C、12 D 、16
6.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微粒是( )
A.质子数和电子数
B.质子数和中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
D.核电荷数
7.在同一原子里,其数目相同的是()
A、中子数和质子数
B、电子数和质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
D、质子数和原子质量
8.已知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b,试求该原子的质量?
9.贫铀弹的主要成分是低放射性的铀,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8,核电荷数为92,中子数应为()
A、146
B、92
C、136
D、238
课后反思:
在探讨原子质量的计量这一课时内容时,我的课将重点和难点都放在了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上了,但通过查阅资料又认为要把化学知识放置到一定的情境之中,让他贴近学生的生活,越离学生近的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领悟到化学的魅力,感受化学的乐趣,才会形成科学的计量观。

这才是本节课的难点。

我经过思考和实践后又对教案进行了修正,这才有了讲课中的三段生活现场的视频及学生们列举生活中的相对大小实例的环节,才水到渠成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课标分析:
化学史一门在原子、分子层面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间的联系,认识了构成物质的分子的特征,形成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而且物质的变化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运动和变化的结果”的认识。

让学生在认识分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原子质量的科学计量方法----相对原子质量,初步形成定量研究的意识。

4.以生活中的“相对”大小做类比,建立相对质量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计量思想和方法。

5.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6.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