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修辞手法
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 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 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 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 绚烂。 11、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啊! 12、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 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13、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14、森林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成 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 根,钻树心。 15、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呢? 16、有翠绿,有淡青,有金黄, 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举例
1.池水涟漪,莺
花乱飞,谁能说它不 美呢? 2.作为一个小学 生,怎能不努力学习 呢?
(只问不答)
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
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 里探出头来。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 星辰。 3、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 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 在思考着什么。
4、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 舞。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 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 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 如树人。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
小草在翩翩起舞。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设问
定义:就是有针对
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 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 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 的注意和思考。
举例
1.是谁创造力人类
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2.我能被中条山的 风吓倒吗?不能,绝对 不能。
(
自问自答)
反问
定义:用疑问的形式 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 只问不答。多用“难 道、怎能、怎么”等 词作反问词。
2.在阳光的照耀下, 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 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拟人
定义:就是把人 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 写,使它像人一样会 说话、有感情、做人 的动作。
举例
1.油蛉在这里 低唱,蟋蟀们在这 里弹琴。 2. 淘气的小闹 钟每天准时把我叫 醒。 Nhomakorabea夸张
定义:就是为了 突出某一事物,有意 把事物的形态、特征、 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 来描述,表达某种强 烈的思想感情。
举例
1.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2.在巴掌大的 监狱里,同志们照 常锻炼身体。
排比
定义:就是有三个或 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 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 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 在一起的. (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 志。)
举例
1.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 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 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 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 宽广。 2.学好了语文,我们才 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 记,才会写作文。
跳动的音符。
5、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
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 的孩子们。
6、骆驼是沙漠之舟
。
7、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
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 绣花鞋!
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
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9、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
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 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10、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
比喻
定义:描写事物 或说明道理时,用同 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 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 喻体三部分构成。本 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 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 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 比喻词常用的有“好 像、像……一样(似 的)、仿佛、是、成 了”等。
举例
1.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