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留学生“电机学”课程全英语教学探讨

留学生“电机学”课程全英语教学探讨

留学生“电机学”课程全英语教学探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籍留学生赴我国留学。

近几年来,长沙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招收了电气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等专业的留学生,在完成一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后,他们逐步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

在近一年的留学生“电机学”课程教学中,笔者根据留学生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和不足,以进一步提高留学生的专业教学水平,同时希望对留学生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一、留学生的特点
1.语言特点
我校电气工程专业的留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巴基斯坦,少数来自尼日利亚,属英联邦成员国,英语为官方语言,学生从小学就接受正规英语训练,阅读理解、听说能力和英语交流水平和英语母语国家的学生相当。

然而,他们使用的英语又有其自身的语音和表达特点,即使来自同一国家,其英语口音也未必相同,他们口音较重,将[t]、[k]、[p]发成[d]、[g]、[b],这与中国人从小接触到的美式或英式英语的发音存在较大差异。

即使有些语句听上去简单,但不熟悉其语境就会造成误解,甚至闹出笑话。

因此,虽然在教学中师生都说英语,但在实际沟通过程中仍有不小障碍。

2.学习方式的特点
巴基斯坦和尼日利亚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我校留学生从小接受的是西方式教育,思维方式及学习方法也有明显的西方文化烙印。

主要表现为课堂思维活跃、理解能力强、领悟快、善于思考、能带着问题学习;行为上比较开放随意,经常在老师授课过程中提问,贸然打断教师的教学思路和程序,甚至走上讲台与老师讨论,课堂气氛很活跃。

另外,留学生自学能力较强,课后除复习课堂内容外,还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学习原版英文教材,进行补充学习,不仅弥补了课堂教
学中的不足,还扩大了知识面;有的学生即使不听课,通过自学也能掌握部分教学内容。

受西方教育模式的影响,留学生十分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都很注重实验,十分珍惜实验机会,每个实验都亲自动手操作,结合课本理解实验原理,学习仪器仪表的用法,甚至做完一遍还要重复几遍,以求最好的实验效果和最精确的实验数据。

不像国内有些学生,做实验只是走个形式,只求结果,不重过程。

二、留学生课程教学改革
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语言和口音上有其特殊性,并且在教育背景、文化背景及傳统思维观念上也和我国也有较大的不同,因此,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要与国内学生区别对待,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1.合理选择教材,改进教学内容
我校电气工程专业的留学生采用全英语教学,“电机学”是他们接触的首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理论性强、抽象概念多、涉及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面广,因此,一本合适的英文原版教材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非常大。

尽管国内的很多知名出版社引进了外文原版教材,并适当进行了一些影印本的发行工作,但国外的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与我国的情况不太吻合,所以笔者选用了清华大学出版的《Electric Machinery Fundamentals(fourth Edition)》。

该书原著为美国人Stephen J. Chapman,由满永圭编译,该书主要讨论了电磁基础、变压器、交流电机基本理论、同步电机、感应电机、直流电机、单相电机及特种电机等内容,图例较多,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各种类型电机的工作原理,对于母语是英语的留学生而言较通俗易懂。

随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和交流控制技术的发展,交流电机在更多领域不断取代直流电机而被应用。

根据我校的电气工程专业的特点,为突出电机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在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上的安排有别于国内传统教学。

以交流内容作为重点先行讨论,同时由于变压器和同步电机是送、变电和生产电能的关键设备,所以安排课时较多,
强调针对性和应用性。

感应电机是生产企业及日常生活的常用设备,也对其工作特性进行较细致的分析。

对于110个理论学时的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及学时计划如表1所示。

2.培养英语交流能力
我国过去英语教学长期处于应试模式,英语环境不很完善,与国际的交流接触机会较少。

教师往往进行阅读、专业论文写作工作游刃有余,但是“听”、“说”能力较弱,在一般性的英语交流方面受到了限制。

而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英语具有口音较重的特点,留学生在与教师语言交流中的障碍较大。

为避免课堂上出现“老师讲的学生听不懂,学生讲的老师也听不懂”的现象,笔者认为教师进行全英语专业教学能力的准备极为重要。

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外籍教师英语口语培训,逐步加强了笔者“听、说”方面的英语功底,提高了一般性英语交流的能力。

另外,利用课间休息及业余时间多与留学生进行交流,相互适应口语语感,拉近了师生距离,师生共同营造一个轻松、融洽的氛围,更有利于课堂沟通,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改变教学方式
针对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喜欢随时提问这一现象,笔者在授课之初很不习惯。

由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没有经过类似我国高考机制的选拔,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异,再加上语言沟通的障碍,随堂提问不仅打乱老师的授课思路和授课节奏,还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进度。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在逐渐了解了留学生的学习特点并慢慢适应了其口语发音之后,在备课过程中,笔者注意根据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尽量对学生有可能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准备,每讲完一个新内容小节,停顿片刻,预留时间由其提问,经过几次磨合,不仅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保证了教学进度。

“电机学”理论性强、磁场分析抽象,工作原理理解困难,课堂教学中电路图多、公式多、符号大小写含义不同,又有外文词汇和语句
的发音问题等。

国内教材的多媒体课件与英文教材不配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留学生特点,需要重新开发和研制多媒体课件。

将电机内部的复杂结构、交流电机的旋转磁场、绕组展开图等难以讲授的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采用动画,利用声、光、三维立体效果清晰逼真地表现出来;绕组的形状、转子的加工、定子绕组的嵌放、电机的总装等,通过生产录像、设备装配录像展示出来;公式推导、时空矢量图、波形分析等,利用PPT软件的简单文字和图形表示描绘出来。

采取这样的手段教学,达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效果,使课堂教学由复杂、抽象变为形象、生动,加强了留学生对各类电机的感性认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增强了留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另外采用多媒体教学,也大大增加了授课信息量(如利用录像介绍抽水蓄能发电、风力发电等),扩大了留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4.改变考核方式
留学生与国内学生截然不同,国内学生课堂上规矩、沉默,学习较被动性自觉性较强,课后多数能按时完成作业,到课率较高;而留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敏捷、发言踊跃,学习主动性强,参与活动积极,但自觉性不强,布置的作业经常不按时完成或“打折扣”敷衍,有些学生缺乏组织纪律性,上课迟到、旷课现象时有发生。

为培养留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改善学习风气,笔者将平时的作业、课堂练习、讨论、实验等都纳入到考核体系中。

在第一堂课上,笔者就让学生知道如何正确对待本课程的考核,即从课程的开始到结束、从理论课到实验课、从到课率到交作业情况,均按一定权重进行考核,最后的成绩是一个综合成绩。

具体分值比例为:平时作业10%,出勤率5%,实验考核15%(含预习3%,操作8%,实验报告4%),期末闭卷考试70%。

由于留学生都很注重培养动手能力的实验,每个实验都认真对待,因此实验考核往往能得满分。

为了改善留学生迟到、旷课的现象,笔者通过十几分钟的课堂随堂测验考核到课率,同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时反映出来,不仅督促学生对近期所学的课程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复习,而且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合理调整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水平。

三、结语
留学生全英语教学是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模式,是大学教育国际化的标志。

越来越多留学生进入中国学习,通过近一年留学生的“电机学”课程全英语教学,笔者认为只有深入分析留学生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不断探索和改进,及时总结,在教学中既考虑到当前教学的具体任务,又注意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形成行之有效的留学生教育模式,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促进我国教育与国际接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