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仪器组合型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A 项,过滤时要求“一贴、二低、三靠”,该实验中玻璃棒悬在漏斗上方,没有靠在三层滤纸上,且漏斗下端长管口应紧贴烧杯内壁,故不正确;B 项,加热分解碳酸氢钠时,因为有水生成,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否则容易炸裂试管,故不正确;C 项,该装置为洗气装置,导管应该是长进短出,故不正确;D 项,由教材中的实验可知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及药品都正确。
2.用下列装置完成相关实验,合理的是()第(20)期班级学号姓名课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编写人:王卫杰审定:李天雷日期:5.15A.图①:验证H2CO3的酸性强于H2SiO3B.图②:收集CO2或NH3C.图③:分离Na2CO3溶液与CH3COOC2H5D.图④:分离CH3CH2OH与CH3COOC2H5答案B解析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氯化氢也能与硅酸钠反应产生硅酸沉淀,干扰二氧化碳与硅酸钠反应,A错误;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导管长进短出收集二氧化碳,短进长出收集氨气,B正确;Na2CO3溶液与CH3COOC2H5分层,应选分液法分离,C错误;CH3CH2OH与CH3COOC2H5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应选用蒸馏法分离,D错误。
3.用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图①装置——Cu和稀硝酸制取NOB.图②装置——检验乙炔的还原性C.图③装置——实验室制取溴苯D.图④装置——实验室分离CO和CO2答案B解析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不与水反应,所以可以用此装置制取一氧化氮,故A正确;用此法制取的乙炔气体中常混有硫化氢等,硫化氢具有还原性,也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错误;图③装置有分液漏斗,可以通过控制液溴的量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装有四氯化碳的试管可用于除液溴,烧杯中的液体用于吸收溴化氢,倒置漏斗可防倒吸,此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溴苯,故C正确;二氧化碳可以先被碱液吸收,在球胆中收集一氧化碳气体,再通过分液漏斗向试剂瓶中加入酸液,二氧化碳即可放出,可以用于分离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故D正确。
4.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A.卤化银沉淀的转化B.配制FeCl3溶液C.淀粉在不同条件下水解D.探究石灰石与稀盐酸在密闭环境下的反应答案C解析A项,足量NaCl(aq)与硝酸银电离的银离子完全反应,AgCl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加入少量KI溶液后生成黄色沉淀,该沉淀为AgI,Ag+浓度减小促进AgCl溶解,实现了沉淀的转化,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项,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氢离子,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稀盐酸可抑制铁离子水解,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项,淀粉水解反应中,稀硫酸和唾液起催化作用,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项,二氧化碳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塞上瓶塞时随着反应的进行压强增大,促进CO2与H2O的反应,不再有气泡产生,打开瓶塞后压强减小,平衡向生成气体的方向移动,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5.用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清洗铜与浓硫酸反应后有残液的试管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中,左图为定容时的操作C.用左图装置制取金属锰D.左图装置为制备并用排气法收集NO气体的装置答案D解析定容时,当液面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使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B项错误;利用铝热反应制取金属锰时采用的是高温条件,需要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促进镁条燃烧,利用镁条燃烧产生大量热制取金属锰,该实验装置中没有氯酸钾作引发剂,C项错误;铜和稀硝酸反应可以制备NO,NO的密度比CO2的密度小,采用短口进气、长口出气的集气方式,D项正确。
6.依据反应2KIO3+5SO2+4H2O===I2+3H2SO4+2KHSO4(KIO3过量),利用下列装置从反应后的溶液中制取碘的CCl4溶液并回收KHSO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制取SO2B.还原IO-3C.从水溶液中提取KHSO4D.制I2的CCl4溶液答案C解析加热条件下Cu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所以该装置能制取二氧化硫,故A正确;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碘酸钾具有氧化性,二者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且倒置的漏斗能防止倒吸,所以能用该装置还原碘酸根离子,故B正确;从水溶液中获取硫酸氢钾应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应该用蒸发皿蒸发溶液,坩埚用于灼烧固体物质,故C错误;四氯化碳和水不互溶,可以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然后再用分液法分离,故D正确。
7.利用废蚀刻液(含FeCl2、CuCl2及FeCl3)制备碱性蚀刻液[Cu(NH3)4Cl4溶液]和FeCl3·6H2O的主要步骤:用H2O2氧化废蚀刻液,制备氨气,制备碱性蚀刻液[CuCl2+4NH3===Cu(NH3)4Cl2],固液分离,用盐酸溶解沉淀并制备FeCl3·6H2O,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备NH3 B.制备Cu(NH3)4Cl2并得到Fe(OH)3C.分离Cu(NH3)4Cl2D.将FeCl3溶液蒸干溶液和Fe(OH)3制备FeCl3·6H2O答案D解析实验室用Ca(OH)2和NH4Cl共热制备氨气,利用该装置能够制备氨气,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该装置制备碱性刻蚀液Cu(NH3)4Cl2,然后Fe3+与NH3·H2O反应生成Fe(OH)3沉淀,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用过滤方法分离固液混合物,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由FeCl3溶液制备FeCl3·6H2O,应在HCl气流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所用仪器为蒸发皿,该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符合题意。
(二)表格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 测定常温时同浓度的HCOONa溶液、NaClO溶液的pHpH(HCOONa)<pH(NaClO)弱酸的酸性:HCOOH>HClOB 向1mL1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5mL2mol·L-1的CuSO4溶液,振荡后再加入0.5mL有机物X,加热未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X不是葡萄糖C 把烧的红热的Cu丝伸入盛满Cl2的集气瓶中产生大量蓝绿色的烟Cu在Cl2中能燃烧D 在试管中加入1mL0.1mol·L-1的FeCl3溶液,再加入1mL0.5mol·L-1的盐酸溶液颜色变浅H+能抑制Fe3+的水解答案A解析弱酸的酸性越强,其对应盐的水解程度越小,盐溶液的pH越小。
室温时,同浓度的HCOONa溶液的pH小于NaClO溶液的pH,说明NaClO的水解程度大于HCOONa,则酸性HCOOH大于HClO,故A正确;葡萄糖和新制的Cu(OH)2反应必须在碱性环境下、加热进行,1mL1mol·L-1的NaOH溶液与5mL2mol·L-1的CuSO4溶液反应,硫酸铜过量,NaOH的量不足,加入0.5mL 有机物X,加热无砖红色沉淀出现,不能说明X不是葡萄糖,故B错误;把烧的红热的Cu丝伸入盛满Cl2的集气瓶中,Cu丝剧烈燃烧,产生大量棕色的烟,故C错误;向1mL0.1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入1mL0.5mol·L-1的盐酸,可能是因为盐酸体积较大,稀释造成颜色变浅,故D错误。
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A 加热石蜡后生成的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加热石蜡产生的气体一定是乙烯B 向饱和硼酸溶液中加少量NaHCO3粉末,无气泡冒出酸性:碳酸>硼酸C 向MgCl2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CuCl2溶液,又有蓝色沉淀生成K sp[Cu(OH)2]<K sp[Mg(OH)2]D 向淀粉溶液中加稀硫酸共热,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无砖红色沉淀生成淀粉没有发生水解答案B解析酸性:碳酸>硼酸,向饱和硼酸溶液中加NaHCO3粉末,无气泡冒出。
3.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A 向3mL0.1mol·L-1AgNO3溶液中先加入4~5滴0.1mol·L-1NaCl溶液,再滴加4~5滴0.1mol·L-1NaI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出现黄色沉淀,说明K sp(AgCl)>K sp(AgI)B向2支盛有5mL不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的试管中同时加入5mL0.1mol·L-1硫酸溶液,记录出现浑浊的时间响C 其他条件相同,测定等浓度的HCOOK和K2S溶液的pH比较K a(HCOOH)和K a2(H2S)的大小D向可能含有Cu2O、Fe2O3红色固体①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溶解,有红色固体②生成,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已知:Cu2O+2H+===Cu+Cu2++H2O)不能说明红色固体①中不含Fe2O3答案A解析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后,硝酸银过量,再加入碘化钠,硝酸银与碘化钠反应生成沉淀,不能比较二者K sp大小,故A错误;只有硫代硫酸钠溶液浓度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可以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故B正确;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其对应的酸电离程度越小,通过两种盐溶液的pH大小可以判断其酸根离子水解程度的大小,从而确定其对应酸的酸性强弱,从而确定电离平衡常数大小,故C正确;氧化亚铜和氧化铁都是红色固体,氧化亚铜和稀硫酸生成的Cu能和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所以不能说明红色固体中不含氧化铁,故D正确。
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 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中分别加入ZnS和CuS,ZnS溶解而CuS不溶解K sp(CuS)<K sp(ZnS)B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样品已变质C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试管口处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4HCO3显碱性D 常温下,测得0.1mol·L-1NaA溶液的pH小于0.1mol·L-1Na2B溶液的pH酸性:HA>H2B答案A解析相同条件下,溶解度大的物质先溶解,组成和结构相似的难溶物,溶解度越大,其溶度积越大。
因在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中,ZnS可以溶解而CuS不溶,则相同温度下:K sp(CuS)<K sp(ZnS),故A正确;Fe(NO3)2溶于稀硫酸后,Fe2+在酸性条件下被NO-3氧化为Fe3+,此时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无法证明Fe(NO3)2是否变质,故B错误;在加热条件下NH4HCO3固体分解生成NH3,NH3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于固体本身没有与试纸接触,故本实验不能证明NH4HCO3显碱性,故C错误;强碱弱酸盐的pH越大,对应酸的酸性越弱,Na2B溶液对应的酸为HB-,则由现象可知酸性:HA>HB-,但是本实验不能证明HA的酸性比H2B强,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