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年金属压力加工技术专业金属工艺学锻压练习题(含答案)

2010年金属压力加工技术专业金属工艺学锻压练习题(含答案)

锻压
一、名词解释
1.冷变形强化
随着金属冷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提高,塑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冷变形强化。

2.再结晶
当加热温度较高时,塑性变形后的金属被拉长了的晶粒重新生核、结晶,变为等轴晶粒的过程称为再结晶。

3.热加工
对某一具体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塑性变形称为热加工。

4.金属的可锻性
金属的可锻性是指金属材料在锻造过程中经受塑性变形而不开裂的能力。

5.锻造流线
热锻后的金属组织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这种组织称为锻造流线。

6.锻造比
在锻造生产中,金属变形前后的截面比、长度比或高度比称为锻造比。

二、填空题
1.可锻性与塑性和变形抗力有关,塑性愈好,变形抗力愈小,
金属的可锻性愈好。

2.随着金属冷变形程度的增加,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
降低,使金属的可锻性变差。

3.锻造之前加热的目的是提高金属的塑性和降低变形抗力,锻造之后会
形成锻造流线组织。

4.金属塑性变形过程的实质是位错沿着滑移面的运动过程,随着变形程度增加,位错数量增加;塑性变形抗力加大。

5.冲压的基本工序可分为分离和成形两大类。

6.弯曲件弯曲后,由于有回弹现象,所以,弯曲模具的角度应比弯曲件弯曲的角度小一个回弹角α。

三、判断题
1.细晶组织的可锻性优于粗晶组织。

(对)
2.非合金钢中碳的质量分数愈少,可锻性愈差。

(错)
3.零件工作时的切应力应与锻造流线方向一致。

(错
4.常温下进行的变形为冷变形,加热之后进行变形为热变形。

(错
5.因锻造之前进行了加热,所以,任何材料均可进行锻造。

(错
6.冲压件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塑性。

(对
7.弯曲模的角度必须与冲压弯曲件的弯曲角度一致。

(错
8.落料和冲孔都属于冲裁,只是两者的工序目的不同。

(对
四、简答题
1.如何确定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
答:确定始锻温度的原则是在不出现过热过烧的前提下,应尽量提高始锻温度,以增加金属的塑性,降低变形抗力,有利于锻造成形加工。

确定终锻温度的原则是在保证锻造结束前金属还具有足够的塑性,以及锻造后能获得再结晶组织的前提下,终锻温度应稍低一些。

2.冷变形强化对锻压加工有何影响?如何消除?
答:冷变形强化使金属的可锻性能变差。

利用再结晶退火可以消除冷变形强化对锻压加工的不良影响。

3.“趁热打铁”的含义是什么?
答:“趁热打铁”的含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将钢加热到奥氏体状态,奥氏体的塑性好,容易塑性变形;第二,钢在进行塑性变形时,要及时,不要等到钢材的温度降低到终锻温度以下,以免塑性变形过程中出现裂纹。

4.自由锻件的基本工序有哪些?各适用于哪些类型的零件?
答:(1)镦粗,常用于锻造圆饼类锻件。

(2)拔长,常用于锻造杆类与轴类锻件。

(3)冲孔,常用于锻造齿轮坯、环套类等空心锻件。

(4)切割,常用
于切除锻件的料头、钢锭的冒口等。

(5)弯曲,常用于锻造角尺、弯板、吊钩及轴线弯曲的锻件。

(6)错移,常用于锻造曲轴类零件。

(7)扭转,用于锻造多拐曲轴和校正某些锻件。

5.对拉深件如何防止皱折?
答:为防止折皱的产生,必须用压边圈将坯料压住。

压力的大小以工件不起皱为宜,压力过大会导致拉裂。

五、分析题
对比分析自由锻、模锻和胎模锻的工艺特点。

答:自由锻具有工艺灵活,所用设备及工具通用性大,成本低的特点。

自由锻由于是逐步成形,所需变形力较小,所以,它是生产大型锻件的唯一方法。

但这种方法生产率较低,锻件精度低,劳动强度大,故多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形状较简单、精度要求不高的锻件。

模锻与自由锻相比有很多优点,如模锻生产率高,锻件尺寸比较精确,切削加工余量少,故可节省金属材料,减少切削加工工时,能锻制形状比较复杂的锻件。

但模锻受到设备吨位的限制,模锻件质量一般在150kg以下,且制造锻模的成本较高。

因此,模锻主要用于大批量生产形状比较复杂,精度要求较高的中小型锻件。

胎模锻与自由锻相比,生产率高,锻件精度高,节约金属材料,锻件成本低,与模锻相比,不需吨位较大的设备,工艺灵活。

但胎模锻比模锻的劳动强度大,模具寿命短,生产率低。

因此,胎模锻一般在中小批量生产,无模锻设备的中小型工厂应用广泛。

六、课外调研
观察生活或生产中,如小金匠锻制金银手饰的操作过程,分析整个操作过程中的各个工序的作用或目的,并编制其制作工艺流程。

[思考提示]
1.如果是锻制手戒,则其大概加工过程是:加热金或银,同时锻造变形。

目的在于一边锻制,一边使金或银发生再结晶过程,提高金或银的塑性。

2.如果是锻制丝线项链,则其大概加工过程是:加热金或银,同时锻造变形,形成细棒料。

然后利用多孔拉丝模板,将锻制好的细棒料,分几次拉丝,而且每次拉丝后,要加热金或银,使其发生再结晶,提高其塑性。

最后将细棒料拉至需要的直径尺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