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关于印发《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的通知公司所属各单位:为贯彻落实公司人才培养的战略部署,建立和完善具有XXXX特色的人才培养和职工教育机制,通过规范、有序、高效的教育培训活动,科学、合理地培养和储备能够满足公司生产经营发展需求的人才资源,不断提升公司职工的整体素质,最终打造一支“专业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人才队伍,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订《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该办法经XXX年XX月XX日公司党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下发,望各单位遵照执行。
附件: 1.XXXX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2.XXXX培训费用申请单3.XXXX员工送外培训审批表附件1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进一步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促进职工教育培训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使公司职工的业务素质和岗位技能水平满足公司不断发展的需要,以达到公司与职工共同发展的目的,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适宜的人力资源,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范围本办法适用于XXXX所属各单位及广大职工。
第二章职责第三条组织人力资源部职责贯彻落实国家、行业的教育培训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参照XXXX集团、XXXX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规定,制定公司教育培训工作的规章制度。
一、负责统筹规划公司培训教育工作并管理经费的有效使用。
二、制定公司年度培训计划。
三、负责企业内训师的管理。
四、负责日常培训的运营管理,如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实施、培训费用管理等工作。
第四条各单位职责各单位应建立和完善本单位培训管理体系和流程。
一、负责制定本单位年度培训计划及培训预算。
二、组织实施本单位职工的各项培训工作,并完成公司安排的各项培训任务。
三、负责培训的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职工的培训档案。
第三章培训类别及内容第五条培训类别一、内部培训:企业以自身内部资源组织实施的培训。
二、外部培训:从企业外部获取培训资源而实施的培训。
三、新职工培训新职工入职培训分为三级入职培训,即公司级、单位级、班组级培训,其中班组级培训包括师带徒的学习管理。
四、岗位培训(一)岗位培训是一种在职培训,是针对性地提高职工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最终目的是将职工素质与岗位技能要求相匹配。
(二)根据职工的工作职责、岗位能力要求和发展方向,岗位培训主要为综合管理培训、专业技术培训、适应性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和体系培训。
1.综合管理培训主要是针对经营管理相关人员,分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新提任中层管理人员培训和基层管理人员培训。
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内容侧重于战略、组织、计划、控制等管理技术和方法。
新提任干部的培训内容侧重于角色转换、基础管理、相关制度等。
一般管理人员培训内容侧重于职能管理中实际操作的培训。
2.专业技术培训针对各专业技术人员,分为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和相关取证培训。
3.适应性培训主要是上级主管部门及公司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或行业技术标准)政策、业务规范、“四新”等相关培训。
4.岗位技能培训针对岗位技能操作人员,分为技能提升培训(非取证培训)、持证上岗培训、相关资格认证培训、职业鉴定培训。
5.体系培训针对“五标一体化”相关的体系的宣贯培训。
(三)后续学历培训公司鼓励职工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通过自学考试、函授、夜大、电大及网络教育方式取得国家承认的成人教育毕业证书;公司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与省内各高校联办学历提升班,为职工搭建学历教育的平台。
第六条培训形式一、在岗培训:培训期间不脱离岗位,利用职工上岗或休息时间进行的培训。
二、脱产培训:培训期间脱离岗位,不再完成工作任务,利用正常工作时间进行的培训。
三、送外培训:由公司指派人员参加外部培训机构、院校组织的培训。
第七条培训方法按教学手段分为“授课”、“自学”、“研讨”、“业余”、“实习”、“设计”、“参观(观摩)”、“撰写论文”、及“综合”等方法。
第八条培训内容一、公司统一组织实施的培训内容包括:(一)新职工入职教育培训。
(二)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培训。
(三)职业技能取证鉴定培训。
(四)专业管理系统培训。
(五)职工素质提升培训。
(六)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综合管理类培训。
二、由各单位组织实施的培训内容包括:(一)新上岗的正式工、预就业学生、劳务派遣工等强制性安全教育。
(二)转岗、复岗及“四新”(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教育培训。
(三)岗位职责、三大规程的培训。
(四)基层管理人员培训。
(五)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业务理论知识培训。
(六)职工文明行为、职业素养、企业文化培训。
(七)专业技术管理培训。
(八)外来参观、学习人员及第三方培训。
第四章培训资源第九条培训资源:包括内部讲师、外聘讲师、培训教材、培训设施设备。
第十条内训师根据《XXXX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培训师管理办法》对公司内训师进行管理。
第十一条外聘讲师一、聘用外部讲师原则:为广泛的引进与吸收省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经验,加强与省内外企业、科研院所、专业培训机构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公司根据需要,从外聘请优秀的教师专家来公司进行讲学与授课。
二、外聘教师的来源: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培训机构、优秀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第十二条培训教材由培训讲师根据培训需求撰写,包括课件、课纲、试卷、教材。
第十三条培训设施设备一、公司建立和配备相应的培训设施设备,包含(教室、课座椅、投影仪、黑板、电脑等)。
二、公司培训设施设备可以提供各单位使用,由使用单位提前向组织人力资源部申请。
第五章培训组织第十四条培训计划的制定一、每年11月份组织人力资源部、各单位负责组织培训需求调查并编制本单位年度培训计划及费用预算。
二、每年12月初,各单位编制下年度培训计划及费用预算提交组织人力资源部,由组织人力资源部汇总编制公司年度培训计划。
三、各单位按照《年度培训计划》要求,分解并组织实施,组织人力资源部督促和协调。
第十五条培训计划的审批一、年度培训计划由总经理审批,临时追加的内部培训计划由公司分管领导审批。
二、临时追加的内、外部培训由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其中属行政业务范围内的由总经理审批,属党群业务范围内的由党委书记审批。
三、学历提升教育由公司主管领导审批。
第十六条培训费用公司为职工培训提供资金保障。
年度培训费用,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讨论审批。
一、公司年度培训计划范围内发生的培训费用,由组织单位填写《培训费用申请单》,经组织人力资源部、财务部门审核,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支付。
二、临时追加的内部培训、外部培训费用,由组织单位填写《费用追加审批表》,经总经理办公会讨论通过后,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审批后支付。
三、在由公司主管领导审批的培训费用中,属行政业务范围内的由总经理审批,属党群业务范围内的由党委书记审批。
第十七条培训课酬计发标准:根据授课教师的职务、职称及国家职业资格等级按以下标准计发。
一、内聘教师:1.教师资格符合多个条件的,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发放。
2.专业管理人员在工作时间内就本专业知识进行讲解的不计发培训课酬。
二、外聘教师:外聘教师授课津贴参考有关标准,或按双方协商意见执行。
第六章培训管理及相关待遇第十八条学历教育提升参加学历教育的职工,在入学前提交书面申请报组织人力资源部审核并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毕业后按以下情形确定奖励和待遇。
一、经批准参加学历教育且专业对口的职工,毕业时取得国家认可学历证书的,公司给予一次性奖励,同时公司承认其学历并给予享受相关待遇。
二、经批准参加学历教育但专业不对口的职工,毕业时取得国家认可学历证书的,公司承认其学历并给予享受相关待遇。
三、经批准参加学历教育但未取得国家认可学历证书的,公司不给予奖励,也不给予享受相关待遇。
四、由公司选派人员参加学历教育,毕业时取得国家认可学历证书的,公司给予报销相关费用并享受有关待遇,但不给予一次性奖励。
五、就读期间因工作调动、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停薪留职以及内部退养等原因造成非在岗情况的,在其毕业时公司不给予奖励,也不得享受公司相关待遇。
六、参加学历提升,符合奖励和享受相关待遇的职工,须在提交书面申请的同时与公司签订《学历提升服务协议》。
未达到规定服务期限的,按以下规定赔付公司已支付的相关费用。
(一)服务期限:服务期限统一按10年计算,自毕业时间开始计算。
(二)赔付标准:根据奖励金额,按未服务年限赔付。
(三)免赔范围:服务期内因组织调动、公司提出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退休退养以及死亡失踪等情况的,免予赔付。
第十九条学历提升奖励标准一、取得大专学历的给予一次性奖励3000元;二、取得本科学历的给予一次性奖励4000元;三、取得本科以上学历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000元。
第二十条职业技能鉴定提升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提升的职工,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按以下情形确定奖励和待遇。
一、利用业余时间或公司组织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提升,取得高级工及技师职业技能等级的职工,在专业对口的基础上,可享受相关待遇,但不享受一次性奖励。
二、利用业余时间或公司组织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高级技师资格等级的职工,可享受相关待遇及一次性奖励。
三、原已取得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后,可享受相关待遇,但公司不给予一次性奖励。
第二十一条职业技能鉴定提升奖励标准取得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的给予一次性奖励3000元。
第二十二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提升参加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提升的职工,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的按以下情形确定奖励和待遇。
一、利用业余时间或公司组织参加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或考试,取得助理级及中级职称的职工,可享受相关待遇,但不享受一次性奖励。
二、利用业余时间或公司组织参加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或考试,取得高级职称的职工,可享受相关待遇及一次性奖励。
第二十三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提升奖励标准取得高级职称的给予一次性奖励3000元。
第二十四条注册类执业资格取证提升及奖励标准利用业余时间或公司组织参加注册类执业资格考试,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经公司认可的,给予一次性奖励3000元。
第二十五条奖励申报流程凡符合一次性奖励条件的职工,由本人提交书面申请并附上相关证书复印件,经组织人力资源部核实,并按照相关规定审批后到公司财务部门领取奖金。
第二十六条培训档案管理一、参加或举办各类培训的责任单位应将《培训实施记录表》、《培训教育效果评价记录表》、《签到表》等相关记录,经责任单位负责人审核,交组织人力资源部存档,方能报销相关费用。
二、参加送外培训的职工,在培训结束后,将学习心得或其他有价值的内容形成书面报告,连同培训过程中获取的对公司有益的文件、图片、材料等,交由组织人力资源部存档,方能报销相关费用。
第二十七条培训考勤公司职工必须按培训相关要求参加培训,无故不参加按旷工考勤,由组织单位报培训职工所在单位和组织人力资源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