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经典未来城市管理的实践和智能建筑和物联网
经典未来城市管理的实践和智能建筑和物联网
P P
各展馆
世博轴
世博村
信息化基础设施
统一规划设计世博园 区的信息与通信管线。 园区内有2个内网核 心机房,8个内网汇聚机 房,近200个信息化综合 机房。 实施集约化无线通信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三 大运营商共建共享。在 世博园区建立13个移动 通信宏基站。在永久性 场馆“一轴四馆”与临 时场馆建设无线通信覆 盖系统。
二、绿色世博园区建设理念与实践
• 可再生能源应用(大规模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地 源热泵、江水源热泵等)
• 节能(大规模LED照明、节能建材),
• 节水(雨污水回用、空调冷凝水利用等), • 节材(租赁馆等) • 旧建筑利用改造(物流仓库、特钢大舞台、世博 行政中心)
二、绿色世博园区建设理念与实践
• 环境保护(园区直燃式空调、零排放车辆、绿地 公园等)
• 后续利用(地下管线、道路、交通、永久建筑、 水电气等基础设施)
• 以运营管理信息化实现低碳城市管理(安全、交 通、票务、活动、参观者服务、参展者服务)
上海世博会信息化总体框架
世博信息服务 及其它应用 世 博 信 息 化 保 障 体 系
世 博 会 相 关 的 市 级 信 息 化 应 用
世博会建设运营 管理信息系统
谢谢!
建设管理与全景展示
应用GIS、遥感、视频监控和数据库技 术,为世博会的工程建设提供规划管理、 建设工程管理和工地视频监控管理的数 字化工作平台。
通过360度现场全景表现形式,每10 天更新一次数据,向观众展示园区现 势建设景像。
人力资源管理与参展者服务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立世博会组 织者、志愿者和参展人员数据库,为 世博会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证。
世博信息化的应用,需要无所不在 的、高密度的通信与网络支撑。因此, 3.28km2围栏区内的通信系统规划设计与 建设、高标准的运行保障以及频率资源 的统筹管理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通信与信息服务网络
有线网
•有线电视网 •数字电视 其他 •无线传感网 •数字广播 •北斗二代卫星
•无线宽带上网 •呼叫中心 •手机上网 •客流导引
出园后的体验
信息化系统的运维、管理与保障
建立周密、科学和有效的世博会信息化 运行维护保障体系,为世博会信息化及通信 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可靠的管理和技术保 障,向参与者提供优质的信息化及通信内容 服务和技术服务。 结合园区与片区二级管理体制进行世博会 通信基础设施(有线、无线、电视、管线、 无线电)运行保障。世博园区通信保障组将 接口上海世博会通信保障组。
上海世博会园区规划平面图
规划面积:5.28km2 围栏区: 3.28km2
一、2010年世博会概况
世博园区的规划设计、筹备建设、展 期运营与展后利用开发等每个阶段,都 是对5.28km2的城区演绎“城市,让生 活更美好”的主题,充分运用新技术来 办好本届世博会,是未来城市的重要实
践。
一、2010年世博会概况
未来城市运行的实践
——2010年上海世博会
2010年3月
一、2010年世博会概况 二、绿色世博园区建设理念与实践 三、未来城市运行的探索
2
一、2010年世博会概况
主 题: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副主题: 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社区的重塑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目 标:成功、精彩、难忘 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参观
高度应用信息技术规划设计新城区,建设可持 续发展的绿色城市。 前瞻规划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提供一流的通信 与信息服务。
将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园区建设,使城市发展 过程步入可视、可控、可持续发展。
信息化融入世博会运营,为未来城市的行政、 管理、安全、经营、交通及为民服务提供模型。 展示低碳技术的应用,示范未来的城市生活。
信息沟通服务
园区信息发布系统
• 在园区主要广场等地设置电子屏幕,用于各项活动的现 场直播和园区内信息的发布。 • 在园区人行道和道路交叉口设置多媒体信息查询终端, 用于向参观者提供园区各种信息的查询。 • 在园区所有公共区域设置广播扬声器,用于向参观者告 知园内活动安排与紧急事宜。
网上世博会
通过网上世博会导览、推介等功能,吸引更多的参观 者来实地参观上海世博会。 弥补一部分无法到现场参观世博会人群的缺憾 ,使其 通过网上世博会平台体验上海世博会的精彩。 在更大的范围、更长的时间内,宣传推广世博会的理 念,并使上海世博会得到永久保存 。
活动管理与物流管理
合理编制活动节目表,合理分配活动 资源、均衡客流分布,确保2万场活动 均衡、安全、有序进行。
建设物流服务信息支撑平台,提供物 品通关、检验检疫、运输、仓储、物流 配送等管理和服务。
数据交换平台
制定世博会数据交换标准,实现核 心平台子系统之间、各子系统与外部 系统间的信息数据交换。
票务管理
……
客流引导 活动管理
交通管理
能源与环境管理系统
对世博园区内环境、供水、供电、供气 及可再生能源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实时提 供园区环境与能源情况报告与节能决策辅 助意见,向世界显示中国政府为地球环境 保护所做的贡献。
运营指挥中心
• 常态:进行交通、人流、物流 等运营状况的即时反映和指挥 调度。 • 紧急情况:启动应急预案,进 行决策支持和调度指挥。 • 使用有线、无线、数字集群等 通信工具,调度园区内工作人 员、志愿者及园区外各种资源。
• • • • • 门票查验闸机 人证、车证查验闸机 电子围栏与水岸防范 GPS定位服务 系留气球传感监测
统一的GIS基础平台
1——中国馆 2——主题馆 3——世博中心 4——演艺中心 5——世博轴地下1标段 6——世博轴地下2标段 7——世博轴地下3标段 8——世博轴上部工程 9——特钢大舞台 10——浦东世博公园 11——后滩公园工程 12——浦西市政配套设施工程1 标(龙华东路、半淞园路、保屯路 及蒙自路雨水泵站) 13——浦西市政配套设施工程(蒙 自路雨水泵站工程) 14——浦东临时展馆及配套设施 工程-A片区 15——浦东临时展馆及配套设施 工程-B片区 16——浦东临时展馆及配套设施 工程-C片区1标 17——浦东临时展馆及配套设施 工程-C片区2标 18——物流中心工程 19——世博村(B地块)公寓式酒店 工程1标段 20——世博村(B地块)公寓式酒店 工程2标段 21——世博村(D地块)公寓式酒店
世博服务热线
世博服务热线(“962010”)是世 博会对外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渠道之 一,可提供中、英、法、西班牙等多 国语言服务。
信息技术应用展示与体验
展示先进的信息科技发展理念和信息科技应用 由组织者提供的可靠的、大容量的信息化运行环境。 由参展者提供的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信息化技术和 产品;
•移动通讯: 2G/3G •无线宽带接入: WiFi/WiMax •数字集群通信: 800M/350M
灾备中心 高带宽传输
高强度安全防范
上海市政务 外网
VPN 2
VPN 2
周家渡局房(主 中心) P P
世博行政中心 (辅中心) P E P E
Internet
各委办 局
各委办局 P E
P E
业务专网
三、未来城市管理的探索
• 图象信息的共享(安全、交通、活动、保洁、设 施等)
• 能源与环境的监测(电、水、气、可再生能源、 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光污染、噪声等) • 智能交通管理(人流、车流的检测、诱导、管理 等)
三、未来城市管理的探索
• 广泛应用GIS系统(在统一的GIS平台上,进行规 划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展览展示等)
通过前台“一门式受理”、后台 “协同工作”的运作体系,向参展 者提供集中的一门式服务。
票务管理与商务管理
票务信息系统对世博会门票的生产制 作、运输、存储、销售、检票、增值服 务以及清分结算等工作的全过程管理。
通过对世博会特许生产商、特许零售商、 特许标记的管理,实现世博会特许商品的 管理。世博会期将通过商务管理系统对园 区内的商业服务进行统一管理。
交通管理与客流引导
通过对世博及世博园区周围地区,乃至 全上海交通信息的采集及处理分析,为参 观者提供交通信息服务,为世博会安全、 有序、便捷的交通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应用RFID、视频、无线测控、手机定位 等技术,实时掌握园区内人流分布信息, 通过信息发布系统与预约系统,实现对园 区内客流的正确引导和及时疏散。
世博园区 信息基础设施
视频网络与安保管理
把园区的图像监控 系统联网,安全、交 通、活动、管理等各 部门统一共享图像资 源。
园区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参观 世博会的要客、参观者、参展者 以及各类活动的安全。有区域防 控、统一门禁、视频监控、危险 品探测、突发现场处置、证件管 理等安保专用系统。
安保信息化设施
入园前的体验
4.网上导览
•网上世博 •在线视频
2.网上订票
•网上购票
•在线预约
3.网上订房
•订房 •订车
1.信息查询
•官方网站(固网、移动) •服务热线 •数字广播电视
园区内的体验
•智能交通 •走失儿童寻找 •智能建筑 •节能控制 •解说服务 •翻译服务 •舞台灯光控制
•公共信息发布 •移动小区广播 •信息化查询终端 •智能手持终端 •票检系统 •智能预约 •增值服务 •手机门票
• 可再生能源的规模运营(光伏发电站、江水源热 泵等)
• 信息集成管理(安全、交通、票务、活动、能源 、设施、环卫、物流、参观者、参展者、组织者 等的实时信息)
我们坚信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
新理念与新技术必定会支撑起一届成功、 精彩、难忘的世博会,通过世博会,中国 的城市化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同时实现: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