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菩 萨 蛮 温庭筠刻画了一个美丽、慵懒、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
绮丽香艳的物象: ——视觉之美两仄两平,四换韵——听觉之美温庭筠15首《菩萨蛮》第一首。
写一个闺中女子在闺房之中的“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着装”梳妆过程,曲折地表现出女性内心深处的哀怨和柔情,也表现出心中难掩的孤独寂寞。
手法:细节描写:肖像、服饰、动作神情反衬手法:“双双金鹧鸪” (鹧鸪,古人谐其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诗文中常用以表示思念。
)主旨探究实际是假借写女子,实际正是写他自己仕宦之上的不得意,是写一个才智之士不被任用的一种感慨和悲哀。
温词就妙在这里。
课后思考?为何历代文人常用女子的意象作比喻?(处境与地位)菩 萨 蛮 韦庄两仄两平,四换韵——听觉之美黄巢起义之后,藩镇混战,韦庄避乱江南长达十年之久。
本词就是他避乱江南时期所作。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以乐景衬哀情,用江南美景反衬忧时伤乱之痛、飘泊难归的愁苦。
“人人尽说江南好”好在哪里?(1)好在景美“春水碧于天”:从视觉角度写:描绘春水色彩,突出水之清,水之绿,令人心旷神怡。
(2)好在生活美“画船听雨眠”:从听觉角度写:聆听着淅沥的雨声,渐渐入眠,十分惬意闲适。
(3)好在人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比喻生动贴切,极言其皮肤之白皙、细腻,因为卖酒女子用手打酒,手臂的动作格外引人注目,所以作者对皓腕加以特写。
收尾“断肠”说1、留恋江南(江南好)2、目击离乱而断肠:想还乡而不能还乡的苦衷艺术特点1.运用白描手法:写景清新秀丽。
2.运用细描手法:逼真地、细致如微地精雕细刻,如酒家女的皓腕,一个特写镜头。
3、以乐景衬哀情:4.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鹊 踏 枝 冯延巳小山、金、鬓云、香腮、蛾眉、镜、花、人面、 绣罗襦、金鹧鸪 懒起、梳洗迟、双双冯延巳善以清丽笔墨抒写时代的悲凉、家国兴亡之叹。
本词写春日怀人,词的核心是“闲情”二字。
“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等。
★“闲愁词”是唐宋词的一大门类,基本内涵:忧生之嗟(对死亡的观照)无涯之羡(对生存意义的观照)词的最后两句“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最为人赞赏,有画意,又有雕塑造型之美,传孤寂惆怅之情。
月上柳梢头,人归黄昏后,可抒情主人公仍独立小桥,一任晚风吹拂,似在翘首等待,又仿佛在俯首沉思,韵味无穷。
这首词妙在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
年年日日,闲愁都挥之不去。
天天花前饮酒,无法消解。
镜里朱颜瘦,也是闲愁所致。
过片宕开,将画面移向河畔草地、堤上杨柳,境界为之开阔,思绪也随之转移。
但轻松的情绪稍纵即逝,“新愁”又袭上心头。
上片说“日日”,下片说“年年”,各有侧重:“日日”强调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则强调了愁苦的持久性。
浣溪沙李璟与另一首《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丁香空结雨中愁)系李璟写给乐官王感化的,后由其转给李煜。
情思幽怨,含义深远:写思妇怨恨,寄托家国兴衰之痛上阕:即景生情——愁下阕:怀念远人——恨词眼可以是“愁”,也可以是“恨”乌夜啼李煜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属于小令。
亡国后作,伤别。
惜花惜人,语带双关。
比兴手法。
布局别致,夹叙夹议,有景有情,如泣如诉,情景交融,鲜明展现了一个失去自由又无可奈何的亡国之君形象。
浪淘沙令李煜绝笔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清·郭麟)含思凄婉幽怨。
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深切悲凉的亡国之痛,失去自由的囚徒之悲。
词眼——寒•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天寒白描,以声写静,渲染环境的静寂,传达出词人亡国后的孤寂之感;以雨滴声声,传达出词人内心愁绪的纷扰;以春雨之寒,衬托人物内心的悲凉。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心寒虚实结合,今昔对比。
“梦”是虚写,“身是客”为实写,虚实结合。
以梦的短,对比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对比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对比现实的客: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破阵子·春景写美好的春景,绘清新明丽的郊外嬉春图,表现对平静自由生活的向往。
题目概括了全词的主要内容。
上阕写景:富有代表性景物——春暖花开、燕语莺声的美丽春景。
(春景递嬗,次第变化)下阕写人:春光明媚与少女纯洁可爱手法:白描、动静结合“疑怪”三解:①斗草女心理独白②斗草女对白③作者的打趣下阕写“笑”极有层次:巧笑(梨涡浅现的美丽微笑)→逢迎(见面相互逗笑)→比赛斗草后的促狭玩笑(春梦)→被取笑而得意的憨笑(笑从双脸生)★“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写景极有特点:碧苔,是静物;黄鹂,是动物。
动静结合,很好地传达出了既宁静又充满活力的春天景致。
“碧苔”写春色之美,“黄鹂”写春声之美,“飞絮”写春态之美:绘声绘色绘形,营造了一幅清新明丽的图景,充满闲情逸趣。
踏莎行欧阳修写离情别绪,情深意远,柔婉优美。
旨在表现天涯游子的离愁。
上阕:行人忆家,由景到情再到景。
(实)下阕:闺人忆外,由近及远。
(虚)手法:①以乐写哀,托物兴怀②虚实结合,兼写两方,巧设比喻③叠词(满满的柔情、思念以及哀怨)蝶恋花欧阳修写闺怨,深稳妙雅景深,情深,境亦深(有我之境)伤春融有词人政治上的某种苦闷,有弦外之音。
上阕写景:景语皆情语下阕写情:借景抒情“春”字语意双关,自然之春/女子青春年华。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清人毛先舒言其“层深而浑成”因花而有泪(顾花自怜)→因泪而问花(无人交流)→问花而花不语(不理解、不同情)→乱红飞过秋千(人愈伤心,花愈恼人)借客观景物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情感。
苏幕遮·怀旧此作者在外地思念家室之作。
目触秋色,牵出一片相思之苦。
以“秋景”写“秋心”上阕写景: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图(蕴含乡思离情,丽景与柔情统一)下阕写情:倚楼之孤影,带酒之泪痕,思乡之旅人(缠绵乡愁旅思)★倒插逆接手法(“明月楼高休独倚”点明上阕所写之景乃楼上所见)★用典(“芳草”化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此借芳草暗示诗人家乡远在天际)天仙子张先——由词序可知,张先不赴府会的原因一是位卑(时为嘉禾小吏),二是老病(病眠)。
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位卑老病的感叹。
上阕:写伤春之情——叹老伤春,自悲身世下阕:绘庭园池塘晚景——烘托伤春自伤之情★“送春春去几时回”:自然界的春天/生命中的青春生命之春的留恋为流水般消逝的光景伤心往事成空,后期无定,流光堪悲,人事更堪悲“空记省”,想也无益。
★“风”是下片关键词:a因为“风”起春寒,鸟儿才紧紧依偎(池上暝);b因为“风”散浮云,月亮才得以重现(云破月);c因为“风”起,残花月下始弄“影”(花弄影);d因为“风”起,重重帘幕密遮灯e因为“风”起,词人才猜想“明日落红应满径”。
★“沙上并禽”反衬诗人离群索居的孤寂凄苦★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与“沙上并禽”动静结合,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月下花儿被风吹时的舞动之态,也写出了花儿似乎顾影自怜的人性美。
★“明日落红应满径”——是虚写,结句扣住“送春”,是说今晚还可以看到“花弄影”,大风之后,明天所见到的,惟有“落红满径”,表达伤春之情。
八声甘州柳永上阙借凄冷的秋景表达词人的忧愁和苦闷。
下阕思故乡佳人和伤仕途失意。
《八声甘州》又名《甘州》。
全词共有八小段音乐组成,八个韵脚,所以叫八声,属慢词。
慢词:慢,古书上写作曼,延长引伸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
慢词与小令是宋词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
由于曲调变长(韵少)、字句增加、节奏放慢,与小令相比慢词在音乐上的变化更加繁多,悠扬动听。
于是,这也就适宜表达更为曲折婉转、复杂变化的个人情感。
★善于用“领字”生发句意:“对”字领起,“渐”字承上启下。
“望”字兴起思乡之情,又以“叹”字转到自身处境,最后从“想”字生发出对方,并对照自己。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苏轼博学通才,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
思想复杂,兼儒道佛。
以其淋漓巨笔,翻万丈波澜,开豪放一派先河,树词坛异帜,丰宋词,启南宋辛派。
文——“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苏黄”词——“苏辛”书画—“宋四家”(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人生际遇自题金山画像苏轼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贬湖北黄州 1080年 44岁贬广东惠州 1094年 58岁贬海南儋州 1101年 61岁历仕仁、英、神、哲、徽宗五朝,平生足迹几乎遍及当时中国的重要州郡。
虽仕宦坎坷,屡遭贬谪,但刚正不阿,处之泰然!定风波途中遇雨,借题发挥,“以曲笔写胸臆”:曲笔——自然风雨与人生风雨双写(双关)胸臆——超旷的气度,潇洒的人格表达自己坦荡的胸襟、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精神。
塑造了一个履险如夷、忧乐两忘、祸福不惊、任天而动的自我形象。
江城子记梦用词悼亡,苏轼首创。
出语悲苦,一字一泪,凄婉哀伤。
此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抒发了凄婉诚挚的悼亡之情。
白描手法,细节刻画,虚实结合上阕:诉——死别之痛、相思之苦①入梦前的思念②设想相逢后的情景下阕:想——梦中相会、梦后凄凉①梦中相见的悲喜②梦后的感慨水龙吟王国维:“苏词和韵而似原唱,章词虽原唱而似和韵。
”章词“曲尽杨花妙处”:细腻地写出了杨花之形态(飘坠、轻飞乱舞)、杨花之神态(闲趁、静临、傍珠帘)、杨花之“闯入”人间的状态(春衣、雪霑琼缀。
绣床旋满,香毬无数)等。
可以说写得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
苏词写杨花另辟新境:从“惜”字生发,写出了杨花之态(抛家、坠:飘落无归)、杨花之神(“萦损”句)、杨花之魂(“梦随风”句)、杨花之归宿(下片),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实为显志之笔,总收上文。
和词避俗出新:①避开章词的实写杨花,从虚处着笔,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
②借物言情佳句“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练习:王国维《人间词话》称:"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
"请就本词咏物这一特点,结合全词内容简要赏析.(1)全词意象朦胧,明咏杨花,暗咏思妇,离形取神,全从虚处摹写,抒情幽怨缠绵.(1分)(2)上阕正面描写杨花,惜杨花之飘坠.一惜其"抛家傍路",由物及人;二惜"萦损柔肠,困酣娇眼",以拟人手法直喻伤春思妇的形象,离开取神;三惜寻郎梦破,兼取杨花之象和思妇之神.(3)下阕以少妇伤春抒发杨花委尘之悲恨.由杨花而落红,想象成点点"离人泪",物与人,情与景于似与非似之际交融为一体.(4分)(4)词人借杨花、思妇寄托身世坎坷之寂寞幽怨.(1分)卜算子“缺”“疏”“断”:幽静寂寥之景,极写幽独凄清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