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基本知识--扫盲版
金星
公转轨道: 距太阳 108,200,000 千米 (0.72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12,103.6 千米 面 积: 4.6亿平方千米 质 量:4.896×10²⁴kg 云层顶端有强风,大约每小时350 千米,但表面风速却很慢,每小 时几千米不到。
地球
轨道半径: 149,600,000 千米 离太阳 :1.00 天文 单位
行星轨道示意图
行星公转的轨道具 有共面性、同向性 和近圆性三大特点 。 金星倒着自转,天 王星躺着自传。 地内行星、地外行 星;类地行星、类 木行星(不包括海 王星);内行星、 外行星。
黑
洞
当一颗恒星衰老 时,它的热核反应已 经耗尽了中心的燃料 (氢),由中心产生 的能量已经不多了。 这样,它再也没有足 够的力量来承担起外 壳巨大的重量。所以 在外壳的重压之下, 核心开始坍缩,直到 最后形成体积小、密 度大的星体,重新有 能力与压力平衡。
由于霍金辐射的存在,正粒子所带的能量逃出黑洞, 黑洞能量减少,由E=mc^2得其质量也将减少,质量减少, 温度升高。这样,当黑洞损失质量时,它的温度和发射率 增加,因而它的质量损失得更快。 这种“霍金辐射”对大多数黑洞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因为大黑洞辐射的比较慢,而小黑洞则以极高的速度辐射 能量,直到黑洞的爆炸。
公转轨道: 距太阳 778,330,000 千米 (5.20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142,984 千 米 伽利略1610年对木星四 颗卫星的观察,它们是 不以地球为中心运转的 ,成为支持哥白尼日心 说的主要依据。
土星
距离太阳: 1,429,400,000千米 9.54个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120536㎞
黑洞也有灭亡的那天,按照霍金的理 论,在量子物理中,有一种名为“隧道效 应”的现象,即一个粒子的场强分布虽然 尽可能让能量低的地方较强,但即使在能 量相当高的地方,场强仍会有分布,对于 黑洞的边界来说,这就是一堵能量相当高 的势垒,但粒子仍有可能出去
霍金辐射 在“真空‘的宇宙中,根据海森堡测不准原理,会在瞬间凭 空产生一对正反虚粒子,然后瞬间消失,以符合能量守恒。在黑 洞视界之外也不例外。霍金推想,如果在黑洞外产生的虚粒子对 ,其中一个被吸引进去,而另一个逃逸的情况。如果是这样,那 个逃逸的粒子获得了能量,也不需要跟其相反的粒子湮灭,可以 逃逸到无限远。在外界看就像黑洞发射粒子一样。这个猜想后来 被证实,这种辐射被命名为霍金辐射。由于它是向外带去能量, 所以它是吸收了一部分黑洞的能量,黑洞的质量也会渐渐变小, 消失。
宇宙大爆炸
5.第一批原子开始形成(3分钟)
6.少数残余的物质粒子以三个一 组形成质子和中子,然后再和电 子形成原子。
宇宙大爆炸
氢和氦 (3分钟)
宇宙大爆炸
气 体 云 团 万 年
10
宇宙大爆炸
10亿 年
原子冷 却、结合 成恒星、 银河并演 化成我们 今日所知 的宇宙。
星星
恒星
恒星是由非固 态、液态、气 态的第四态等 离子体组成的, 是能自己发光 的球状或类球 状天体。
宇
宙
宇宙起源
星球种类
银河系
宇宙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密度从密 到稀地演化.这一从冷
到热从密到稀的过程
如同一次规模很大的
爆发。
盘古
宇宙大爆炸
宇宙的初步形成: 1.大爆炸制造等量的物质 和反物质 2.每十亿个反物质粒子会
有一个转变成物质粒子
宇宙大爆炸
3.物质与反物质互相湮 灭。 4.結果:反物质摧毁了 宇宙中99.9999999%的 物质。
行星
行星通常指自 身不发光,环 绕着恒星的天 体
卫星
卫星是指 在围绕行 星轨道上 运行的天 然天体或 人造天体。
彗星
彗星(Comet), 是进入太阳系内 亮度和形状会随 日距变化而变化 的绕日运动的天 体,呈云雾状的 独特外貌
流星
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在接近地球时 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摄动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 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
行星直径: 12,756.3 千米 质 量 5.965×10^24kg
公转轨道: 离太阳 227,940,000 千米 (1.52 天文单位)
火 星
行星直径: 6,794 千米。
火星上冬天-133℃ ,到夏日白天的 27℃。尽管火星比 地球小得多,但它 的表面积却相当于 地球表面的陆地面 积
木星
质量小一些的恒星主要演化成白矮 星,质量比较大的恒星则有可能形成 中子星。而根据科学家的计算,中子 星的总质量不能大于三倍太阳的质量 。如果超过了这个值,将再没有什么 力能与自身重力相抗衡了,从而引发 另一次大坍缩。根据科学家的猜想物 质将不可阻挡地向着中心点进军,直 至成为一个体积趋于零、密度趋向无 限大的“点”。而当它的半径一旦收 缩到一定程度,巨大的引力就使得即 使光也无法向外射出,从而切断了恒 星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黑洞”
天王星
与太阳的距离 :28.69亿千米 轨道半径:19.218天文单位 直 径 :51118km
平均密度1.318(克/厘米) 1781年3月13日发现,是第一 颗使用望远镜发现的行星。
海王星
公转轨道:距太阳45.04亿千米 (30.06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49,532 千米 平均密度:1.66g/cm³ 发现者:Johann Galle 海王星在1846年9月23日被 发现,是唯一利用数学预测而 非有计划的观测发现的行星
银河系
10
银河系
集 中 于 中 央 圆 盘
它 是 个 椭 球 状 * 但 恒 星 都 银 河 系 其 实 不 是 圆 盘 状 *
银河系
银河系
蟹 状 星 云 ( 鬼 宿 )
猫 眼 星 云
水
星
公转轨道: 距太阳
57,910,000 千米 (0.38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4,880 千米 密度=5.43 克/立方 厘米,是太阳系中 仅次于地球,密度 第二大的天体
人造黑洞-东南大学 ,吸收太阳能
黑 洞
美国宇航局2010年11月15日发现地球附近有一个年仅30岁的黑洞,这也是人类科学 史上发现的最年轻的黑洞。 这个最年轻的黑洞是天文学家利用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发现的,它为观 测这类婴儿期天体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机会。美国宇航局声称,这个黑洞将能够帮助科学 家更好地理解大质量恒星是如何爆炸的,恒星爆炸后留下的是黑洞还是中子星,以及银 河系和其他星系黑洞的数量。 这个30岁的黑洞是距离地球约5000万光年的M100星系中的超新星“SN1979C”的余 烬。根据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美国雨燕卫星、欧洲宇航局牛顿X射线天文望远镜(XMMNewton )以及德国伦琴卫星获得的数据显示一个明亮的X射线源,这个X射线源在1995年 到2007年这段观测期内一直非常稳定,这表明这个天体是一个黑洞,它正在吞噬这颗超 新星和伴星落下的物质。 这是唯一一个人类全程见证它形成的黑洞,也是超新星爆炸能够形成黑洞的唯一 的直接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