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效沟通的十大要点

有效沟通的十大要点

有效沟通的十大要点有效沟通的十个要点涵盖了上文提到全部四种沟通类型。

在孩子的任何年龄,使用这些秘诀都会提高你与他们进行沟通的能力。

1. 真正倾听孩子的声音大多数父母都发现,告诉孩子大人想要什么非常容易,而倾听孩子的渴望和需求则困难得多。

真正的倾听和理解孩子不仅是指你听到了她正在说什么,更需要你透过这些信息来了解她真正的需求。

举例来说,每天吃过晚餐后,两岁半大的查斯丁都会告诉父母他是“约翰宝宝”。

而约翰是他两个月大的表弟的名字。

查斯丁的父母没有仅仅告诉他“不是的,你不是约翰宝宝。

你是查斯丁。

你已经是一个大男孩了”。

他们耐心地倾听他,问他一些问题,并且和他在一起玩。

查斯丁想要倒退成为一个“小宝宝”的表达,使他的父母意识到,查斯丁实际上是需要更多的关心。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种倒退或表现出需要更多关心的情况很是常见的,比如当孩子刚刚开始学爬、学步、学说话、练习如厕或者换到一个大床时,宝贝们有时会倒退到以前不会这些技能的状态。

事实上,对于长大成为一个“大男孩”或者“大女孩”这件事,幼儿是感到十分矛盾的,他们通常会通过这样的倒退把他们的矛盾表达出来。

孩子们在出生后并没有一个现成的词汇量储备,对于幼儿来说,完成一个简单的句子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当孩子特别兴奋或者不安的时候,这种情况尤为明显。

作为家长,你应该做的是俯下身,平视孩子,耐心地给予孩子全部的注意。

通过这样做,你给孩子传递了下面的信息,对于我来说,你是最重要的,我关心你的一切。

请关掉电脑和电视,挂断电话,用心倾听孩子的话,让孩子知道她值得获得你全部的关注。

2. 尊重孩子的感情无论是在婴儿时期,宝宝在换尿布时通过踢腿来表达不想被换尿布的愿望,或是在八个月时,直接把她玩不好的玩具扔了出去,还是在她3岁时亲自告诉你她讨厌她的保姆,作为一个家长,你应该做的就是倾听孩子的描述,并将你的理解表达出来。

比如,你可以使用下面的说法:“我发现你现在真的不想换尿布”,“这个玩具看起来并不好玩”,或者“保姆很难像爸爸妈妈一样,是吧”。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太多的父母并没有这样说,相反他们选择了对孩子说:“别动了”,“不要扔你的玩具”,或者“你应该不是真的讨厌你的保姆”。

这样的回答会让孩子感到无法与父母分享他们的感情。

许多父母担心认可孩子负面的情绪会让他们感觉更糟,但事实恰恰相反,给孩子一个空间释放负面的情绪,通常会让这些情绪消失得更快。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允许孩子们去做他们想干的一切事情。

比如说,应该绝对禁止你的孩子打、推别的小朋友,或者揪别的小朋友的头发。

在自己家里,孩子们需要家长给他们建立一些规则并且切实去执行规则,这样会让他们感到非常安全。

简单地说,孩子们可以表达各种感情,但他们的行为则需要加以限制。

幼儿们是通过家长对他们的反馈来了解感情的。

孩子们出生时并没有能够描述感情的现成词汇,慢慢地他们才能学会如何表达各种情绪。

《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作者海姆·吉诺特发现:孩子们是通过照镜子来了解自己的身体,通过大人对他们感情的回应来了解自己的感情的。

如果一个孩子的感情能够得到很好的理解和正常释放,他就能够更好地成长,在做事时也能表现得更加专注。

让孩子明白她的感受是正常人类体验的一部分是很重要的。

3. 建立孩子的成功感我们不能在本应入睡的时间带孩子去吃晚餐,还要求她表现很好,也不应该把一个水晶摆设放在孩子可以够得着的地方而指望孩子不去玩它(也不把它摔坏),更不要因为孩子在吃了番茄酱意大利面之后弄脏了衣服而生气。

家长应该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并对孩子抱有现实合理的期望。

我们的宝贝都想表现得很好。

但是即使有时候孩子好像在专门和你对着干,你也一定要明白这不是他们本来的意思,作为一位家长,理解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在出生后的前几年里,孩子大脑的理性水平还非常低,他们的行为更多是由本能所控制的。

作为一个家长、教育工作者和婴儿集团的总裁阿利森·拉托那经常说:“有时候孩子无法让自己的身体停下来。

”换句话说,虽然有时候你认为孩子应该知道怎么做会更好,但是孩子的本能会让他们无法停止某种行为。

在一位朋友的孩子的两岁生日聚会上,我就亲身经历了能够充分说明这个观点的一件事。

当天,聚会的主人在地上放了瓶装水、果汁和冰块各两大桶供客人自取。

当时,我的女儿正开心地玩着冰块和水瓶,在我们旁边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她好像也对这些光滑闪亮的冰块十分着迷,当她把手伸进一个冰桶时,她的妈妈抓住了孩子的手并大声说:“不要摸!海莉,不要摸!不要摸这个!”这种极端的反应把小女孩吓坏了。

但孩子的妈妈并没有带她离开这个冰桶,而是继续站在那里,看着她的女儿。

对于小海莉来说,这个冰桶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她完全控制不住,又把手伸向了另一个冰桶。

这次她的妈妈一下抓住孩子的头并大叫起来:“不要摸!我告诉过你不要摸的!我和你说话的时候你要看着我。

看着我!”当我找到一个机会和这位妈妈交谈的时候,她告诉我她的女儿海莉只有十八个月大,今天这个孩子就是故意和她过不去。

毋庸置疑的是,在这一幕中许多事情都错了。

首先,一个十八个月大的孩子在大多数时候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本能的——即使有些时候你看到了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做得很好,也不要期望她能一直如此。

其次,对一个这么小的孩子大叫着说“不”,只可能吓着她,而无法教给她任何东西。

第三,让一个年幼的孩子持续注视着别人的眼睛,很有可能会让她的注意力保持在对视这件事上,反而使她无法听清楚你在说什么,也就听不进去你的要求了。

从我的角度来看,在一个盛夏的生日聚会上,让十八个月大的孩子玩会儿装在桶里的冰块,相对来说是没有什么不妥之处的。

当然,假如别的妈妈不能接受这种行为,也应该立刻把孩子从吸引她的冰桶旁边带走,而不应该大声训斥和羞辱孩子,要知道,孩子只是做了自己本能想做的事。

专家的意见糟糕的环境影响尽管并不是我发明的,但我经常会使用“糟糕的环境影响”这个贴切的说法。

糟糕的环境影响是指,一些时候孩子的坏习惯是由她当时所处的具体环境造成或者加重的。

比如,没有睡午觉或者没有吃饭,睡得太晚或者起得太早,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参加了一个人太多的生日聚会,等等。

我们身边这些糟糕的环境因素会直接反映到孩子的行为或者不良行为上。

比如,当你去看望祖母时,看到她咖啡桌上精致的陶瓷茶具,你很可能会顺口就对你两岁大的孩子说“不要碰”。

可问题是,面对这样闪闪发光的茶壶,谁可以抗拒得了不去摸一摸它呢?具体的环境使得孩子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良好。

有时候,大多数孩子发脾气都是因为他正受到这种糟糕的环境影响。

孩子会学习表现自己,并且陶醉于自己的这种能力。

而当要求受挫时,孩子就可能会找茬般地发一发脾气。

但是当你的孩子突然没有原因的暴怒或者几近崩溃的时候,当他非常地不合作或让人生厌的时候,这常常就是糟糕的环境影响造成的结果。

预知会引起孩子发怒的起因和爆发的心理极限,有助于避免孩子的发作,当然这是很难做到的。

正如不同的孩子对饥饿和疲劳,对人群和新的环境,对各种各样的刺激,都有着不同的容忍度一样,对于不同的孩子,环境影响也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如果你能够根据孩子的年龄、发展阶段与性格特点,给予他合理的期望,再加上承认存在糟糕的环境影响,这简直就像为处于发脾气这个黑暗隧道的尽头的孩子带来光明的火种一样棒。

——贝特西·布朗·布劳恩,儿童发展和行为专家,养育之路公司的创始人,《告诉我该说什么》和《你不是我的老板》的作者4. 让孩子感到自己被了解当孩子们的感觉很好的时候,他们就会做得很好。

如果孩子们能感受到自己被别人了解、关心和重视,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学习、与人合作和关爱他人。

一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对孩子大喊大叫、羞辱、伤害或者命令,会让他们表现得更好。

但实际上,这些方法只能适得其反。

它们造成的坏影响可能会很快显现,也可能会持续很多年。

以我的临床经验来看,这种影响会一直存在。

在你使用了这些严厉的方法后,即使孩子乖乖地听从了你的命令,你也要注意她已经对你产生了不满,而且你在她心目中建立起来的安全感也被严重地破坏了。

有一天,黛安娜来找我做育儿咨询。

在戴安娜童年,自己的父母十分严厉,如果她不听话,父母就会毫不犹豫地对她大喊大叫,打她并羞辱她。

有一次她两岁的女儿拉娜不想离开公园时,戴安娜大声呵斥拉娜,骂她是个“捣蛋鬼”,还威胁说要把她单独留在公园里。

她发现拉娜这次哭得比以往都要厉害许多时,戴安娜意识到自己一定是犯了严重的错误。

就这样,被女儿的反应吓坏了的戴安娜来到我的办公室。

事实上,当你要求孩子做什么事,而孩子不愿意去做的时候,对她喊叫、骂她或者羞辱她都是无济于事的。

在这种情况下,移情更能促进理解,达到良好的效果。

可以告诉你的孩子:“我知道你想留在公园里,因为这里很好玩,但是我们现在不得不走了。

”这样能让孩子知道你了解并和她有着共同的感受,但同时要保持自己的原则。

与感觉到被羞辱的孩子相比,觉得自己的感受被了解的孩子更愿意去做那些让父母高兴的事。

其实在夫妻生活中,你也一定有同样的感受吧?假如在公共场合,你的丈夫生气地对你大喊大叫,你能心情舒畅地答应他的要求吗?不,你一定会反击他,并且很有可能因为太生气而懒得理他。

在这一点上,幼儿和你没有任何不同。

5. 避免争夺控制权大约在十八个月大的时候,孩子们就已经开始运用自己的意志了。

他们已经长大了,不但在心中有了自己的想法或者要求,而且已经可以让你知道他们的需要了。

这个年龄的孩子最急切想要的就是独立自主。

我们都听到过宝贝们声嘶力竭地大哭着说:“我要自己来!”应该说,这个时期对于家长是一个相当严峻的考验。

你越试图控制你的孩子,就越有可能产生你和孩子间的控制权争夺。

我不主张你让孩子来制定规则,但是我建议你使用一定的技巧和语言让宝贝和你一起来做这件事,你需要的是宝贝的合作而不是抵制。

孩子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渴望帮助和取悦爸爸妈妈,作为父母应该满足孩子的这种需求,并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空间。

在你直接为孩子做出决定,而不是以建设性的方式给予指导时,往往容易和孩子发生关于控制权的争执。

作为一个家长,你的职责应该是教导宝贝如何正确地行使她的权力。

惩罚和羞辱当然不能达到这个目标,下面的这些方法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尽可能早地给孩子们创造做决定的机会。

在婴儿时期,就可以让孩子开始做一些选择,“你是要红色的毛毯,还是要蓝色的毛毯?”“你是想要这个奶嘴,还是那个奶嘴?”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一直要给她提供这种做选择的机会。

“你是要自己下楼梯,还是想我抱你下楼梯?”“你是要桃子,还是要梨?”提供这些选择的机会可以让孩子明白,在你看来,她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她可以为自己做出决定。

这也有助于帮她养成做选择的习惯——这可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