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五人墓碑记练习答案

(完整word版)五人墓碑记练习答案

《五人墓碑记》基础练习答案一、通假字:1、敛赀财以送其行:“赀”同“资”,资财,钱财。

2、独五人之曒曒:“皦皦”同“皎皎”明亮的样子,这里指名声显赫3、蹈死不顾,亦曷故哉:“曷”通“何” ,什么4、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尔”同“耳”,罢了5、颜色不少变:“少”同“稍”,略微二、古今异义词:1、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颜色”古:脸色今:颜料或染料2、非常之谋难于猝发“非常”古:异乎寻常今:十分,很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行为”古:两个词——品行+成为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4、吾之民方痛心焉“痛心”古:痛恨今:难过心伤5、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私人”古:自己人,此处可译为“党羽”、“爪牙” 今:个人6、令五人者保其首领“首领”古:头颅,借指性命今:头儿7、慷慨得志之徒“慷慨”古:意气激昂今:不吝啬,大方三、词类活用:1、众不能堪,抶而仆.之:自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2、安能屈.豪杰之流: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身3、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象奴隶一样的4、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名词活用为动词,生病5、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活用为动词,修墓6、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动用,用盒子装,这里指用棺材装殓7、缇骑按剑而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8、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名词动用,出任……巡抚9、亦以明.死生之大:形容词用如动词,表明四、重要实词和虚词:1、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介词,被;兼词,于之2、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的;向;当权者3、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清理;的;来;代词,指五人4、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在;的;来;表扬,表彰5、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的;距离;消独;名词活用为动词,修墓;顺承;兼词,于此6、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不过;“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尔”同“耳”,罢了7、慷慨...不足.道者...死,死而湮没..,其疾病而..得志之徒意气激昂;这;类;名词活用为动词,生病;修饰;顺承;埋没;值得8、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还;消独;的;农历每月十五9、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品行成为读书人榜样的人。

10、为之声义....替他伸张正义。

11、敛赀..财以.送其.行募集;“赀”同“资”,资财,钱财;来;代词,他12、缇骑....按剑而前穿桔红色衣服的朝廷护卫马队。

明清逮治犯人也用缇骑,故后世用以称呼捕役;修饰;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13、众不能堪.,抶.而仆之...忍受;笞打,鞭打;顺承;使动,使……...倒下;代词,指缇骑们14、是时..所由使.也..,周公之逮..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当时;名词动用,出任……巡抚;“党羽”、“爪牙”;消独;被逮捕;主使15、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的;正;痛恨;代词,指毛一鹭;趁着;表修饰16、则噪而.....免..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大声叫嚷,喧哗;修饰;躲藏;在;厕所;才17、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不久;把;向;查究,追究18、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就是,并和在一起的样子19、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修饰;斥骂,代词,他;修饰20、颜色..不少.变脸色;同“稍”略微21、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拿出;顺承;名词动用,用盒子装,这里指用棺材装殓;最终22、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所以;完整的样子2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做官的人;却;改变24、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在;平民25、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踏上死地;回头;“曷”通“何” ,什么26、且矫诏....遍于天下..纷出,钩党之捕伪托皇帝的命令;这里指搜捕东林党人。

钩党,相互牵引钩连为同党27、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终于;因为;株连治罪28、大阉亦逡巡..之谋,难于猝.发..畏义,非常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异乎寻常;立刻29、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指皇帝即位;上吊。

30、一旦抵罪..犯罪受惩罚31、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有的;收容;被32、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假装疯狂33、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较;本来34、是以..朝延..蓼洲周公,忠义暴于因此,显露,在35、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谥号;美好而光荣;在36、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扩大坟墓,这里指重修坟墓37、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并列;这;实在38、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之下..以老于户牖头颅,借指性命;在;指家中39、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当作仆隶一样差使他们。

40、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怎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身;感情激动时用力握持自己的手腕;抒发41、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空;形容词用如动词,表明42、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对于五、特殊句式:1.谁为哀者:疑问句,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

按“为谁哀者?”顺序译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定语后置,应按“能不易其志之缙绅”顺序翻译3、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结构后置4、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结构后置5、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结构后置6、不能容于远近:被动句7、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延:介词结构后置8、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介词结构后置9、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介词结构后置10、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介词结构后置11、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被动句12、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判断句13、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判断句14、斯固百世之遇也:判断句15、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判断句16、四海之大:定语后置六、重要句子翻译: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这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阉党逮捕时,为正义所激奋而死于这件事的。

2、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吴郡贤士大夫向有关当局请示,就清理已废的魏阉生祠的旧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门立碑,来表彰他们的事迹。

3、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这五人的牺牲,距离现在修墓安葬他们,为时不过十一个月罢了。

4、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我们复社里那些品德可以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行,哭声震动天地。

5、众不能堪,扶而仆之。

大家再也不能忍受,就把他们打倒在地。

6、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苏州的老百姓正对他痛恨到极点,于是趁他严厉地高声呵叱的时候,就呼叫着追击他。

这巡抚躲到厕所里才逃脱了。

7、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不久,他以苏州老百姓暴动的罪名向朝廷诬告请示,追究这件事,处死了五人………就是现在一起埋葬在坟墓里的五个人。

8、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喊着巡抚的名字骂他,谈笑着死去。

被砍下的首级放在城上示众,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9、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有几位贤士大夫拿出五十两银子,买了五个人的首级用匣子盛好,终于同尸身合在一起。

所以现在的墓中,是完完整整的五个人。

10、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在魏阉乱政的时候,官僚们能够不改变自己的志节的,在全国这样广大的地域,又有几个呢?11、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却能为大义所激奋,踏上死地毫无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呀?12、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况且,当时假传的圣旨纷纷发出,株连同党的搜捕遍天下,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的发愤一击,阉党就不敢再有牵连治罪的事了。

13、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魏阉也迟疑不决,害怕正义,篡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

14、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一旦犯罪应受惩治,有的脱身逃跑,不能为远远近近的地方所收留,15、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又有剪发为僧,闭门不出,或装疯出走。

16、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他们这种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之别到底怎么样呢?17、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凡四方的有志之士,经过他们的坟墓时没有不跪拜而且流泪的,这实在是百代难逢的际遇呀!18、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不这样的话,假令这五个人保全他们的脑袋终老于家中,那么,虽然享尽他们的天然年寿,但人人都可以把他们当奴仆使唤。

19、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怎么能够使英雄豪杰们拜倒,在他们的墓道上紧握手腕表示掉惜,抒发他们那有志之士的悲愤呢!20、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惋惜这座坟墓只有一块石碑,就替他写了这篇碑记,并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普通百姓对国家也有重要作用啊。

七、综合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B )A.蓼(liǎo)洲溷(hùn)藩阉(yān)党曷(hé)故B.废祠(cí) 傫(léi)然冏卿(qīng) 湮(yāng)没C.皦皦(jiǎo) 猝(cù) 逡(qūn)巡缙(jìn)绅D.赀(zī)财缇(tí)骑户牖(yǒu) 社稷(jì)2.选出通假字最多的一项( A )A.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B.敛赀财以送其行 C.颜色不少变 D.蹈死不顾,亦曷故哉3.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B )A.①凡富贵之子,慷慨..士先者(品行可作为)..得志之徒(出手大方)②吾社之行为B.①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之大(偏指“死”)..(亲信、党羽)②亦以明死生C.①吴之民方痛心..焉(痛苦)②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不同寻常的)D.①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黄金)②颜色..不少变(指脸色)4.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B )A.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指崇祯皇帝)B.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领袖)C.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不前去拜访)D.颜色不少变...(一点也不)5.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D )A.去今之墓.而葬焉 B.缇骑按剑而前. C.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 D.人皆得以隶.使之6.选出与“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句式不同的一项( C )A.激于义而死焉 B.激昂大义,蹈死不顾C.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D.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7.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D )①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②子孙视.之不甚惜③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④卒.与尸合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8.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B )①去今之墓而葬焉.②吴之民方痛心焉.③激于.义而死④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9.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B )①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②谈笑以.死③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④亦以.明死生之大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10.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A )①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②徒.留无所施③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④慷慨得志之徒.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