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一棵小桃树教案设计

18一棵小桃树教案设计

18 《一棵小桃树》教案设计
新华中学杨晓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矜持、执着、猥琐、血气方刚,祸不单行”等词语。

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2、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做斗争的勇气。

教学重点: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感情。

教学难点: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简介作者
1、悬念导入
同学们知道岁寒三友是指哪三种植物吗?没错,就是松、竹、梅。

梅花凌寒绽放,松竹经冬不衰,因此岁寒三友就象征着傲骨迎风的精神。

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在文人眼中不同的花有着不同的象征。

比如,周敦颐告诉我们,牡丹象征富贵,菊花则是花中的隐士,莲花有着高洁的君子品质。

真可谓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

一花一木都可能寄托人们对这世界的感悟、对自己人生的思考。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贾平凹先生的《一棵小桃树》,来了解这棵小桃树对于作者又有什么特殊意义。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贾平凹(wā),当代青年作家,被誉为“鬼才”。

1953年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

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

1975年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

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

主要作品有小说《废都》《浮躁》《秦腔》,散文《爱的踪迹》《心迹》《朋友》《我的小桃树》等。

2008年《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二、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注音)
忏(chàn)悔哆嗦(duōsuo)褪(tuì)尽矜(jīn)持
孱(càn)头恍(huǎng)然猥琐(wěi suǒ)魂魄(hún pò)
颤(chàn)抖血(xuè)气方刚轰(hōng)轰烈烈祸(huò)不单行
2、词语积累(抄成语)
〔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猥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灼灼〕形容明亮的样子。

这里用来形容桃花繁盛明丽的样子。

〔垂垂暮老〕形容渐渐衰老的状态。

垂垂,渐渐。

暮,(时间)将尽、晚。

〔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血气方刚: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

轰轰烈烈:形容事业的兴旺。

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

轰轰:象声词,形容巨大的声响;烈烈:火焰炽盛的样子。

三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标示出能够提示结构层次的语句,并初步划分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2):写眼前小桃树的情景。

第二部分(3—8):写对小桃树的回忆。

第三部分(9—13):接着写眼前风雨中的小桃树。

第四部分(14):写希望中的桃树。

四、深入探究
学生再读第二,第三和第四部分,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画出文中关于小桃树成长经历的语句,做简要概括,并说说小桃树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困难?
小桃树的经历:桃核儿埋在角落里——萌芽(嫩绿)——长到二尺来高(瘦,黄,没人理会)——有院墙高了(猪拱,讨人嫌,被遗忘,奶奶照顾)——开花(弱小,遭大雨,花零落,挣扎)——高高的一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2、认真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小桃树在不同成长阶段形态的语句。

●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

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
会断了去。

(这句生动的描摹了小桃树的外在形象,这是一颗单薄的,弱小的,甚至让人怜爱的小桃树!)
●可我的小桃树,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
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生动逼真地刻画了小桃树的神情状貌。

小桃树虽单薄弱小,却顽强地开了花,只是仍显得那么孤单病态。


●.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
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

(被风雨摧残的小桃树,看似弱小,此刻却是如此的强大,它不畏风雨,不服命运,它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


●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
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这是一棵不被大家看好的小桃树,是一棵经历磨难的小桃树,是一棵看似弱不禁风,却又无比强大的小桃树,是一棵在风雨中开了花的小桃树。

作者将花苞比作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更是表现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
3、想想这是一株怎样的小桃树,它最终能孕育出桃儿吗?为什么?
(单薄弱小却又顽强的小桃树,是那样的可怜,又是那样的可敬。

它不畏风雨,不服命运,面对困难顽强拼搏。

凭着这些,它最终一定能够孕育出桃儿。


5、思考“我”为什么关注和爱护小桃树,补充作者的经历。

(因为小桃树象征着“我”的幸福和希望,而小桃树坎坷的生长经历历和“我”的生活道路又十分相似,所以“我”在感情上与它息息相通。


6、作者的成长经历
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

“文革”中,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

他的读书生涯是在一个破庙里开始的,初中二年级时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父亲被关进牛棚,这个十四岁的少年内心充满恐慌。

成年后步入社会也遭受到了挫折。

正如作者所言,他就像小桃树一样,自卑、瘦弱、渺小、饱受风雨的摧残。

7、请在文中找出“我”与小桃树相似之处,具体说一说。

8、“我”从小桃树身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生活中要敢于克服困难,在逆境中顽强拼搏,作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五课堂练习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小短文。

六、总结
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并成长的小桃树,虽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了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作者通过对小桃树生命力的赞美,反映了自己对未来,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七、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