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辨析题

政治辨析题

政治辨析题1、有人认为,只要让每个人的愿望得到满足,就能激发个人力量,个人有了力量,集体的力量就发挥出来了。

对此你是如何认为的?答: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只强调个人力量的简单相加是对集体力量的误解。

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必须有共同的目标。

否则就是一盘散沙,形成不了活力。

发挥集体的力量必须有共同的行动,每个成员团结协作,各尽所长,才能为集体做贡献。

2、有人认为:“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在网络上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是珍惜民主政治权利的表现。

”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为什么?答: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认为公民应该珍惜民主政治权利,是正确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每个公民都应树立主人翁意识,珍惜民主政治权利。

但认为在网络可以随意地发表观点,是不正确的。

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基础。

利用网络行使权利和自由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作为公民,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的、道德的责任。

3、只要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和“看客”心态,就能亲近社会、服务社会。

请你评析这个观点。

答: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①亲近社会,就是要有亲社会的情感和行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主动关爱他人,关心集体,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我们唯有积极主动亲近社会,才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才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健康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②亲近社会,不仅要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和“看客”现象;还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复杂的社会现象。

③同时,亲近社会、服务社会,首先必须自觉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还要乐于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爱心和力量。

因此,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4、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承诺的事情就一定要兑现。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答:不同意。

在承诺之后我们要尽力而为,这样才会使承诺变为现实,积极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事物发展有时是难以预料的,当许诺的环境条件改变了,作为许诺人要及时和当事人说明情况。

作为守诺人要理解对方,换位思考,接受事实。

5、有学生认为上职高读书没面子,毕业后没出息,不愿上。

请你评析他的观点。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认为读职业高中没面子,不是真正的自尊,而是虚荣的表现。

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都能出人才,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成才空间;只要我们不断增长才干,埋头实干,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都可以在本职岗位上尽自己的社会责任,都能成才、有出息。

6、小明认为:“权利就像橄榄球,我要抢到手,随心所欲;义务就像足球,我要踢的远远的,不关我的事。

请你评析他的观点。

答:不正确。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公民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但权利的行使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

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7、A:经济全球化把世界联为一体,只要合作就能共赢。

B:在当前的国际活动中,处处充满了竞争,合作共赢是不可能的。

请你评析两位同学的观点。

答:合作与竞争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合作之中存在着各自不同的利益,存在着互相竞争;竞争也需要互相帮助,需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只有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A 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把世界联为一体,并认识到合作的积极作用是正确的,B认识到了国际活动中充满了竞争是正确的,但他们都没有正确地认识到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8、有的辍学学生认为:受教育是自己的权利,上不上学是自己的事。

你赞成这种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答:不赞成。

上不上学不只是自己的事。

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

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的义务。

从公民自身的发展和对国家的要求来说,受教育是我国公民应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从国家的发展和对公民的要就来说,受教育是公民对国家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给予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在我国,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推行和实施。

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应珍惜学习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9、有人说:“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

”你赞同吗?为什么?答:赞同。

因为责任是相互的,对他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也就是对他人负责。

反之,对他人不负责也就是对自己不负责。

自觉承担责任能给我们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能帮助我们修正前进的方向,抗拒不良的诱惑;具有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是成人的基本标志;责任意识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10、部分市民认为只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就能彻底解决“地沟油”问题。

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不同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法律依据,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

但是要想彻底解决“地沟油”问题,还需要国家的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国家要加强对企业、公民的道德宣传和法制宣传教育;同时企业要诚信守法,公民个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法、守法、用法,与违法行为作斗争。

11、有同学认为:弘扬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请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该观点。

答:这句话是错误的。

中国梦就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是艰苦奋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因为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实现中国梦需要弘扬民族精神。

因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弘扬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条件之一,但不是根本途径。

12、有同学认为:加快和深化改革是解决发展问题的关键。

请运用所学知识评析该观点。

答:该观点是片面的。

解决发展问题的确需要加快和深化改革,因为通过改革,建立和完善与当代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些重大问题,从而使经济和社会全面、快速、持续发展。

解决发展问题的关键是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为发展是硬道理,在我国现阶段,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综上所述:要解决发展问题,需要加快和深化改革,关键是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题中过分强调了改革的作用而忽视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因此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13、有人认为,民生问题解决了,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就实现了。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说法是片面的。

建设和谐社会要解决民生问题,因为:民生问题不仅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也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解决民生问题,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解决民生问题,有利于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包括:经济发展、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建设和谐社会,不仅要解决民生问题,还要解决经济发展、民主法制建设、文化建设等问题,要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

14、有人认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搞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请你对观点进行评析。

答:观点错误。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全面发展,主要指发展经济,在我国现阶段,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搞好民主政治建设,因为我国是人们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确保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搞好民主政治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方面,但不是第一要义,所以观点片面。

15、有人认为:国家只要做好困难群众工作,就能实现“中国梦”。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答: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国家做好困难群众的工作的必要性: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

国家做好困难群众的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实现整个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因此,国家做好困难群众的工作有利于实现“中国梦”,但要实现“中国梦”,还需要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要进一步改革开放;依法治国;实施科教兴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