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说课稿.doc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说课稿.doc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五章第一节原电池(再探锌 - 铜原电池)说课稿
乌鲁木齐第十中学马明
各位专家、老师:
你们好!我是乌鲁木齐十中化学教师—马明,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二化学选修 4 中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

我准备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
程】首先我们来看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化学必修 2 相关知识基础上 . 但在理解原电池本质条件、锌铜原电池作为化学电源开发的缺点等方面还有不足。

所以本节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体会必修 2 中锌铜原电池的缺点,并根据实际需要,能设计出较为科学的原电池模型,学生体会盐桥的设置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实验技术的改进,而是对旧的思维模式的一个质的突破,其优点是能持续、稳定产生电流,这也为原电池原理的实用性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通过教材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二、教法
本课教学采用诱思—探究—实验,分析—推理—归纳,
同时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采取了启发、
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并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三、学法
在教学内容的学法上,按照从易到难,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顺序,首先通过水果电池视频,引入课题。

在实验——观察——讨论——推测——验证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

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索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原电池的条件。

最后,让学生体会盐桥原电池在实用性开发方面的积极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 教学流程图
教学环节
一、引入新课
师: [播放 ]水果电池视频 ,
[ 提问 ] 你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
意:体会化学学科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的学科价值。

二、设计原电池
师: [投影 ]选择合适的化学反应
1.HCl+Na0H 一2.C+CO2—3. Zn+Cu2+-
[ 说明 ]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形成原电池的本质条件
生:学生选择反应;学生讨论,并确定实验方案;
预测现象: 1.锌片溶解; 2.铜片上红色物质产生3.电流表指针偏转
意: 1、加深对形成原电池本质条件的认识——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2、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原电池的能力。

3、通过现象预测,为实验真实情况预设认知冲突
三、在现原电池实验
师: [说明 ]请同学们根据设计,完成实验探究一
[投影]
[ 投影 ] 注意事项
1.使用温度计 (精确度 0.1℃)测量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
2.观察锌片、铜片、电流表和温度计的变化并如实记录
3.注意合作分工,讲究效率
[ 质疑 1]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
[ 质疑 2]锌片上产生大量铜对原电池电能的提供有没有影响?
生: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现象交流: 1.锌片上有气泡和红色物质产生2.铜片上有红色物质产生3.电流表指针偏转且逐渐减小4.溶液的温度升高
学生质疑:为什么实验现象和预期的现象有的地方不同?(具体略 )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1.锌片本身不纯
2.锌片与硫酸铜溶液因为直接接触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锌片上产生少量铜,致使锌片与析出的铜形成了原电这种原电池的工作效率低
意: 1、培养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勤于思考。

3、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加
工信息。

四、再探原电池
师: [质疑 3]如何改进这套装置 ?
生: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1.锌片本身不纯
2.锌片与硫酸铜溶液因为直接接触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锌片上产生少量铜,
致使锌片与析出的铜形成了原电这种原电池的工作效率低。


导(看书)学生提出改进的实验方案;师生共同完成实验二
意:体会必修 2 中单液原电池的缺点,并根据实际需要,能设计出较为科学的原
电池模型 (双液或盐桥原电池 ),
生:主要现象记录
1、锌片上没有明显现象。

2、短时间内温度无明显变化
电流表指针恒定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以不直接接触,在有盐桥的特定原电池装置
下,也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为原电池原理的实用性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师: [质疑 4]盐桥原电池的优点有哪些?
[ 师生总结 ]盐桥原电池的优点。

1.能量转换率高 2.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3.防止自放电
师:讲解盐桥的构造以及工作原理。

师: [质疑 5]氧化剂与还原剂不直接接触,就一定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吗?
生:电流表指针恒定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以不直接接触,在有盐桥的特定原电池装置下,也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意:这为原电池原理的实用性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教学反思
1.充分发掘教材素材,合理开发利用
仔细观察必修教材中实验的不足。

由于负极自身反应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分池”观点,
由“分池”观点可以提升到“盐桥”观点。

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如果充分发掘实
验现象,合理开发利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发挥学生主动性,创设有效学生活动
在进行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时,通常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因为学生起点较低。

但是在新教材中,大多数化学反应原理内容都是从必修到选修形成螺旋式上升的的设计理念。

因此在选修阶段进行化学反应原理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基础,设置有效活动,例如学生实验,充分结合理论分析,使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发现问题,从而在不断解决新问题中,最近发展,不断上升,达到目标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