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机遇——以安徽行知中学为例教育学院2011级研究生许德兰学号:12011051319摘要:2011年8月26日,借国家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黄山市开展综合服务业改革试点的东风,安徽依托行知学校成立全国首个非遗职教集团,该集团按照建设职教大省的要求,重点在扩大规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和校校合作等方面积极实践,努力建设内涵深、品质优的现代职教集团。
安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为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共同搭建一个安徽地域文化政校企三方合作的教育传承舞台,培养更多,非遗传承的优秀人才,成为促进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有力引擎。
“非遗”是古老的文化,要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内容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安徽行知中学力求将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与保护传承“非遗”相结全,并切实践行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以实现由徽派艺术传承主要靠师傅带徒弟的作坊模式向学校正规化、规模化模式的历史性转变。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不是物,也不是人,但是它的传承既离不开物,也离不开人,所以对传承人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安徽歙县行知中学徽雕艺术学校的创办,是安徽文化、教育部门通过职业教育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又一尝试。
关键字: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教育一相关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如何抢救、保护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文化遗产方面,世界各国一直在进行不断地探索,中国政府在学习借鉴他国保护措施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方法,自2003年初“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启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走上了全面、整体性的保护阶段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一位划时代的人物,出现于20世纪的中国,他就是陶行知先生。
陶行知先生(1891.10.18--1946.7.25),汉族,安徽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爱国者。
是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
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
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1927年,陶公在南京郊区创办晓庄师范学校,倡导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并把职业教育纳入生活教育体系中,并把它同乡村教育改革、师范教育改革、创造教育思想和普及教育思想联系在一起,使之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和提高。
他的职业教育不仅是“应济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是以“生利为主义”的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具有一技之长、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真正的素质教育。
行知中学简介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首批示范校——安徽省行知学校被中国陶研会行知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职业教育特色院校100强”荣誉称号,该校校长、安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于日锦则荣膺“中国职业教育百杰校长”。
“合作共赢、弘扬国粹、凸显特色、铸造品牌、面向国际。
”一如既往地秉承“实践行知思想、传承徽州文化”理念,推行“知行合一”教育思想,注重传承创新,全力打造全国中职的金字招牌。
”安徽省行知学校坐落在世界名山黄山脚下,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中国现代教育之父陶行知先生的故乡——古徽州府所在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
建校30多年来,安徽省行知学校先后荣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首批非遗传习基地等100多项荣誉。
其办学经验被教育部誉为职教“行知模式”重点推广宣传。
中央财政为该校创办的国家示范专业――“非遗职业教育”提供了一千万元扶持资金。
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职业教育的结合粉墙黛瓦马头墙,十几间工作室连成两排,样式上仿照古代“贡院”(科举时代的考场)而建。
平日里,穿白大褂的学生出出进进。
在不少新生眼里,这里像一个“特区”,实际上,它是安徽省行知中学新建的徽雕专业实训基地。
传习基地传承“非遗”希望徽雕,是徽州古建筑中的精华,徽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和安徽的歙砚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培养徽雕人才,传承徽派文化,2007年12月,经省教育厅批准,安徽省行知中学成立歙县徽雕艺术学校,开设徽雕专业,两年后该校成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省级“非遗”传习基地。
2009年2月,历经三年锤炼,徽雕专业首届9名同学顺利毕业。
学校特意为他们的作品举办了一场拍卖会,上百件歙砚、徽州木雕、石雕、砖雕、仿古家具拍出了“令人心动”的价格。
目前,这批毕业生已经与当地的徽派文化作坊、工艺厂签约,在名师的指导下一边工作,一边继续深造。
徽雕专业的创办,可以视为文化、教育部门通过职业教育培养“非遗”传承人的尝试,同时也是职业教育“融古汇今”,在教学方式、人才培养上探索的一种创新。
目前,安徽已有数家职业学校开设了与“非遗”相关的专业,并被评为“非遗”传习基地。
其中,休宁县第一职业高中创办了全国首家“木工学校”,传授制作八仙桌、太师椅等徽派木工技艺,并为毕业生颁发“匠士”学位;泾县职高开设“宣纸工艺”专业班,定期招生,定向培训,为中国宣纸集团输入大批人才。
一方面,“非遗”的称号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职业学校的知名度、吸引力,为学校的发展拓展了空间;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注入徽派文化内涵,成建制地培养高技能人才,让社会看到了“非遗”传承的希望。
“师带徒”亲如一家人毕业了,2007级的吴宝鑫还“赖”在实训基地里,目的是“跟师傅再多学一点技艺”。
当初入校时学的是机械专业,但对绘画感兴趣,结果吴宝鑫申请转入徽雕专业,学习砚雕技术。
像吴宝鑫这样半路出家的同学,徽雕专业并不少。
指导教师鲍星明说:“兴趣是最好的敲门砖,也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想学,暂时没有美术功底也可以。
”鲍老师回忆,过去到作坊拜师学艺,多半是迫于生计,或奉父母之命。
现在学校专业与同学之间有了“双向选择”,有助于发现“好苗子”,培养好技能。
有了兴趣,自然得付诸实施。
依照惯例,在作坊里,徒弟三年才可以“动刀”,但在徽雕学校,学生一开始就可以拿起刻刀“开池子”,第三年可以独立完成作品。
“…行知行‟,这是陶行知先生的职业教育理念。
”鲍星明认为,“老师不能太保守,首先得让学生去做,然后让他们知道不足,再接着做,才会有进步。
”“过去有些作坊师傅虽然技艺精湛,但文化程度不高,理论水平低,加上书法、绘画等综合技艺并不全面,传授效果大打折扣。
”据安徽省行知中学校长于日锦介绍,学校强调学生“先行”,同样注重文化素养的积淀与知识体系的建构。
为让学生“取法乎上”,传承“原汁原味”的传统技艺,学校延请歙砚制作传承人曹介铭、当代砚雕巨匠方见尘等大师定期指导,传授创作经验,营造艺术氛围,16位砚雕工艺师长期联系实训基地,“手把手”地教。
“这突破了只讲操作不懂理论的经验型传授方式,培养出来的学员具有深厚的潜力和较大的发展空间。
”于日锦说。
此外,学校开设国画、素描、书法等相关专业课,以及以古典诗词为主要内容的文学欣赏课。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实训基地就像一个作坊,徽雕学校的同学习惯称老师为“师傅”;在实习期间,师生朝夕相处,吃着一个锅里的饭;教学中采取“小先生制”,老生带新生,熟练地指导新手,大家结成一种亲密的“学友”关系。
职业教育古已有之,作坊传承模式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行知中学负责人说,“天天泡在一起,实训时间更充裕;师生就像一家人,生活中处处可以交流。
这就是在…师带徒‟基础上融入现代教育理念的一种体现。
”三人才培养的进口与出口(机遇与挑战)“非遗”是古老的文化,要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内容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没有教材,没有系统的理论,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摸着石头过河。
”行知中学校长坦言,当前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人才培养的进口与出口在哪里”。
1、生源问题虽然是双向选择,但很多同学对徽雕专业望而却步,生源问题便凸现出来。
“新生入学时,学校对家长进行动员,可舍得把孩子送进来的还是少数。
”学校领导认为,仅靠一时的宣传难以改变家长、同学的观念,此外“做砚台”非常辛苦,能坚持下来的学生却不多。
2、就业问题出口问题同样困扰专业发展。
“非遗”需要理论的研究,学生毕业后应当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可美术院校没有“徽雕”专业,他们的学历教育难以继续。
社会上又缺乏“徽雕”专业的技能水平认证机构,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专业性难以体现出来。
国内艺术品市场没有完善的评估体系,势必影响源头的技能人才培养。
于日锦顾虑重重地说:“学校一再向学生灌输…非遗‟的文化内涵,让他们不要急功近利,为眼前的利益所动,传承文化是一种历史的责任。
”职业教育面向社会,以就业为导向,而“非遗”是实用性日渐式微的传统技艺,强调保护。
但学校渴望吸纳外界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依靠市场来解决学生就业。
不过,过度的市场化办学,可能影响到教育的内在规律,以及“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培养“非遗”传承人,不是一所学校所能担当的,也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需要整个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3、破解之道2011年8月26日,借国家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黄山市开展综合服务业改革试点的东风,安徽依托行知学校成立全国首个非遗职教集团,该集团按照建设职教大省的要求,重点在扩大规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和校校合作等方面积极实践,努力建设内涵深、品质优的现代职教集团。
歙县县长黄仁麟指出:安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为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共同搭建一个安徽地域文化政校企三方合作的教育传承舞台,培养更多非遗传承的优秀人才,成为促进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有力引擎。
目前加盟成员单位有50多家,涉及安徽华佗五禽戏、徽州三雕、文房四宝等近20项非遗制作技艺。
“古老艺术的传承已告别单纯的手艺…传帮带‟,迈向更成熟的阶段。
”将对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更好地为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弘扬徽文化做出应有贡献。
全国首家徽雕艺术学校--歙县徽雕艺术学校25日由安徽教育主管部门正式批准在安徽歙县行知中学成立,标志着徽州雕刻技艺的传承由师傅带徒弟的作坊模式向由职业学校正规化、规模化培养的历史性转变。
歙县徽雕艺术学校的创办,是安徽文化、教育部门通过职业教育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又一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