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营养学发展简史

动物营养学发展简史


1828 法国Chevreul 提出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 组成,他是第一个测定油脂化学成分的人 1830-1840 Justus von Liebig发展了定量分析 技术,并将它用于生物体系。 1837 Jöns Jacob Berzalius提出了发酵的催化性 质的假设。以后他证明乳酸是肌肉活动的产物。 Boussingault(1839年)首先在乳牛方面成功地做 了物质平衡试验,开创了N—C平衡原理
1700’s的其他要事



18世纪前期,生命过程为神奇莫测-Magical,不知 其规律或什么定律 1757年,Joseph Black 发现CO2 1776-1778 Carl Wilhelm Scheele从天然产物中分 离出甘油、柠檬酸、苹果酸、乳酸、尿酸 1779-1796 Ingen-Housz证明绿色植物生成O2时 需要光,植物可利用CO2。 1780-1789 Attoine-Laurent Lavoisier证明动物需 要O2,证明呼吸就是氧化作用。首次测定了人的耗 氧量。证明酒精发酵木质上是一系列化学过程。 1783 Abbate Lazaro Spallanzani证明蛋白质在胃中 的消化作用是化学反应而不是机械过程。
对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的认识(4)



1930’s-1950’s:Rose等许多学者,证实和分 离出各种氨基酸,1938年证明8种必需氨基酸 1956—1958 Anfinsen和White肯定蛋白质的三 维空间构象是其氨基酸序列所决定的。 1958 Stem,Moore和Spackman设计出氨基酸 自动分析仪,加快了蛋白质的分析工作。 1965 Monod提出了蛋白质的别构学说。 1967 Edman和 Begg建成多肽氨基酸序列分析 仪。
19世纪其他要事(3)
1856 Claude Bernard 发现肝糖元 1886 C.A.MacMunn发现细胞色素。 1877-1878 首次测定干草、麸皮、棉籽 粉的粗纤维含量和脂肪含量 1887- 1888 首次测定牛饲料的灰分含量 和吸湿水分 1886 C.A.MacMunn发现细胞色素。
发展趋势之三:
动物营养学研究领域和研究视野空前 广阔,为动物营养学一切有志之士提供 了一个大显身手的舞台


广义营养学(total nutrition)和系统动物营养 学(systems-nutrition)对动物营养领域的新 见解 分子营养学的崛起 —营养基因组学(nutrigenomics) 通过营养措施降低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的研究 正逐步成为热点
发展趋势之二(2):

动物营养需要量领域 ——动物营养需要量模型化研究向纵深发展 ——所使用的营养指标由单纯黑箱指标向现代 化指标体系转变 ——动物营养需要量的研究从整体动物水平向 消化道和组织代谢层次深入 ——动物营养需要量固定不变的陈旧观念受到 质疑和挑战,营养优化决策已成为动物饲养优 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罗马时代的普利尼就认识到了“适时牧割的 干革要比成熟时收割的好”,并指出“改进 饲养才能获得良好的家畜生产效益”。 古希腊医学之父Hippocrates在公元前460一前 364年就建议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并描述 了坏血病的症状。1564年,荷兰医生 Ronssens首次推荐用柑橘预防坏血病。玉米 传入欧洲不久,西班牙一位内科医生便描述 了癞皮病的症状。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知 道为什么特定的疾病与特定的食物有关系。
对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的认识(5)
1946年,Michell和Block提出用化学分数 (chemica1 score) 来衡量蛋白质的营养价 值。 1958 Howard 等 提 出 完 全 蛋 白 质 , 1964 年,Mitchell正式给出了理想蛋白质的定义

19世纪其他要事(1)


对维生素的认识(2)
1926 Jansen和Dona比从米糠分离出维生 素B1(硫胺素)。 1927 Windaus证明麦角固醇是维生素D的 前体。 1928 Euler分离出胡萝卜素,证明它具有 维生素A的活性。

我国动物营养科学的回顾与展望
我国动物营养科学的发展可大致划分为 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9-1957年; 第二阶段是1958-1978年的近20年的计 划经济时期; 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现在。

对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的认识(3)

1902 Emil Fisoher及 Hofmeister证明了蛋白 质是多肽。 1926 Summer第一次结晶出脲酶,并证明它 是一种蛋白质。 1926年Mitchell提出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的 评定方法 1930-1933 Northrop分离出结晶胃蛋白酶, 井证明它是蛋白质。 1941-1944 Martin和Synge发展了分配层析, 并将它应用于氨基酸分析。

对维生素的认识(1)



1897-1906 C. Eijkman证明脚气病是一种营养缺乏 症,可用稻米的水可溶成分医治。 1911,1912年 Funk分离出具有维生素B活性的结 晶,提出“生命胺”(Vitamine)这一名词,1920 年改为维生素(Vitamin) 1 9 1 3 - 1 9 1 5 年 McCollum and Davis, Osborn and Mendek 通过大鼠试验发现维生素A和维生素B 1917 McCollum证明小鼠干眼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 A所引起的。 1917 发现维生素C 1922 McCollum证明缺乏维生素 D会引起软骨病。 1922 发现维生素D和E
动物营养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动物营养学是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产 生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检验、修正、丰富 和发展完善的。人类在长期生产、生活实 践中逐渐认识了食物与机体之间的关系, 不断获得新的营养知识。动物营养学就是 这些知识不断积累和升华的结果。
年代变迁
18世纪前(before 1700) 18世纪前期(Pre -1700’s) 18世纪后期(Late-1700’s) 19世纪前期(Pre-1800’s) 19世纪后期(Late-1800’s) 20世纪(1900’s)
对消化是一个化学过程的认识
Reaumur(1752)用鸟类的回吐食物论证消化过程。 Spallanzani通过鸟类、动物及他本人的试验,用回 收金属管和海绵吸收胃液来阐明消化过程。 Prout(1824) 在 胃 液 中 鉴 定 出 游 离 盐 酸 。 Schwann(1833)鉴定出胃蛋白酶。 1833年,William Beaumont 出版有关胃消化的一系 列经典试验和观察结果,奠定了与现代营养知识 有关的基础。
当前动物营养学历史发展定位
当前世界动物营养学仍然处于传统动物 营养学发展阶段 目前世界动物营养学正处于一个关键的 历史时期,具有两大时代特征: ——学科整体思维方式正在进行由“分 析时代”向“系统时代”的历史转变 ——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向前推进

国际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
国际动物营养学的六大发展趋势(1)

Hale Waihona Puke 发展趋势之一:营养理念出现了两大“扩展”
—由动物养殖扩展到整个人畜食物链
—由单纯关注动物生产指标扩展到饲料安全、 动物健康和福利、畜产品品质和安全以及减 少对环境污染等多个方面
发展趋势之二(1):
传统动物营养学的两大基本问题在 研究内容和研究手段方面的现代化进 程不断向前推进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领域 ——所使用的评定指标由单纯黑箱指标 向现代化指标体系转变 ——日粮内饲料间营养价值可加性 (additivity)原则受到挑战 ——评定手段现代化
18世纪前


长期朦胧的感性认识阶段, 生命过程为神奇莫测 -Magical。 远古时期的人们已发现食物与机体健康之间存在 某些联系。公元前3000年,中国已有了关于甲状 腺肿的记载,并推荐患者食用海带。公元前2600 年,中国人发现了糙大米可以治疗脚气病。 “医食同源”、“药膳同功”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 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出自《皇帝内经· 素 问》,“五”为“多种”之意)的朴素的膳食平衡 观点,提出以谷类为主食,配以动物性食品增进 其营养价值,有益健康,再加上果品蔬菜来辅助 充实。这些直观经验性的认识,为动物营养学形 成独立的学科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燃素理论-Phlogiston theory


a flame makes air unfit for a flame a mouse makes air unfit for a mouse a flame makes air unfit for a mouse a mouse makes air unfit for a flame
对呼吸是一个化学过程而热能 的产生可以测量的认识

1783年Lavoisier和Laplace将豚鼠置入冰热量 计中,说明呼吸是一种燃烧过程,证实动物 和空气都消耗空气中的氧气,说明生命过程 有规律可循,尤其生命过程与燃烧过程相似 或一致。 1789年,Seguin测定动物氧的消耗与二氧化 碳的呼出,取得量化进展,为热量需要计算、 食物热值测定及代谢研究奠定基础。

营养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两大“扩展”

传统动物营养学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在研究内 容和研究手段方面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 动物营养学研究领域和研究视野空前广阔,为 动物营养学一切有志之士提供了一个大显身手 的舞台。

国际动物营养学的六大发展趋势 (2)

营养调控已成为动物营养学发展的主旋律 理论整合和技术系统集成已成为动物营养理 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发展的时代特征 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动物营养理论体系现代 化进程出现了带有全局性突破。

第一阶段(1949-1957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