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充放电管理系统摘要:本系统以双向半桥变换器为核心,可模拟蓄电池的充放电管理,实现能量的双向传输,使用Infineon16位单片机XE162为控制核心,实现了额定工作状态下双向输出电流稳定在±3A,同时根据蓄电池电压的不同,实现对蓄电池的浮充和特定的充放电曲线。
实验结果表明:在蓄电池电压E维持在15V时,直流母线电压U bus在较宽范围内变化时,能够以恒定电流I1=0.05A向蓄电池进行浮充,误差小于20%;在蓄电池电压E维持在9V时,直流母线电压U bus在较宽范围内变化时,能够实现要求的充放电曲线,误差小于10%,系统额定充电效率达到90.05%,此外,系统还具有过压(U bus≥28V)保护与欠压(放电模式时E≤7V)保护,以及自动恢复功能,和具有两侧电压、充放电电流的显示功能。
关键词:双向半桥变换器PI闭环控制电流电压测量一、方案论证1.1双向DC/DC变换器方案一:双向Buck/Boost变换器Boost-Buck图1 Buck/Boost变换器当Buck/Boost变换器正向工作时,此时开关管S1工作,S2截止,若S1处于导通状态,电池组和输出电容C2分别对电感L和负载供电,若S1处于关断状态,二极管D2正向偏置导通,电感L对输出电容C2和负载供电,因此可以通过改变S1的占空比来调整变换器的输出电压U2,当Buck/Boost变换器反向工作时,此时开关管S1截止,经过一个固定的死区时间后,开关管S2开始工作,能量反向流动,实现对电池组的充电,通过改变S2的占空比可以控制充电电流,使其限制在最大反向电流。
若S2导通时,电容C1对电池组充电,能量存储在电感L中,当S2关断时,二极管D1正向偏置导通,电感L对电池组和电容C1充电。
方案二:双向半桥变换器Buck/Boost图2 双向半桥变换器双向半桥变换器正向工作时,开关管S1开始工作,S2截止,此时电路为Boost升压变换电路,反向工作时,开关管S2开始工作,S1截止,此时电路为Buck降压变换电路。
方案三:双向Cuk变换器图3双向Cuk变换器当双向Cuk变换器正向工作时,S1开关工作,S2截止,Cuk变换器中的电容C3的容量要求很大,变换器稳态工作时,C3的电压基本保持不变,S1导通时,电池组向电感L1充电,电容C3经负载和电感L2放电,当S1关断时,电池组和电感L1向电容C3充电,电感L2可为负载供电。
当反向工作时,开关管S1截止,S2工作,当S2导通时,负载向电感L2充电,电容C3经电池组和电感L放电,当S2关断时,负载和电感L2向电容C3充电,电感L1向电池组供电。
综上所述,双向Buck/Boost变换器和双向半桥变换器利用电感传递能量,与双向Cuk变换器相比可以节省一个大容量高额定电压的传递电容,另外,双向半桥变换器的开关元件和二极管的电压应力和电流应力最小,在相同条件下,它可以选择电压额定值较小的器件,另外该变换器的有源元器件的导通损耗最小,较其他变换器的效率更高,所以我们选择方案二。
1.2总体方案描述BOOST 升压电路BUCK 降压电路 ADC 电压电流采样XE162单片机液晶显示PI 算法调节PWM红外遥控EUbus图4 总体方案系统采用英飞凌公司 16 位单片机 XE162作为核心控制器,为了实现蓄电池电压E=9V 时,24V ≤Ubus ≤26V 时,能够以I1=0.05A 向蓄电池进行浮充,在E=9V ,22V ≤Ubus ≤24V 时,能够实现图5所示的充放电曲线,在额定工作状态下(E=12V ,Ubus=24V ),系统能够双向输出电流(I1=±3A),利用XE162内部的集成10 位ADC 采样蓄电池电压E ,直流母线电压Ubus ,两侧电流I1和I2。
,根据采样得到的蓄电池电压E 的不同,系统采用不同的 PI 算法策略计算得到两个开关管的工作状态和开关管的占空比,再利用单片机内部的CCU60(PWM 生成单元)产生驱动信号,送入IR2110驱动模块,控制开关管的开通与关断,同时系统通过液晶实时显示系统两侧的电压电流。
图5 自动充放曲线二、 理论分析与计算2.1 参数设计主电路的电路图见下图,可见主要的器件与参数设计有:电容C 1和C 2,电感L 1,二极管D 1,D 2,开关管Q 1,Q 2,具体计算如下:图6 主电路2.1.1电感L 1,电容C 1和C 2当双向半桥变换器正向工作时,开关管Q 1开始工作,Q 2截止,此时电路为Boost 升压变换电路,等效电路表示如下:图7 Boost 升压变换电路输入电源电压V in 在18~21V ,输出电压V o 为30V ,开关频率设置为40KHz ,电感电流连续时,有V o =V in 1−D计算可知D min =1−V inmax V omin =1−2130=0.3 D max =1−V inmin omax=1−18=0.4 输入电源电压和输出电压变化时,占空比的变化范围为0.3~0.4,临界负载电流I OB =V o 1sD(1−D)2 当D =1/3≈0.333时,I OB 有最大值I OBmax =2Vo 27L 1fsD 越接近0.333,I OB 越大,令最小负载电流I omin 大于临界负载电流I OB ,即I omin >V o 2L 1f sD(1−D)2 取I omin =0.3A则L1≥V o2f s I ominD(1−D)2=302×40×103×0.3×13×(1−13)2=0.185mH留取裕量,取L1=0.2mH。
取输出电压纹波小于1%,则∆V o V o =D∙f Cf S=D∙1f S∙1RC2≤0.01D越大,则∆V oV o越大,故f c=1RC2≤0.01×f SD=(0.01×40×103)0.4=1.0KHz负载电阻为30Ω。
则C2≥D max0.01Rfs=0.40.01×30×40×103=33uF留取裕量,取C2=100uF。
反向工作时,开关管Q2开始工作,Q1截止,此时电路为Buck降压变换电路。
等效电路表示如下图8 Buck降压变换电路输入电源电压在24~36V,输出电压在18~21V,开关频率设置为40KHz,电感电流连续时,有V o=DV in计算可知D max=V omaxV inmin=2124=0.875D min=V ominV inmax=1836=0.5在工作范围内占空比D在0.5~0.875之间变化,要电流连续必须最小负载电流I Omin大于临界负载电流I omin≥I OB=V o2L1f s(1−D)取I omin=0.4A 则L1≥V o2f s I omin(1−D)=18.52×40×103×0.4×(1−0.5)=0.289mH取L1=0.3mH,与Boost电路电感取值一致。
取I omax=2A,电流输出纹波为0.01A,则∆I o I o =π22(f C f S)2(1−D)=0.005 D 越小,则∆Io I o 越大,故 f c =12πL 1C 1≤f S π√2×0.0021−D =40×103π√2×0.0021−0.5=1.1139kHz 为此要求C 1≥1−D 8π2L 1f c 2=1−D 8×0.005×L1×402×106=68uF 留取裕量,取C 1=100uF 。
综上所述,取C 1=100uF ,C 2=100uF ,L 1=0.3mH 。
2.1.2二极管二极管截止时所承受的电压要高于28V ,通过二极管的最大电流为3A ,可以选择动态特性良好,导通压降小的肖特基二极管MBR20100,其额定电流为20A ,耐压100V ,导通压降0.8V ,满足设计要求。
2.1.3开关管开关管截止时所承受的电压要高于28V ,通过二极管的最大电流为3A ,所以耐压值要高于 28V ,额定电流应高于3A ;同时由于开关管工作在近 40kHz 下,且开关损耗与驱动损耗关乎变换器效率,可以选择IRF540N ,击穿电压可到100V ,最大电流为23A ,导通电阻小于77m Ω,开关管上升时间为39ns ,可满足设计要求。
2.2 双向DC/DC 工作原理双向半桥变换器正向工作时,开关管Q 1开始工作,Q 2截止,此时电路为Boost 升压变换电路,Boost 升压原理如下:在开关管Q 1导通T on =DT s 期间,二极管D 2截止,输入电压V in 加到升压电感L 1上,电感电流i L 线性增长:L 1∙di L /dt =V in ,在Q 1导通期间,i L 的增量 ∆i L+=V in 1∙T on =V in 1∙ D ∙T s 此时,由于二极管D 2截止,负载由电容C 2供电,选用足够大的C 值可使V o 变化很小,近似分析中可认为在一个开关周期T s 中V o 恒定不变。
在开关管Q 1阻断的T off =T s −T on =(1−D )T s 期间,此时输入电压V in 和i L 向负载和电容供电,i L 减小,C 2充电,加在L 1上的电压为V in −V o ,V o 大于V in ,i L 线性减小,L 1∙di L /dt =V in −V o ,在Q 1截止期间,i L 的减小量∆i L−=V o −V in L 1∙(T s −T on )=V o −V in L 1∙(1−D )∙T s 稳态工作时,Q 1导通期间,电感电流的增量∆i L+等于Q 1截止期间的减小量∆i L−,得到升压比M =V o /V in =1/(1−D)。
反向工作时,开关管Q 2开始工作,Q 1截止,此时电路为Buck 降压变换电路,Buck 降压原理如下:在开关管Q 2导通T on =DT s 期间,直流电源电压V in 经开关管Q 2直接输出,电压V EO =V S ,这时二极管D 1承受反压而截止,电源电流经开关管Q 2流入流入电感负载,电感电流上升,在开关管Q 2阻断的T off =T s −T on =(1−D )T s 期间,负载与电源脱离,由于电感电流不可能立即为0,电感电流经负载和二极管D 1续流,如果Q 2阻断的整个T off 期间,电感电流经二极管D 1环流时并未衰减到0,则二极管D 1一直导电,变换器的输出电压V EO =0,在一个周期T s (2π)中,输出电压V EO 为脉宽为θ角、幅值为V in 的矩形脉波。
脉波周期为T s 、角频率为ω=2πf =2π/T s ,脉宽角度θ=ωT on =2πT on /T s =2πD ,占空比D =θ/2π, V EO (ωt)的傅里叶表达式为V EO (ωt )=C 0+∑a n cos(nωt)∞n=1输出电压的直流平均值V O =C 0=12π∫V EO d (ωt )=2π012π∙V in ∙θ=12π∙V in∙2πD =DV in 得到变压比M =V o /V i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