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带总成设计规范

安全带总成设计规范

内饰系统安全带总成设计规范
编制
校对
审核
版本R02
日期
目录
1.规范适用范围 (2)
2.法规要求 (2)
3.安全带总成概述 (2)
4.设计构想 (3)
4.1设计原则 (3)
4.2标识要求 (4)
4.3设计参数 (4)
5.安全带的布置 (4)
5.1输入条件 (4)
5.2下部固定点的布置(L1点,L2点)(图一) (5)
5.3上部固定点的布置(图一) (6)
5.4卷收器定位结构的形式 (8)
5.5固定点螺纹孔尺寸 (8)
6.其它要求 (8)
1.规范适用范围
适用于M1类车辆的安全带布置及校核。

2.法规要求
GB11552 轿车内部凸出物
GB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14166 机动车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
GB14167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
QC244 汽车安全带动态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QC/T712 汽车安全带装置固定连接用焊接螺母
3.安全带总成概述
定义:具有织带、带扣、调节件以及将其固定在车内的附件,用于在车辆骤然减速或撞车是通过限制佩戴着身体的运动以减轻其伤害程度的总成,该总成一般称为安全带总成,它包括吸能或卷收织带的装置。

功能:为乘客舱乘员提供被动性安全保护,当车辆发生紧急制动或碰撞时,可以将乘员固定在座椅上,减轻因撞击造成的伤害。

分类:按固定方式不同,安全带可分为两点式、三点式、四点式等;
按智能化程度可分为主动式安全带、被动式安全带;
除了上述两种分类,还可以根据安全带高度是否可调,卷收器
是否具有预紧、限力功能进行分类。

构成:以常用的三点式安全带为例,安全带总成的构成见下图
4.设计构想
4.1设计原则
满足功能要求:安全带或约束系统的设计和制造应保证,当正确安装和由乘员正常使用时,其功能正常,并在交通事故中降低对身体的伤害程度。

满足性能要求:为满足产品的法规规定的锁止条件时的锁止要求,首先应该满足安全带卷收器的角度要求,一般安全带卷收器都是有一定的角度要求的,这个角度的误差(包括制造误差)是±3°,法规规定当车辆倾斜≤12°时,车辆不得锁止,>27°时车辆必须锁止。

因此如安全带布置的不合适,布置的角度不在卷收器本身的角度公差范围内时,就会产生车辆倾斜时安全带不符合法规要求,通常安全带卷收器的角度是系列化的,也就是说同一型号的卷收器有一系列的角度,这个角度通常是通过卷收器上的钢球座来实现的(也有其它的方式),一般安全带供应商都会有系列钢球座,从而满足不同的角度要求,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角度都能满足,所以在设计时必须根据整车布置情况选用合适的角度的卷收器。

4.2标识要求
安全带上应有产品零件号制造厂等标识的标签和3C认证标签。

4.3设计参数
安全带的尺寸:安全带在设计过程中,一般卷收器,导向环等件都是采用现有的供应商的产品,因此,选用合适的安全带产品进行布置就能解决尺寸方面的问题,但毕竟产品的尺寸也不可能太小,这样就要求我们在做设计时要合理的布置,通过其它办法来解决安全带产品尺寸的影响,如在布置前排安全带时,B 柱下部空间有限,而卷收器又比较大时,我们就可以考虑将卷收器往下移,或者使卷收器旋转,与B柱的倾斜趋势一致,这样就有可能避免或减小安全带产品本身尺寸的影响,一般安全带卷收器等都是成熟产品,大小基本都已经确定,但是不同的安全带供应商的产品大小是不一样的,在选用时可对比几个厂家的安全带,以选取最合适的型号。

安全带总成在设计时有一个重要尺寸需要考虑,这就是织带的长度,这是根据车型布置确定的,一般的车型的安全带织带长度为3500MM,但是如果座椅可以向前滑动,而且行程比较长的话,安全带织带的尺寸就要适当增长,这样才能保证在座椅滑到前部时乘员仍能佩带安全带,但是,安全带的长度是不能随意增长的,每个卷收器本身的容量都是有限的,具体的卷收器容量不同的供应商的不同型号的卷收器会有所不同,所以安全带织带的长度需根据座椅滑移量,与安全带厂家协商确定。

安全带的重量:安全带的重量可分为安全带自身的重量,和为适应车型安装需要,增加的辅助连接板的重量,在布置过程中,我们应尽量使用安全带厂家成熟的卷收器产品,减少辅助支架的使用。

5.安全带的布置
5.1输入条件
安全带前期布置需要输入的条件有:配置定义(安全带类型)、H点位置、座椅及其滑动行程、靠背调节角度、车身骨架、地毯、地板隔音垫、车身护板等。

5.2下部固定点的布置(L1点,L2点)(图一)
下部两个安装点是指带扣和织带的安装点,不规定卷收器安装位置;
5.2.1 M1类车辆的前排座椅
M1类车辆的a1(非带扣侧)应在30°~80°范围内,a2(带扣侧)应在45°~ 80°范围内。

前排座椅所有可正常移动的位置,角度要求同上。

在所有正常乘坐位置,a1 和a2 中至少有一个是恒定值时(如固定点在座椅上),其值应为60°±10°。

对于带有调节机构的可调座椅,当靠背角小于20°时,a1 可以低于以上规定的最小值(30°),但在任何正常使用位置均不得小于20°。

5.2.2 M1类车辆后排座椅
对M1类车辆,所有后排座椅的a1 和a2 应在30°~80°范围内;如果后排座椅是可调的,则在所有正常移动位置,上述要求均有效。

5.2.3 分别通过同一安全带的两个下固定点L1、L2 且平行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的两个垂直平面间的距离不得小于350mm。

对M1 和N1 类车辆的后排中央乘坐位置,若相对其它乘坐位置是不可移位的,则上述距离不可小于240mm。

座椅的纵向中心平面应在L1 和L2 点之间,且距离至少为120mm。

(图一)
5.3上部固定点的布置(图一)
5.3.1 P 平面的位置规定
如果乘坐位置是由座椅形状确定的,P 平面即为座椅的中心平面;
在不能确定乘坐位置的情况下:对于驾驶员座椅,P 平面为通过的方向盘中心且平行于汽车纵向中心面的铅垂平面(可调式方向盘应位于正中位置);对于前排外侧乘员座椅,P 平面应为与驾驶员座椅的P平面对称的平面;对于后排外侧乘员位置的P 平面,应为车辆纵向平面的距离为A 的平面,由制造商按下述条件确定:
A>200mm(仅供2人乘坐的长条座椅)
A>300mm(供2人以上乘坐的长条座椅)
5.3.2 S 为安全带上有效固定点至平行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的基准平面P 的距离(mm)。

5.3.3 C 点位于R 点铅垂上方450mm 处,如果按5.3.2定义的距离S 不小于280 mm,且制造商选用规定的换算公式BR=260mm+0.8S,则C 和R 之间的铅垂距离应为500mm。

5.3.4 如果因采用织带导向件或类似装置而影响安全带上有效固定
点位置时,应根据织带纵向中心线通过J1 点时固定点的位置的情况来确定有效固定点位置。

从R 点开始,用下述3 条线段确定J1 点:RZ:从R 点向上沿躯干线截取长530mm 的线段;
ZX:从Z 点沿垂直于汽车纵向中心面的直线,向固定点方向截取长120mm 的线段;
XJ1:从X 点沿垂直于RZ 和ZX 确定的平面的直线,向前截取长60mm 的线段。

J2 点与J1 点相对于过躯干线的纵向铅垂平面对称,该躯干线为安放在座椅上的人体模型的躯干线。

当用双开门为前后座椅提供通道,且上固定点在B 柱上时,固定点系统应不妨碍乘员上下车。

5.3.5 安全带上有效固定点应位于垂直于座椅纵向中心面并与躯干
线成65°角的FN 平面下方。

对于后排座椅,此夹角可减小至60°。

FN 平面与躯干线相交于D 点,此时须保证DR=315mm+1.8S,但当S≤200mm 时,DR=675mm。

5.3.6 安全带上有效固定点应在垂直于座椅纵向中心面并与躯干线
成120°角且相交于B 点的FK 平面后方,此时须保证BR=260mm+S。

但当S ≥280 mm 时,制造商可选用BR=260mmq+0.8S。

值不得小于140 mm。

5.3.7 安全带上有效固定点应位于通过R 点并垂直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的铅垂平面之后
5.3.8 安全带上有效固定点应在通过5.3.3 规定的C点的水平面上方。

5.4 卷收器定位结构的形式
卷收器的定位结构形式一般有两种,一是通过上端的一个挂钩与螺钉实现(图二),另外一种是通过安装支架上的定位卡爪实现定位(图三)。

5.5 固定点螺纹孔尺寸 根据法规要求,安全带固定点的螺纹孔应为7/16"(20UNF2B ),如果固定点与安全带的连接已由车辆制造商完成,且这些固定点符合本标准的其他规定,则无需满足螺纹孔尺寸的要求。

6. 其它要求
安全带固定点在设计时应考虑到《GB14167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中对于安装点强度的要求,这部分结构应经过CAE 验证。

用于安装安全带的焊接螺母应满足《QC/T712 汽车安全带装置固定连接用焊接螺母》的要求。

卷收器与其它零件距离最小5mm ,尽量保证在10mm 以上。

安全带织带通过位置,应避免出现尖锐棱角毛刺等。

安全带应满足《GB14166 机动车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GB14167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各项性能要求。

图三 图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