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净水是否纯净
水是生命之源。
人可三天不吃,但不可一日无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仅仅满足饮水方便,要求水的纯净,而且希望饮用健康的水。
水的纯净与水的健康是两个不同的含义。
“纯净”与“健康”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水的纯净主要针对水的污染而言,水的健康主要是从人体需要及健康而言,纯净是健康的前提,但不是全部。
一、饮水认识的混乱,是纯净水之争产生的根源
现代人对水认识的倒退,饮水市场的误导及饮水科学研究某方面的遗憾是产生当前饮水认识的混乱及纯净水之争根源。
1、现代人对水认识的倒退。
首先,古人是把水作为“整体”(溶液)看待,而现代人却把饮水孤立分为“溶质”和“溶剂”,前者强调水中的矿物质的作用,把水的功能单纯地归结为矿物质的作用,只认为水中矿物质种类越多越好,含量越高越好(这是近来矿化水出现
O)。
的背景)。
而后者却过分强调水的溶剂的作用(纯H
2
其次,人与自然之间需要的是和谐与协调发展。
这是一种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
人对于水的研究,水的开发,水的认知必须符合客观规律。
而现代人强迫自己去喝地球不存在的水,例如:“纯净水”、“富氧水”(是指人为制造水中氧含量超过自然界中的水几十倍以上)、“电解水”等。
这是科学反被科学误。
使人饮水违背了人类进化过程对自然界水的适应及和谐。
我们讲健康水,研究健康水,一定要尊重自然规律,而不是一味地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反之将会受到自然界带给人类的报复。
再次,饮水仅仅是为了解渴,而忽略了水的营养功能。
当我们询问周围的人,人为什么喝水,通常的回答是解渴,人渴了才喝水。
从没有想到饮水中包含营养及“保健”作用,饮水过程中蕴涵着很深的生命科学。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普遍提高,每当谈到饮食的重要性,往往都在讲如何如何吃好;却忽略了饮好。
“饮食”包含了两重意思,一为饮,二为食,食以饮为先。
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把水列为各篇之首。
可见他对水的“保健”、“疗效”的作用的重视。
古人云: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
而现代人逐渐忽略和淡忘了水本身对健康人及病人应具有的保健、疗效作用。
2、当前饮水市场对消费者的误导。
饮水行业从主观上讲都愿意为人民做好事,做有利于健康的好事。
但由于我们对水的认识较浅,再加上经济效益地驱使,从而自觉不自觉地进入了饮水的误区。
正如上海医科大学余顺章教授针对目前水市场的混乱指出的:“不科学地运用科学反而会被‘科学’所累。
”我们不但要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应重视人类的健康的社会效益。
饮用水市场误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点:
1、误把饮料水当成饮用水;
2、误把纯净水作为健康水;
3、误把心理产品当成生理产品;
4、误把医疗用水作为正常饮用水;
5、误把水的物理和化学活性当成生物活性;
6、误把国外陈旧技术当成现代高新技术;
7、误把饮用水的辅助产品当成饮用水的主导产品(自来水)。
而产生以上误导的原因,我们归结为:
1、重视广告诱导,轻视教育引导;
2、重视产品开发,轻视科学理念;
3、远离自然属性,追求水的加减技术;
4、重视水的硬件的开发,轻视水的软件技术研究;
3、对饮用水研究的忽略和遗憾。
在饮用水研究领域中空白点很多,还有很多“盲区”。
不能不说是一种科学遗憾。
正因为我们对饮用水的认识少、研究少,许多问题尚不清楚,才引起当前饮水认知的混乱及纯净水的之争。
1、只注意生物体外水的研究,而忽略生物体内水的研究。
以人体为研究的主体,
可以把水分为体外(自然界水)水与体内水。
目前对水研究都集中在体外水的
领域之中,例如水资源、水利、水文、水工程技术、水环境保护等,而对体内
水分布、运动、结构、功能,特别是从细胞水平、分子生物学水平来认识水、研究水更是存在许多盲区和空白。
2、只注意人体物质30%的研究,忽视了70%的研究。
国内外营养学主要研究的是
人体内30%的固形物,例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
对人体内存在的70%的水物质研究甚少。
总之,我们对水的营养学、水的生理学研究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现在看来水不但起体内物质输送与媒体作用,而且直接参与生物大分子结构,水与生物
大分子共同完成了人体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信息代谢。
水与衰老、寿命、免疫、代谢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对水的深层认识要重新开始。
3、在研究深度上,重视水的宏观(大水概念)描述与研究,而忽略对水的亚微观
和微观水平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远远落后与其他科学领域。
4、在知识结构上,生物医学界涉及水方面的研究人员很少,反映在相关的文献
较少。
当前从事水研究多为物理、化学、工程等方面的科研人员,而生物界,特别是生理、营养、生物化学等领域直接参与水研究者甚少。
二、为什么今天又对纯净水产生疑问
纯净水刚刚问世,正走向兴旺时期,为什么今天不少人对纯净水是否是“放心水”、“健康水”、“优质水”又提出疑问,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1、大瓶装水(5加仑)出现,纯净水从饮料水转为饮用水
纯净水刚刚出现于市场还是“饮料”的概念,以后随着大桶水(5加仑)的出现、深入市场、深入家庭,成为人们的日常饮水来源,纯净水从一种“饮料”转为一种“饮水”,尤其是一些城市进行的分质管道直饮供水工程,用的都是纯净水的制造工艺。
我们一定要分清“饮料水”和“饮用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饮料水偏于商品经济效益,在销售网点为被动销售,消费者主要满足临时解渴,不是每天的必需品。
而饮用水是民用必需品,偏重于公益性质,每天必须喝。
作为饮用水联合国卫生组织有严格的含义,即人从出生到70岁,平均每天饮用1~3kg不会出任何问题。
用这样远离自然属性,并经科技加工出来的纯而又纯的非自然状态的纯净水天天喝,长期喝会不会出现毛病,人们不由对纯净水产生疑问。
2、对纯净水的“科学”理论发生动摇
主张饮用纯净水观点的人归纳起来共有七条理由:
1)人体所需的矿物质主要从食物中来,水中矿物质含量很少;
2)纯净水到体内可以得到人体内矿物质的补充;
3)水主要起解渴及在人体内起载体作用,纯净水可以完成这两方面作用;
4)水中的矿物质人体不易吸收;
5)外国人喝纯净水没出现问题,证明纯净水是健康的;
6)常饮纯净水有益无害;
7)目前保存“有益”去除“有害”的生产工艺技术是不存在的。
笔者认为上述七点理由值得商榷。
1)从量子力学、水的结构学观点及其实验证明,水中矿物质对生物体不但有
营养作用,而且对维持水的正常构架及相应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除去矿物
质后,水的结构发生异变,功能也发生异变。
大量的实验亦证明了这一点。
2)应该说,纯净水到人体内不是得到体内矿物质的补充,而是造成身体内矿
物质的流失。
3)从目前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营养学研究进展来看,水不但起解渴、载
体的作用,而且直接参与人体内生物体大分子的构造,直接参与生物体的
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遗传信息传递等作用,体现了对人体保健生理的功
能。
不含矿物质的纯净水有解渴的功能,但应有的生理功能也消减了。
4)从示踪原子生物学实验证明,水中呈水合离子状态的矿物质不仅能吸收,
而且比食物中矿物质吸收快且吸收利用率高。
人体每日从水中摄取的矿物
质占其全部摄入量的5%到25%。
水中含有的有益矿物质是最廉价、最易吸
收的,我们为什么不加以利用而抛弃呢?
5)因为外国人喝纯净水没出现问题,所以纯净水对于中国人是安全的、健康
的?这里要对国外饮水市场有清醒的头脑,“国外”不是所有的国家,而
是主指“美国”,美国人日常饮用还是以自来水为主,加上美国人是“过
剩”的食物结构,纯净水进入人体后自然不会产生对人体明显的危害。
美
国对纯净饮用水的理解是含有矿物质的洁净水。
国外著名瓶装饮用水市
场,前10名中8个是矿泉水、天然水,另外两家的纯净水厂商还是在纯
净水中添加了矿物质,也不是严格意义的纯净水。
6)水对人体的有益、有害影响是逐渐显现出来的,在纯净水有益无害的结论
没有确定前,消费者应少饮、慎饮。
7)目前先进的水处理工艺完全以达到“存益除害”,否定此技术的存在只是
在观念上尚未转变的托词。
3、纯净水生产工艺特点违背节水的原则
从纯净水的生产工艺技术上讲,纯净水在把全部有害物质去掉的同时,也把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去掉了。
在纯净水脱盐的过程中,需3吨原水才能生产出1吨产品,有大量原水以“废水”排出。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水资源非常匮乏。
因此纯净水对我国宝贵的水资源的浪费,值得我们深思,是否在饮用水行业中推广纯净水生产技术?!
4、出现的临床反应,对纯净水作为“放心水”产生疑问
科学的发现往往产生于偶然中,必然来源于偶然,偶然中包含必然。
纯净水消费群中反映出个别、零散的负面临床反应,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