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意思的德育小故事

有意思的德育小故事

乐观者和悲观者从前,有一对夫妇养育了两个儿子,大儿子以卖煤为生,小儿子则卖雨伞。

每到下雨,母亲就唉声叹气说大儿子的煤要卖不出去了,天晴时,母亲又惆怅抱怨小儿子的伞没人要。

但父亲则和母亲恰恰相反,下雨天,他为小儿子高兴,天晴时,他为大儿子叫好。

温馨提示:性格决定命运,乐观的人会在逆境中找到快乐,悲观的人看不到生活中的希望,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为生命画一片树叶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叶子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

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

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

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温馨提示: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

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

飞翔的蜘蛛一天,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

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有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后来,我发现蜘蛛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如此。

蜘蛛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结在半空中。

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忍的昆虫,它的网织得精巧而规矩,八卦形地张开,仿佛得到神助。

这样的成绩,使人不由得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

温馨提示:信念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

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1965年,一个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

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他们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学术权威,还有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

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

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一些成功人士把自己的创业艰辛过分地夸大了。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进行了研究。

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

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

这本书后来鼓舞了很多人,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必有收获。

温馨提示: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

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嗟来之食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一大批穷人由于缺粮少食,而被活活地饿死。

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

一天,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

这个成语来源于《礼记·檀弓》: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屡,贸贸然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草与秧苗孔子东游,见田里放着农具,而农人已去,便拾起锄头,围着一棵秧苗,费力地铲了起来。

不一会儿,农人归来,一见大怒,愤愤地说:“你为什么铲我的秧苗?”孔子感到很奇怪,便指着秧苗说:“你看,我铲的明明是草啊。

”没想到农人更加恼火地说:“我种的就是喂马的草!”孔子不禁目瞪口呆。

故事感悟:帮助别人要帮得恰到好处。

扫阳光有兄弟二人,年龄不过四、五岁,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是密闭着,他们认为屋内太阴暗,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

弟兄俩就商量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

于是弟兄两人,拿着扫帚和畚箕,到阳台去扫阳光了。

等到他们把他畚箕搬到房间里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就没有了。

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扫了许多次,屋内还是一点阳光都没有。

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他们回答说:“房间太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

”妈妈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故事感悟:只要把封闭的心门敞开,哪怕只露出一点缝隙,你就立即能感受到无尽的光明和温暖。

迎向风雨一群大学生相约去登山,不幸遇到暴风雨,引起山洪暴发,滚滚而来的泥石流把他们鲜活的生命永久地埋葬了。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悲剧,很多人不禁要问:“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暴风雨,应该怎么办?”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

”“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人们怀疑地问。

“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

至于往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

”登山专家严肃地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着它,你却能获得生存。

”故事感悟:困难是人生的敌人,战胜它,你便在人生的道路上跳跃了一步;绕过它,并不等于摆脱它,相反,迟早它还会来阻碍你,甚至断送你的前程。

负重快乐如樵夫一早上山晨练,下山时碰上一个樵夫。

在崎岖的山路上,他背着一大捆柴,步履蹒跚小心翼翼地往下走,看后影,肯定是超过了半百的年龄。

我紧赶两步,搭讪了几句话,就伸手接他肩上的柴。

我想,他一定很累了,能帮的话就帮他背一程。

没想到,他毅然拒绝了我,挥一挥布满老茧的手,呵呵笑着说:“谢了!谢了!你不要夺走我这会儿的快乐。

”我的心深深地被这句话撞击了一下,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听着他渐行渐远的山调,我开始思索这充满意味的话语。

本来,背着重重的一捆柴下山是一种痛苦之事,至少是一种负担,然而,在樵夫看来却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

想想吧,上山之始他就期待着这种快乐,他一根一根将枯柴砍下并收集起来的过程,又何尝不是收集快乐的过程?当满满的一捆快乐放在肩上时,他已经与最大的快乐紧密接触了。

扛着最大的快乐回家,哪里还有“沉重”、“负担”、“痛苦”等感受的踪影?原来,快乐是可以这样理解的。

生活中我们所有的付出,所有的努力,不都是积累快乐的过程吗?当我们完成一项工作时,办结一件事情时,上床准备休息时,结束一段历程时,不都是最大快乐集中的时候吗?而事实上我们往往不这样理解。

干工作,我们总恨不能少干一点是一点,干完了就如释重负。

办事情,想的是“为什么偏偏让我摊上这些事儿”,能躲则躲,实在躲不开就硬着头皮去应付。

办完了总不忘深深地叹口气:“哎,累啊!”一天结束或者一段时间结束,收获的也常常是疲劳和无奈。

你可能会说,我经历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根本不值得我快乐。

如果许许多多的小事情不值得快乐的话,那么生活中又有多少大事情值得快乐呢?像结婚、生子、获奖、中彩这样的大事,人生能有几次?如果小事情没有快乐的习惯,说不定结婚、生子给你带来的是忧愁,获奖、中彩带来的是负担呢!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一次与一群小孩子尽情玩耍之后,仍意犹未尽,手舞足蹈。

其学生不解,问老师:“为什么这样的小事情您也值得如此高兴?”大师意味深长地说:“人的一生能够遇到多少快乐的大事呢?”一个善于生活的人,必定是一个善于捕捉快乐、收集快乐、享受快乐的人。

如樵夫,负重并快乐着。

捕捉机会的“羊”两只饥饿的狼,发现了一片肥美的草地。

一狼大喜。

“这草我们又不能吃,你高兴什么呢?”另一狼不解地问。

“但羊爱吃呀。

”此狼说完,便朝一个方向飞奔而去。

“你去干什么?”那只不解的狼问。

“我得设法把这个好消息转告给羊。

”飞奔的狼回答说。

机会,就像隐藏在“草”背后的“羊”,一些人只看得见眼前的“草”,却看不见“草”背后的“羊”,所以一次次与机会的“羊”擦肩而过;而有的人却能透过“草”看见“羊”,所以也就一次次成功地捕获了机会的“羊”。

学者与富翁一著名学者出了一本《如何走向成功之道,步入富裕之门?》的书,引起公众的强烈反响。

此书极为畅销,读者云集,学者感到非常得意。

有一日,这位学者遇到一富翁,学者便问此富翁是否看过他的这本书,对这本书有何感想与评价。

富翁回答道:“我拜读过你的这本书,这本书确实写得很美妙,它谈的是普天下之道。

但是你这本书对于商道来说简直是一窍不通,如果天下人都按你这本书去经商的话,十有八九会亏本,不仅不能走向成功之道、步入富裕之门,而且将走向失败之道、步入贫穷之门,最终会走向绝望之道、步入毁灭之门。

不过你的这本书正好可以作我的反面教材,我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成为今天的富翁,否则我不是陷入贫穷之中,就是走向绝望之路。

”学者听了富翁的话,感到极为震惊,同时他也感到很悲哀。

为普天下之人求道,却不能使普天之下人走出困境,其实称不上大道!为普天下之人讲解致富之学问,却不能使普天下之人成为富裕者,其实称不上大学问!孤独很久很久以前,天爱上了海,他们在一起相伴相生。

很多年后,不知被哪个莫名的具有伟大力量的什么东西所惊扰,于是,天惊恐地看着海,海也惊恐地看着天,他们在彼此惊恐的对望中逾分愈远。

曾好多次,天努力试着要飘下去找海,可是空气阻隔了他们,他们不能相爱,他们就那样久久对望。

天孤独着,寂寞着,她讨厌在她眼前飘过的朵朵白云,因为它们阻挡了她看海的视线,她一秒钟都不愿意看不到海。

她最讨厌的是黑夜,因为黑夜使她看不见自己的爱人,更生气的是偏有月和星那对相依的伴侣,不管月是阴,是晴,是圆,是缺,星总是环绕在月身边,守护着月。

这一切,在天看来,月星的美好是讥讽她一个人的孤独。

所有的因为加在一起,天感觉自己要崩溃了,相比下,她太孤独了!又是一个很多年,世间出现了生物,大海中有各种色彩斑斓的鱼类,有漂亮的植物,大海美丽的浪花欢乐地击拍着那金沙铺就的海岸。

从此,大海不再孤独了。

天看到这一切,她为大海开心,她也不再孤独了,因为她可以守望到快乐的大海。

很多天,很多年,天从未改变过心意,也许海已经忘记他们之间的海誓山盟,可天从未忘记,她愿意静静地守望着自己的爱人。

几万年,几十万年过去了,一切都改变了,唯一不变的是天那孤独的心。

海不再蓝了,不再清澈了,不再美好了。

天再也不会看到欢乐的海了,那是死一般的海。

天伤心了,这次她真的感到了孤独。

于是天哭了,泪水落到海里,即使不能相爱,天也要把灵魂寄托给海,从此海比天蓝……环保“呜!呜!呜!”是谁在呜呜大哭?告诉你吧!是身患重病的地球妈妈在哭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