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答题(9`36)1、简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阶级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具体表现在:(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一直幻想西方列强帮助自己变法维新。
(3)脱离人民群众。
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而且害怕人民群众。
2、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并评价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进行民族革命,推翻以满洲贵族为首的清政府,解除国内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是指“创立民国”,即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族共和国,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
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即进行社会革命,其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
主要是用以反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本主义的土地国有制。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中国旧式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表达了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革命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民主权利的迫切愿望,因而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战斗旗帜,成为动员和鼓舞广大群众起来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有力的思想武器。
但是,三民主义并不是一个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它主张民族主义,但却不敢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它主张民权主义,但又不敢依赖广大的工农群众;它主张民生主义,却又缺乏使农民获得土地的内容。
同盟会纲领中的这些弱点,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简述井冈山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及主要成就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开辟中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部队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建立红四军所以毛泽东和朱德共同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中,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理论文章,说明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全面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及一系列具体方针和政策从而为革命道路的探索迈出了第一步。
在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及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围剿”中,毛泽东又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正确路线,从而形成了以农村包围城市,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以后,毛泽东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思想,从此,中国革命就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毛泽东亲自组织和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随后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中国农村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之途,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1.第一次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国民党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并没有立即抛弃国民党的旗帜,而主张“组织工农暴动于革命的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
这突出地体现在南昌起义中。
但到了秋收起义的筹备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湖南省委敏锐地觉察到国民党的旗帜已失去威信,提出了与中央不同的意见。
在湖南,国民党的倒行逆施引起了湖南工农民众的强烈憎恨,产生了“唾弃国民党的普遍心理”。
毛泽东提出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
湖南省委也提出“湖南对于此次暴动,是主张用共产党的名义来号召”。
更进一步地,毛泽东提出暴动后的政府不再是国民党政府,而是工农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委也决定要“扩大的宣传苏维埃政权”。
当时中央并不同意湖南省委的这一正确主张。
1927年 8月23日,中央复函湖南省委时批评说:你们认为目前中国革命“可以抛弃国民党的旗帜?这是不对的”。
由于毛泽东、彭公达(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等人的坚持,秋收起义从一开始就高高地举起了共产党的旗号,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鲜明旗帜。
历史证明,秋收起义同国民党彻底决裂,公开打出共产党的旗号,首创工农革命军,是符合中国革命发展形势的正确举动。
秋收起义暴发后第 10天,中共中央也作出了《关于“左派国民党”及苏维埃口号问题议决案》,指出“彻底的民权革命——扫除封建制度的土地革命,已经不用国民党作自己的旗帜”,“以后关于组织群众的革命斗争,当然无论如何说不上再在国民党的旗帜下进行”。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大革命失败惨痛教训的结果,表明中国共产党将过去让出去的革命领导权重新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2.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制定的民主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在南昌起义时,第一次举起土地革命的旗帜,起义部队前委也多次进行过土地革命政纲的探索。
但是,囿于主客观条件,南昌起义并没有解决好土地政策的问题。
在南昌起义中,曾实行过没收200亩以上大地主土地的政策。
在地少人众的南方,农民称这种政策实行的结果为“耕者无其田”。
因为中国大地主少,小地主多,单只没收大地主的土地,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
因此这一政策不符合中国国情。
湖南省委在秋收起义过程中对土地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提出了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土地政策,“湖南省委认为现在的土地革命到了根本取消地租制度、推翻地主政权的时期,此时党对农民的政策,应当是贫农领导中农,拿住富农,推翻整个地主制度的土地革命”。
这一土地政策包含了如下两方面内容:第一,明确土地革命是要推翻整个地主制度,准确地抓住了土地革命的目标;第二,提出了土地斗争的阶级路线,即在土地斗争中依靠谁、团结谁、中立谁、打击谁这一全党都在探索的重要问题。
尽管还是有所缺陷,但实践证明,湖南省委提出的这一土地政策是正确的,代表了当时全党的最高水平。
中国共产党后来制定的民主革命时期土地政策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步完善起来的。
3. 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对于中国革命和中国发展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它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创建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红色政权,锻造了一支体现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确立了我们党依靠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群众路线,培育了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革命斗争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进程,成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
5.井冈山革命斗争最重要的历史贡献,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道路。
这是80年来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所在。
简述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及其意义淞沪会战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占领北平、天津。
日本军部决定:向华北和华东两个方向发动攻击,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1937年8月13日,日本企图在十天内“为制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南京最重要”的目标,在上海发动了军事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
因战争是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行的,所以又称“凇沪会战”。
会战历时三个月,日军动用了海陆空二十余万人,在付出伤亡六万多人的代价后,于11月12日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
太原会战淞沪会战期间,在华北,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夺取太原。
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
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
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千余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国民党军队在山西忻口阻击日军,激战达半月之久,歼敌二万余人。
11月8日,太原失守后,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基本结束。
徐州会战这是抗战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会战,从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历时五个多月,双方都投入了数十万兵力,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消灭日军一万余人。
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重创日军精锐部队矶谷师团,并击退从临沂赶来增援的板垣师团一部。
虽然中国官兵在战斗中表现出同仇敌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但终未能阻止装备精良的日军的疯狂攻势。
1938年5月,徐州失守,会战结束。
武汉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的武汉会战,是抗战防御阶段中国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
战场遍及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省。
会战中,日军投入兵力达四十余万,中国配置兵力一百余万,历时四个多月,攻势凶猛的日军遭到重大消耗。
10月25日,中国守军主动撤离汉口,会战结束。
总的来说,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
”(毛泽东语)四大会战具有重大意义:它挫敌凶顽之气焰,遏敌逼人之锋芒,使其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化为泡影。
此后,侵华日军日益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潭不能自拔,直至最后葬身于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汪洋大海之中可以肯定,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期间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做出了巨大牺牲。
正面战场的作战,重创了日本侵略者的狂妄气焰,粉碎了其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由于中国坚持抗战,使日本逐渐陷入了“中国泥潭”而不能自拔的困境二、辨析题:(10`20)1、甲午中日战争中断了洋务派救国的努力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应该说甲午战争的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运动它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因为封建地主们不明白,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最根本的原因是腐朽的封建政治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潮流了,腐朽的封建制度根本无法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
他们企图依靠单纯的军事改革,和开办实业兴国,简直是痴心妄想。
虽然洋务运动对中国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他根本无法改变中国落后弱小的面貌。
即使没有甲午中日战争,这种改革依旧不会成功,甲午中日战争只是客观上对洋务运动结果的印证。
2 辛亥革命后思想启蒙的主要内容就是反帝反封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三、材料分析题:(14)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背景不同:以往农民起义的爆发多因土地兼并、政治黑暗、自然灾害,而太平天国运动则增加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这一重要原因。
起义形式不同:过去的起义也有利用宗教的,但大多数是中国自身的宗教,而太平天国利用的是外来宗教。
太平天国领导人的思想有变化,尤其以洪仁玕为代表的先进人士,大胆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当西方列强提出以国家利益为交换条件支持太平天国时,被太平天国拒绝了,这些现象都是以往的农民战争不可能遇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