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

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

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知识目标:了解有关莲文化的知识,理解并背诵相关“莲”的诗。

智能目标:1、通过对莲的各种知识的搜集、整理、探究,培养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2、通过各种形式的探究性活动,揭开莲文化的神秘面纱,了解莲与文学艺术、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莲文化的研究,理解莲在文化情感上被赋予的含义,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和追求。

重难点:通过对莲文化地研究,理解莲在文化情感上被赋予的含义,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和追求。

活动过程:自主探究,自我创意四人一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有分工、有合作地从莲与现实生活、莲与科学只是、莲与文学等方面去搜集、整理和探究,并对战士形式进行相关设计和制作。

包括:1、莲的名称(含学名、别名、美称等);2、莲的历史、品种;3、莲的图片、工艺品(含邮票、明信片、挂历、水墨画等);4、莲的美食和药用;5、莲的名胜古迹;6、莲的诗文、故事、传说;7莲与佛教的关系;8、通过对莲的观察与欣赏,自选主题出一期手抄报。

成果汇报,资源共享一、莲花知识知多少?(1)说说莲的历史。

(2)解说------莲的用途(3)知识竞答我国著名的赏荷胜地有哪些地方?请列出三处来。

莲花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佛经里常把佛国称为什么?把寺庙称作什么?把和尚穿的袈裟又称作什么?许多名山大川里都有“莲花峰”,你能举出两个例子来吗?有关莲的歇后语。

关于莲的故事传说,在我国古代也是非常之多。

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来介绍其中的一个吗?二、莲文化探胜------朗读比赛的展示1、诗词:《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白居易《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李清照《如命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文章《爱莲说》(周敦颐)《荷塘月色》(朱自清)《荷花淀》(孙犁)《用岁月在莲上写诗》(林清玄)《荷在水中站住了》(伍中正)《与荷对视》(子寒)《枯荷梦夏》(原驰)3、故事、传说:“莲花夫人”的故事佛经中有一则“莲花夫人”的美妙故事。

有一只鹿生了以个美丽女子,仙人将她抚养成人。

她走过的地方,会有莲花长出来。

这便是“步步莲花”一词的由来,人们现在用它来比喻经历的辉煌。

写作:莲花,在我国的许多地方,都可领略到它们那俏丽的身影。

千百年来,无数的文人墨客用生花妙笔,或描绘它们清丽可人的容颜,或歌颂它们高洁傲岸的情操。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莲花,尽情欣赏莲花迷人的风姿,全心感受莲文化的魅力,畅叙自己心中的采莲曲。

写作训练写作指导:莲花,在我国的许多地方,都可领略到它们那俏丽的身影。

千百年来,无数的文人墨客用生花妙笔,或描绘它们清丽可人的容颜,或歌颂它们高洁傲岸的情操。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莲花,尽情欣赏莲花迷人的风姿,全心感受莲文化的魅力,畅叙自己心中的采莲曲。

为了帮助同学们走好这次“莲文化的魅力”之旅,我们建议同学们从以下方面着手:一、观莲花,感受莲花的秀丽风姿。

尽管大家对莲花很熟悉,可我们对莲花的了解认识在很多时候还只是停留在一种浅表层次,如果仅凭这些模糊而朦胧的印象就匆匆下笔作文,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其实,莲花的脚迹遍布祖国各地,在你生活的地方一定也少不了莲花的倩影,因此,同学们可利用节假日到公园、池塘、湖泊、沟渠等地方,或观察莲花在特定时令下的形、色、声、味,或观察莲花的生活环境,或记录自己赏莲时的心情或感受……这些内容,都是直观而又具体可感的第一手写作素材,为我们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读莲花,体悟莲花的超凡魅力。

莲花很早就被人们广泛种植,同人们的生活结下不解之缘,它目睹采莲少女的勤劳;见证青年男女的爱情……诗人在诗词歌赋中畅叙爱莲的深情;画家在洁白的纸上描绘莲花雅洁的身姿;匠师们则在器物上镌刻莲花动人的风采;就连那一向高不可攀的神仙菩萨,他们或手持莲花以示高雅,或身坐莲台以示庄严,或身居莲池以示洁净……只要同学们翻开书本,走进网络,相信莲花还会给你更多的惊喜,给你更多的享受。

只要你愿意,在诗词、歌赋、建筑、美术、宗教等领域中,你可全面体悟到莲花的超凡魅力。

三、写莲花,描绘莲花的动人形象。

同学们和莲花有了一番亲密接触之后,可以拿起笔对莲花作一番精彩的描绘,让人分享你心中盛开的莲花。

如果你选择写记叙性的文章,那么你可以写自己观赏莲花的游记;可以记叙自己在收集资料、认识莲花过程中的经历;可以写阅读众多描写莲花的诗文后的感受和体会,只要在写作中力求形神兼备、情景交融,就不难写出成功的文章。

如果你选择写说明性的文章,那么你不妨向他人介绍莲的历史、品种、栽培、功用;抑或向他人解说莲的特征、生态、习性;或者解释莲叶的防水与自洁、藕断丝连的原因等。

写作时你要注意资料的准确,顺序的合理,方法的恰当,语言的简明。

如果你选择写议论性的文章,那么你可以发表自己对莲花的看法,或者评价古人对莲花的观点,甚至还可以对某一篇描写莲花的诗文进行赏析。

写作中你要注意观点要明确,并注意选用一些事例或道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你的文章才有说服力。

参考例文:爱莲说喜欢荷,喜欢她的淡淡清香,喜欢它的淡淡粉红,喜欢她的亭亭玉立,喜欢它的濯清莲而不妖,喜欢它的柔情似水……眼里,除了怜爱还是怜爱。

就像雨巷里的那位带着丁香般幽怨的少女,在梦里,挥也不去散也不去。

除了她的身影还是它的身影,除了她的俏丽还是她的俏丽。

牡丹?玫瑰?百合?菊花?面对这些后宫佳丽,我却像一位挑剔的美食家,一位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总觉得它们少了点什么,不能给我完全喜悦的感觉。

也许这正是偏爱莲的原因吧!情人眼里出西施。

莲,让我觉得它就是花中之王,无人可比。

朋友说我过于喜爱它,忽略了其它花的美丽,也许是吧!暮春三月,白花争努,牡丹芍药,妍丽妩媚,使人为只震惊;夏季炎炎,紫罗兰、玉兰散发淡淡幽香,祛除夏意,让人心旷神怡;秋高气爽,菊独傲枝头,正直傲洁油然而生;隆隆寒冬,梅独自争妍,不畏严寒,吐放清香,赞美之词不可胜数。

但是,我仍固执地认为莲才是完美。

对莲的喜爱,使我成为百花不公正的裁判。

在生活中,对事物的是非曲直,我们仍是不公正的裁判吗?夜深了,我静静地躺在床上,被这个问题烦扰着。

回忆的匣子被偷偷地打开,往事如水流过,重现眼前。

因对个别的崇拜,我成为他的守护者,旁人稍有异议,便拳脚相加,小伙伴们对之敬畏,便缄口不语,使我内心稍稍喜悦;因和亲密伙伴要好,便不理事情对错,不分青红皂白,硬着脸皮要站在朋友一边;因对个人稍有偏见,一出现可疑之处,聚焦点便投向他;因为自己的喜好盲目顺从,人云亦云,都不知道在干些什么。

猛然发现,曾经,自己是如此没有主见。

成了失根的兰花,追逐的浮萍,飞舞的秋莲因风四散的蒲公英,我又当了生活不公正的裁判。

世界甚大,要认清每一事物,更应抛开我的个人感情,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我们的生活更有主见,更能感觉自己的存在。

就像一棵巨松,扎根在山崖之间,不随山水、飓风而改变自己的位置;就像一棵独自开在山谷里的野百合,不管有没有人路过,仍开得那么鲜艳那么快乐。

爱莲,却不溺爱莲。

爱生活,应该是个公正的裁判。

同步佳作:心田上的莲花傍晚,暑气渐渐退去,凉爽的晚风送来淡雅的清香,驱散了身上蓄积一天的倦意,让我顿觉神清气爽!我随着花香缓步前行,去追寻那芳香之源,越往前走,香气越发馥郁,终于,一池香荷呈现在我的眼前,“啊!好大一池荷花!”我不由惊呼。

夕阳下,满池的盛开的荷花挨挨挤挤,热热闹闹,犹如一群活泼欢快的孩子,仰着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打量着我这个不速之客。

我的脑海中晃然闪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

虽是黄昏,但放眼望去,那圆圆的荷叶像一条绿毯铺在碧水之上,让那些调皮鱼儿失去了露脸的机会,倒是那些五彩斑斓的蜻蜓在莲花间卖弄着蹁跹的舞姿。

莲叶上,一朵朵红艳艳的莲花亭亭玉立,像一位容颜娇美的小姑娘。

微风轻拂,花儿们牵起圆圆的绿裙曼舞起来,这优美的舞姿,让莲叶上的一粒粒“珍珠”也跟着手舞足蹈起来,有几粒“珍珠”动作幅度太大,竟滚下那宽阔的绿床,“波”地一声扎在鱼儿身上,吓鱼儿逃之夭夭,见此情景,那些花儿不由笑得花枝乱颤!真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不得不佩服前人酿出的佳句来。

此刻,看着这清丽可人的莲花,嗅着芬芳宜人的清香,闭了眼,恍然间顿觉自己也幻化成池中清亮的一朵莲花,在这翡翠妆砌的舞台尽情地歌着舞着……不知什么时候,夕阳渐渐隐去眩目的辉煌,树上传来几声鸟儿的呢喃,一层淡淡的水雾悠悠泛起,仿佛给池塘披上一袭轻纱,绿叶儿、红花儿沐浴在这朦胧的雾气中,显得格外的润泽、娇嫩。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应此时最佳的注脚吧!你看,眼前的荷花不就像那冰清玉洁的青春美少女,它不为“淤泥”污染,更不随波逐流,俏立于清清白白的水中,散发着脉脉的幽香,绽放着生命的本色,真不愧是一位高雅、清纯、坚贞的君子啊!我悄悄地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带走满池的风采。

我知道,又一朵莲花将在我的心底悄然盛开。

【简评】本文以生动细腻的文笔记叙了自己观赏莲花的经过,通过对荷叶、荷花的描绘,抒发了对莲花的喜爱、赞美之情,再加上修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古诗文名句的恰当引用,使文章富有奇丽的文采和浓郁的诗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