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厂中常见的七大浪费

工厂中常见的七大浪费

工厂中常见的七大浪费
库存是祸根,是万恶之源,精益生产方式追求生产的同步化、生产的均衡化、作业人数的弹性化、物流供应的准时化、极大限度的排除传统生产方式中诸多浪费,及缩短制程时间创造出低成本、高品质、少库存、能快速对应市场的生产系统。

什么是浪费:不增加价值的活动是浪费
尽管是增加价值的活动,所用的资源超过了绝对最少的界限也是浪费
精益生产是排除所有浪费。

凡是超出增加产品价值,所必须的绝对值、最少的物料、机器和人力资源的部分,都是浪费
在生产过程中,只有实体上改变物料的活动才能增加价值。

增加价值的活动:炼胶、成型、冲拨、包装、
不增加价值的活动:点数、库存、品质检验
减少价值的活动:搬运(常引起损伤、报废)
不增加价值的活动反而增加成本,因而都是浪费
工序间如果有两个在制品就能维持生产,超出两个的部分都是浪费。

以为所用的资源超过了(绝对最少)的界限。

工厂中常见的七大浪费如下
一、不良、修理的浪费
是指生产中发生不良品时,需要进行处置的时间、人力、物
力以及由此造成相关浪费。

材料的损失。

设备人员工时的损失。

额外的修复、选别、追加检查。

额外的检查预防人员。

降价处理。

出货延误,取消订单。

信誉下降等。

二、加工的浪费
1.过分加工的浪费一方面指多余的加工、另一方面指过分精
细的加工。

(实际加工精度比要求要高,造成资源的浪费)
2.需要多余的作业时间和辅助设备
3.生产电、气、油等能源的浪费
4.管理工时增加等
三、动作的浪费
生产现场作业的不合理导致的浪费
物品去放、反转、对准。

作业步行、弯腰、转身等。

四、搬运的浪费
搬运是一种不产生附加价值的动作,搬运的损失分为放置、堆积、移动、整列等动作的浪费。

1.物品移动所需空间的浪费。

2.时间的耗费,人力工具的占用等。

五、库存的浪费(含在制品)
库存量越大,资金积压越大。

库存包括材料库存、半成品库存、已向供应商订购在途材料库存,及已发货的在途成品库存,库存浪费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
1、生产不必要的搬运、堆积、放置、防护、寻找等浪费的
时间、空间和动作。

2、使先入先出的作业原则难以保障
3、资金占用等额外的管理费用。

4、物品价值衰减,变成呆料、废料。

5、占用空间和通道,影响通过和安全,且造成多余的仓库
建设投资和资金投入。

掩盖瓶颈和能力不足等管理问题精益生产就是不断减少各种库存来暴露管理中的问题,不断消除浪费,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

库存还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如:没有改善的紧张感,阻碍改善的活性化。

员工产生惰性。

造成设备能力及人员需求的误判。

因为库存量一多,故对策是可以慢慢来,产生了不良品也一样,可以慢慢来。

同样换模调整时间也不会排在优先解决之列,因此库存可以掩盖管理中的各类问题。

人员过剩也无法了解。

库存必须加以消灭或大幅度减少。

(库存是万恶之源、库存是祸根)
六、制造过多(过早)的浪费
精益生产强调适时生产,必要的东西在必要的时候,做出必要的数量,此外都是浪费。

必要的东西和必要的时间是指客户或下道工序已决定要的数量与时间。

制造过多(过早)的浪费是最大的和最容易被忽视的浪费1.花掉了费用(材料、
人工、水、电、气)而已并不能得到实在的好处,
2.会把等待的浪费隐藏起来,使管理人员漠视等待的发生而永远存在下去。

失去了不断改善的机会。

3.会使工序间积压在制品,会使制造周期变长,且所需的空间变大。

4.会产生搬运、堆积的浪费并使先入先出的作业变的困难。

5.库存增加,管理工时增加
七、等待的浪费
主要表现有1.生产线的品种切换。

2.每天工作量的变动很大,当工作量少时便无所事事。

3.因上游工序发生延误,导致下游工序无事可做。

4.机器设备时常发生故障。

5.生产线未能取得平衡。

6.有劳逸不均的现象。

常见的十二种动作浪费
1.两手空闲:在具体作业过程中,作业者出现两只手均无
事可做的时间段的浪费。

2.单手空闲:在具体作业过程中,作业者出现一只手无事
可做的时间段的浪费
3.作业动作停止:在具体作业过程中,应操作顺序不合理
等原因导致动作停顿的浪费
4.动作太大:动作幅度超出经济动作的范围。

5.左右手交换:工具,原料等放置位置不合适,导致拿去
过程中必须进行左右手交换的动作浪费。

6.步行多:空手等无价值的步行的浪费导
7.转身角度大:超出经济动作范围。

8.移动中变换状态:应原料、工具放置位置不合适,导
致拿取使用过程中,必须进行方向等变换动作的浪费。

9.不明技巧:不了解作业技巧而导致的时间浪费。

10.伸背动作:超出经济动作的范围。

11.弯腰动作:超出经济动作的范围。

12.重复不必要的动作:因操作设置不合理,导致重复的
或不必要的各种动作浪费,如多次打开或多次翻转等。

介绍一些概念性的东西
规则的主体是流程、程序、岗位、制度
改进在团队中的活动也需要规则
流程:两个以上岗位完成组活动的步骤
程序:某一岗位完成某一活动的步骤及其标准
岗位:相同或相近的工作对象、手段的工作位置界定
制度:通过激励和刺激保证岗位与流程、程序一致的方法
细化规则使之可操作、易执行、能复制
标准化:克服抽象笼统
数据化:克服模糊粗糙
以下内容对大家有什么启发。

1、道格拉斯实用飞行定律:当设计图纸与飞机等重,飞机就能飞了。

2、当我们的规则能覆盖我们将要做的所有事情,我们才有做好它的可能。

3、每当人们把事情设计的很简单时,面临的问题总是很复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