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著阅读的中学语文论文

名著阅读的中学语文论文

名著阅读的中学语文论文
一、名著阅读过程中学生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的功利主义心理严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名著导读引入了
语文课本,这无疑是好现象。

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名著导读更
多的论为了空壳。

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只让学生去记忆文学名著的作者、年月、中心思想、主人公、艺术手法,而完全不管学生是否真正
理解了文学名著中的精神内涵,这样不利于培养中学生独立思考、分
析解决问题的水平,同时对中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也没有实质性的协助。

所以,解开应试教育的枷锁,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名著中,是我
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学生读而不思,思而不写名著阅读不但仅要读,更重要的还要
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考、讨论、写作是对名
著精神内涵的最好诠释,也是检验对名著理解水准的重要方法。

但是
在中学名著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思考和写作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在学生没有思考之前,教师就已经将名著的中心思想以固定的模式灌
输给了学生,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水平和审美素养。

名著阅
读不是吃快餐,需要我们认真地品味、细心地咀嚼。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敏锐的感
觉。

”②大量的名著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他们的语文修养,比如阅读之后的写作就是这种提升的最直接体现。

认真研究名著中的
写作技巧,并引导学生将这些技巧使用到写作中,对提升学生的写作
水平将大有裨益。

(一)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分析水平不是
很强,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实行积极的引导,协助学生对文学名
著的精神内涵实行理解和感悟,引导他们树立准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和审美观。

(二)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歌德说:“鉴赏力不是靠欣赏中等作品,而
是要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

”③名著的选择不但要考虑
到其经典性、科学性、丰富性、代表性,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中学教学中的名著阅读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语
文教师要为中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读物,例如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
三天光明》、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高尔基的《童年》、
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中国四大名著等。

(三)采用情景教学法除了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之外,教师还应采用
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利于学生对文学名著的理解和吸收。

语文教
师能够把情景教学法带入到名著阅读教学中,其包括课堂游戏、影像
赏析、角色模拟等。

例如,在阅读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
《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时,教师能够让学生对其中的一些精彩环
节实行角色模拟,也能够让学生对其中精彩的句子实行点评。

(四)针对性训练在中学阶段,名著阅读应该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
程中,并在每个学期都要安排一两个专题对学生实行针对性的训练。

专题训练有助于把名著的重要作用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三、小结
中学阶段让学生阅读名著,对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促动他们的健康
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名著阅读的重
要性,对学生实行适当引导,协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高尚的
情操。

同时,中学生也应该理解到文学素养对自身的重要性,从而积
极主动地从名著中汲取知识、丰富自己。

名著阅读的中学语文论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