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大学物理》第六章
I
H
G
6-2 平面简谐波的描述
30 2011-5-16
经过 T/4 , 波形曲线如下图所示,它表明原来 位于C 和I 间的波形经过T/4 ,已经传播到A、G 之 间来了。
A
B C
D
I G H F E
6-2 平面简谐波的描述
31 2011-5-16
一平面简谐波以速度u = 20 m/s沿直线传播,波 线上点A的简谐运动方程为yA=310-2cos4t (m)。
6-1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4 2011-5-16
横波 质点振动方向 与波传播方向垂直 的波。 横波在固体媒质中 传播,在气体和液 体中不能传播横波。 弦波是横波,电磁 波是横波。 特征:具有交替出现的波峰和波谷
6-1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5 2011-5-16
纵波 质点振动方 向与波传播方向 一致。 纵波在三种 物态中都能传播。 声波是纵波。
特征:具有交替出现的密部和疏部
6-1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6 2011-5-16
波传播过程的实质
振动状态的传播
6-1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7 2011-5-16
波形的传播
6-1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8 2011-5-16
能量的传播
y 2 Ep ( ) x
最大位移
Ek=Ep=0
平衡位置
若x2-x1= n,(n =1,2,3,……), = 2n, 则两点同相,运动情况完全相同。 若x2-x1= (2n+1)/2,(n =1,2,3,……), = (2n+1), 则两点反相,振动时y、v、a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6-2 平面简谐波的描述
23 2011-5-16
6-2 平面简谐波的描述
15 2011-5-16
用y表示质点位移。 y o u x P x
描述波传播的函数称为波函数或波动方 程、波的表达式。 振动方程 波动方程
y f (t ) y f ( x, t )
16 2011-5-16
6-2 平面简谐波的描述
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平面简谐行波,在无吸收的均匀无限介质中 沿x 轴的正方向传播,波速为u 。取任意一条波 线为x 轴,取O 作为x 轴的原点(可以不是波 源) 。O点处质点的振动表式为
Ek、Ep最大 势能和动能同步变化
6-1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9 2011-5-16
二、波的几何描述 用几何图形来形象地描述波在空间传播的情况。 波面 把某一时刻振动相位相同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称 为波面(同相面、波阵面),任一时刻波所到达最前 方的波面称为波前。
波面是平面的波称
为平面波,波源为面 波源;
2
o
x x
则
y ( x, t ) A cos(t 2 )
x
以上两式都是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或称波 动方程、波动余弦表达式。
6-2 平面简谐波的描述
19 2011-5-16
两波函数一致性 前面两种方法导出的波函数是一致的,可以相互转换 x y( x , t ) A cos[ ( t ) ] u x 2 x A cos(t ) A cos(t ) u T u x A cos(t 2 )
)
t x y( x , t ) A cos[ 2 ( ) ] T
式中正号用于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同理 , 负 号用于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6-2 平面简谐波的描述
26 2011-5-16
三、 质点的振动速度和加速度
质点振动速度:
x y v A sin[ ( t ) ] u t
当x = x0给定
x0 y ( x0 , t ) A cos[ (t ) ] A cos(t ' ) u y仅是t的函数,表示x0处质点的简谐振动方程。 x0 式中 ' u 该点与原点的相位差
是x0点振动的初相。
x0 x0 x0 [ (t ) ] [t ] 2 u u x0 x0 该点落后原点 2 ,该点的初相位 ' 2
y0 (t ) A cos( t 0 )
6-2 平面简谐波的描述
17 2011-5-16
t-t时刻波形 y o
u x
t时刻波形 x
经过t =x/u 时间后,原点的 推导一(时间推迟法) 振动传播到x处, t 时刻x处质点的运动状态与t时 间前,即t-t 时刻,坐标原点的运动状态相同,x 处质点的运动方程可用t-t 时刻坐标原点的振动方 程来表示 y(0,t) = Acos(t+)
两类波的不同之处 两类波的共同特征
机械波的传播 能量传播 反射 折射 干涉 衍射
需有传播振动的 介质;
电磁波的传播
可不需介质。
物质波:德布罗意首先提出的一切实物粒子都 具有波动性质,对应于物质波,也称德布罗意 波。实质是微观粒子存在几率在空间的传播。
3 2011-5-16
间的距离称为波长,或相位差 = 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周期 T 波前进一个波长所需
的时间称为波的周期。
频率 单位时间内沿波线推
进的完整波的个数。
u
T
13 2011-5-16
10-1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
u
个
当波长远大于介质分子间的距离时,宏观上介质 可视为是连续的;若波长小到分子间距尺度时,介质 不再具备连续性,此时不能传播弹性波。 弹性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存在一个频率上限。
x y ( x, t ) A cos[ (t t ) ] A cos[ (t ) ] u
6-2 平面简谐波的描述
18 2011-5-16
推导二(相位落后法)原点处质点振动一周,波将 前行一段距离 ,原点处相位变化了 2 ,在 x= 处质 点的相位比原点的相位落后2,则在任意位置x处, 相位落后 x y
(1) y
A cos(t ) 0.06 cos(t )(m)
x x )(m) (2) y A cos[ (t ) ] 0.06 cos(t u 2
(3)
=Tu=22=4(m)
28 2011-5-16
6-2 平面简谐波的描述
例 设某一时刻绳上横波的波形曲线如下图所示,水平箭 头表示该波的传播方向。试分别用小箭头表明图中A、B、C、D、 E、F、G、H、I各质点的运动方向,并画出经过1/4周期后的波 形曲线。
29 2011-5-16
在C 达到正的最大位移时,质点B 和A 都沿着正方 向运动,向着各自的正的最大位移行进,质点B 比A 更 接近于自己的目标。 质点F、E、D已经过各自的正的最大位移,而 进行向负方向的运动。
C
质点I、H 不仅已经过了自己的正 B D E 的最大位移,而且还经过了负的最大 位移,而进行着正方向的运动。质点 A F G 则处于负的最大位移处。
6-2 平面简谐波的描述
25 2011-5-16
波函数的多种表达式 由 uT
u
和
2
y( x , t ) A cos(t 2 x
x y( x , t ) A cos[ ( t ) ] u
y( x , t ) A cos[ 2 (t x )]
14 2011-5-16
§ 6-2 平面简谐波的描述 简谐波 简谐振动的传播过程。波形为余弦(或正 弦)曲线,也称为余弦(正弦)波。 任何复杂函数都可分解为正弦、余弦函数或由 正弦、余弦函数叠加而成,因而任何复杂的波也 都能由正弦、余弦波组成,所以简谐波是最基本、 最重要的波。 平面简谐波 波面为平面的简谐波。在同一波面 上,各质点的振动相位相同,振动状态完全一 样,可用一维的波函数描述平面的简谐波。
是原点的初相位
6-2 平面简谐波的描述
24 2011-5-16
一般情形(x和t都是变量) 波函数反映了振动沿波线上的传播。比较t时刻 和t+t时刻的波形,x处P点在t时刻的振动状态与x + x处Q点在t + t时刻的振动状态相同。因此,在t 时间内波前进了x,所以也称为行波。 y u t时刻波形 P o Q x x+x x t+t时刻波形
2 y x 2 a 2 A cos[ ( t ) ] t u
质点振动加速度:
6-2 平面简谐波的描述
27 2011-5-16
例 某质点作简谐振动,周期为 2.0 s ,振幅为 0.06
m,开始计时(t = 0),质点恰好处在负向最大位 移处,求:(1)该质点的振动方程;(2)此振动 以2.0 m/s的速度沿x轴负方向传播时,形成的一维简 谐波的波动方程(即波函数);(3)该波的波长。 2 解 已知A=0.06 m, = ,由T = 2 s,得 T
§ 6-1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一、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形成的条件 要有做机械振动的物体,称为波源; 有能传播振动的弹性媒质,如弦波在绳
上传播、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等。
横波与纵波
波动过程中,各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作振 动,并不随波前进。根据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 播的方向之间的关系,将波分为横波与纵波两类。
6-1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三、 波速,波长,周期和频率 波速u 某一振动状态 ( 相位 ) 传播的速度称为 波速,或相速。 波速由介质的性质决定 弹性和质量密度 体变模量 p B V V 杨氏模量 f S Y l l
12 2011-5-16
10-1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