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响乐赏析心得

交响乐赏析心得

交响乐赏析心得
时间过得好快啊,不知不觉的交响乐赏析课就快要结束了,回想着过去的几节课,自己真的收获了好多。

让自己对交响乐的了解有上升了一个层次,有了更多的认识。

除了对音乐的认识了解加深了以外,我觉得对自己的个人修养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这节课所欣赏的印象主义乐派我觉得和前几节课的浪漫主义乐派有着很大的区别。

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

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

它的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歧与差别。

古典主义音乐的创作原则与风格是严谨、规整,浪漫主义音乐是注重情感的表现与激情的发挥。

与之相比较,印象主义音乐并不通过音乐来直接描绘实际生活中的图画,而是更多地描写那些图画给我们的感觉或印象,渲染出一种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

在乐曲的形式上多采用短小的、不规则的形式,以便更好地体现出印象主义音乐较为自由的特点。

印象主义音乐盛行的时间不很长,它很快就被更加激进与富于变化的现代音乐所代替,但印象主义音乐却是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从此音乐艺术开始了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转变。

正因为如此,印象主义音乐才得到了非常的重视,其艺术性与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理解与承认。

这节课欣赏的德彪西的《牧神午后》真的是一件很好听的音乐作品。

作品描述了夏日午后的森林中,牧神的突然出现使刚刚出浴的女神惊惶逃去。

牧神捧着女神遗下的纱巾,绮思无限。

乐曲的开始部分,简单而无伴奏的长笛所吹出的旋律,仿佛是画布上刻画得十分分明的线条(片段1),它显然是表现了诗人马拉美笔下的牧神所吹奏的洋洋曲调。

牧神亲自吹奏的那懒洋洋而变化多端的旋律,很快就融入温暖的天鹅绒般的圆号与木管声中,以及一串淙淙流水般的竖琴声中。

乐队的色彩纤丽而细腻,弦乐分声部奏出轻轻颤动的震音。

整个音乐使人感到波光粼粼,阳光明媚,暖气袭人,微风吹拂,牧神昏昏欲睡,梦境消逝在稀薄的空气之中。

姓名:王奎忠
班级:游憩10
学号:100124117
序号:7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