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方法验证指南(中文)
5 0.05—150%C
每个浓度 4份
±10%(≥0.5%) ±25%(<0.5%)B
>0.950
0.875-1.125
类别II降解物含量 高剂量原料药
5 0.03—150%C
每个浓度 4份
±10%(≥1.0%) ±25%(<1.0%)B
>0.950
0.875-1.125
A:根据不同的检测浓度需要实验证应包括低浓度的 50%和高浓度的 150%;
标准溶液,样品溶液进行小的变动。
b)当分析物中的检测成分不存在时,可以加入相应标准使出现响应峰。
2、可接受的标准
所有数据必须符合表 4 提供的标准。
表 4:中间精密度可接受标准
类别 I
II
要求 含量:原料药
降解物含量:小剂量制剂
II
降解物含量:API&大剂量制剂
II
残留溶剂
a浓度是指最初检测时的数据。
2、可接受的标准:以信噪比为 3:1 时的三针进样进行确认。要注意检测限经常会受分析方法的条
件的影响,会因仪器和柱子等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3、报告—在方法的最后讨论中对检测限的结果报告。
H、定量限
1、要求:准备一份不含赋形剂或分析物的溶液,或一份由指定方法检测可能达到检测限的溶液。
其测定结果应当具有一定的精密度、准确性和线性,并且是能够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
2、可接受的标准:以信噪比为 10:1 时进样进行确认。定量限经常会受分析方法的条件的影响,
会因仪器和柱子等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3、报告—在方法的最后讨论中对定量限的结果报告。
分析一份在报告限度内的样品以得到典型图谱,放在分析方法中。一般而言,限度应符
合表 5 中所例的 ICH 指南。在验证总结报告中应有对更高报告限度的证明。
推荐范围 ±10% ±20% 室温(20℃-25℃),周围环境温度应该 30℃—40℃
5
缓冲液的 pH 流动相成分
柱
检测波长
其它所有温度为±5℃至 10℃ ±0.5 个 pH 单位 有机相±5% 同一厂家的三个批号,若可以的话选两根柱子来自不 同厂家(相同的固定相、填充物和柱子的尺寸) ±5nm
b)用不同时间段的样品和标准品溶液与新制的标准品溶液的对比结果来分析样品的稳定性(一般
定性
精密度
是
是
否
是
*
准确度
是
是a
*
*
否
检测限
否
*
是
*
否
定量限
否
是
否
*
否
报告限度
否
是
否
*
否
选择性
是
是
是
*
是
范围
是
是
*
*
否
线性
是
是
否
*
否
中间精密度
是
是
是
是
是
耐用性
是
是
*
*
否
*可能需要根据其自然特性作详细检测。
a可能需要对相关响应因子(RRF)根据以下方法作进一步的检测。
B、选择性:
1、要求:
a)选择性的研究一般优先于其它验证项目。
检出量 回收率百分含量= ————————×100
加入量
表 2:一般方法可接受的标准D
样品的每
精密度
线性
范围(%)
个浓度准 可接受的平均回收 相关系 备的份数 率(与理论值对比) 数(R)
斜率(m)
含量API
5 50—150%A
每个浓度 4份
±1%
>0.990 0.95-1.05
降解物含量 低剂量原料药
1
来确定。验证项目的选择可参照该指南后面所附的表 8-推荐验证项目。
在验证之前,应当为验证的分析方法提供一个清楚并简明的格式。该方法应提供所有必要的细节
(参数、条件等)。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来描述这些在分析方法验证过程中将要用到的数据。
在验证过程中得到的任何意外的或计划外的结果,在此都应当调查并形成文件(包括合理评估的
取消某个无效数据)。任何超标的结果也应在验证报告中讨论并记录方法的局限性(若有)。
方法应按照 USP 中名称分类,参照表 1。这里需指出并不是所有的分析方法都适合这 1 到 4 类。
有特殊的方法时,每个数据(以下)都应反复考虑其适用性以满足分析方法的目的。
表 1:
检验类别
分析项目
I
II
III
IV
定量, 面积%,wt%
B:如果线性关系在整个范围内不能得到满足,活性组分和降解的线性关系可以分开;
回收率精密度 (%RSD)
≤1%
≤10%(≥0.5%) ≤25%(<0.5%) ≤10%(≥0.5%) ≤25%(<0.5%)
C:下限代表主成分的%水平,而上限代表降解物的%水平;
D:应该在各个验证方案中先定义好紧缩或宽松的验收标准。
降解条件下的样品:光照、加热、湿度、酸碱水解、氧化等。
2、可接受标准:为证明选择性,需要有重要成分的积极响应和对一些干扰物质的响应的控制。鉴
别试验对降解物和杂质的选择性不作要求。
c)精密度、回收率、线性和范围
1、要求
a)线性/回收率:准备两份样品(两份样品,分别在两天准备,每个浓度总共准备 4 份)+每天用新
表 5:报告限度*
小剂量原料药(≤2g/天) 大剂量原料药(>2g/天)
报告限度 0.05% 0.03%
2、可接受标准—定量限必须不大于给定的报告限度。(一般以信噪比为 10:1 时进样进行确认)
3、报告—在最后的方法中的系统适应性部分中报告。
J、耐用性
1、要求
a)若测量法易受不同分析条件的影响,分析条件可以调整以便于测试。调整变化要符合耐用性要
每隔 24 小时到 5 天)。溶液应储存在预先设定的条件下,以模拟正常的实验室操作条件(如冷冻、
冷藏或室温)。溶液的稳定性由方法中每次设定的时间点的计算结果决定,与每次时间为零时的溶
液所测得的结果计算绝对差。
2、可接受标准
a)记录每次变化所得的效果。
b)当预定的变化所测得的结果符合表 7 所给的结果时,样品和标准溶液可确定是稳定的。
3
分析。 2、可接受的标准:数据的%RSD 应符合表 3 的标准。对类别 IV 的含量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标准。 3、报告:报告检测的数据并计算平均值、标准偏差和%RSD。
表 3:测量和方法精密度的可接受标准(%RSD)
类别 1—原料药 类别 I—制剂
类别 I—防腐剂 类别 II—原料药&大剂量制
剂
测量精密度 ≤1% ≤1% ≤3%
≤3%
类别 II—小剂量制剂
≤3%
类别 III
≤3%
样品/标准品方法精密度 ≤1% ≤2.5% ≤3%
≤10%(等于或大于 0.5%) ≤25%(小于 0.5%)
≤10%(等于或大于 1%) ≤25%(小于 1.0%) ≤5%
E、方法精密度:
1、要求—为确定方法的方法精密度,同一分析员将样品和标准溶液各准备 6 份。
分析方法验证指南 1、 目的
本文件的目的是为分析方法验证的数据收集提供基本指南。该指南参考了 USP,EEC(BP/EP) 和 ICH 中的分析方法验证指南,能够满足公司的产品的分析方法验证工作。 2、 范围 本文件中提供的定义和程序是为了促使公司质量方针的基本原则符合所有关于方法验证的法 规要求。本指南适用于 API、原料、中间体的检测和放行的分析方法,并为新药物的应用收集支 持性的数据。本指南是为了规范验证为公司的产品提供一个通用和分析方法验证方案。现有的方 法中的小变化不需要全面验证,如:对柱子的固定相的生产厂家变化,样品准备的变化(搅拌和 超声,震摇和超声)。在实际分析中,方法验证需要提供更多的信息或细节,需要制定的特殊的方 案。这个指南不包括微生物分析方法的验证。 3、 参考文件 USP<1225>,法定方法的验证 ICH 指南 Q2A&Q2B,分析方法验证程序。 公司关于有效数字修约原则 4、 定义 降解物:降解物是由于一个物质经一段时间的化学变化(经过诸如光照、温度、pH、水分,经与 容器发生反应)产生,也叫降解产物或分解产物。 大剂量原料药:原料药在产品中的最大剂量大于 2g/天。 定量限(LOQ):指试样中的被分析物能够被定量测定的最低值,其测定结果应具有一定的准确 度和精密度。 线性:在设计的测定范围内,检测结果与供试品中被分析物的浓度直接呈线性关系的程度。通常 相关系数(R)在回归线上有一定的斜率(m)。 小剂量原料药:原料药的在产品中的最大剂量小于或等于 2g/天。 测量精密度(ICH-重复性):多次测定同一样品时的重现性(%RSD)。在 HPLC 或 GC 中也叫进 样精密度。 方法精密度:同一样品或标准品(若有时)准备多份供试品在测定含量时的重现性(%RSD)。 回收精密度:测定同一标准时对准确度和线性的评估。也叫水平精密度。 报告限度(RL):低于某一数值的时候报告中就不体现。报告限度一般大于或等于定量限。 再现性(ICH-中间精密度):在不同检测条件下对样品检测结果的重现性。(不同的实验室、分析 人员、仪器、试剂、分析时间、日期等) 5、 指南 A、 总则 因为在对产品的物理性质的评估时,分析方法会因测定的准确性和精密性而有所不同,故验证的 可接受标准也不同于一般的检测方法。一个可接受的标准可能需要根据方法的特性和检测的指标
的结果都是“未检出”或低于“报告限度”,那中间精密度可看做通过。
4
3、报告—报告与中间精密度结果的对比的结果作为绝对差。每个分析都包括系统适应性结果和样
品检测的定量结果(如适用)。
G、检测限
1、要求
a)按照一个恰当的方法来稀释分析物来确定检测限。稀释的倍数是直到分析物不能被检测到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