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量仪器管理程序

测量仪器管理程序

NYC XXXXX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ASIMCO Nanyue (Hengyang) Co.,Ltd
QG/NY0202.24-2003
测量仪器管理程序
发布日期:2003-7-25 实施日期:2003-8-8
XXXXX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由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总师办归口。

本标准由质量部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艳。

修订历史记录
测量仪器管理程序
1目的
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其具有准确证实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的能力和试验的要求。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范围内所使用的影响产品质量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包括测量装置、仪表、试验软件和标准物质)的控制(专用检具的管理见《工装管理程序》)。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1 QG/NY0202.19 生产计划程序
3.2 QG/NY0202.25 MSA(测量系统分析)程序
3.3 QG/NY0202.26 实验室管理程序
3.4程序测量仪器操作手册及使用说明书
3.5测量仪器的校准及检定规程
3.6 测量和试验设备技术规范
3.7 QG/NY0203.17 测量仪器代号汇编
4 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写语
4.1 L----长度类测量仪器的首字母
4.2 F----力学类测量仪器的首字母
4.3 T----热工类测量仪器的首字母
4.4 E----电磁类测量仪器的首字母
4.5 O----光学类测量仪器的首字母
4.6 C----化学类测量仪器的首字母
4.7 H----时间类测量仪器的首字母
4.8 测量仪器的编号缩写词详见《测量仪器代号汇编》。

5 职责与权限
5.1 质量部门负责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归口管理。

5.2 技术部门负责明确检测任务及准确度要求。

5.3 各车间及有关部门必须确保只有在检定有效期内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才能使用。

6 过程流程(流程图见附录一)
6.1 测量仪器的技改计划
6.1.1测量项目的确定和检测设备的选择
在控制计划/检验计划、产品图纸、工艺文件中对所需明确测量的特性均已文件化。

技术部门负责确定在过程控制中为度量产品质量所必须的检测任务(项目)、量检具及其准确度要求。

质量部门对控制计划有关量检具进行测量系统评估,见《MSA(测量系统分析)程序》)。

根据测量系统分析的结果,对不合格的测量仪器进行改进,并将改进的测量仪器报到技术部门,由技术部门对相应的文件进行修改。

6.1.2 各使用部门根据控制计划,产品图纸及工艺文件确定需要增加的测量仪器,并统一报到质量部门。

6.1.3 质量部门负责组织建立影响产品质量的所有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清单
6.1.4 质量部门对各部门报上来的计划进行汇总并审核。

6.2 测量仪器计划实施。

6.2.1 质量部门根据测量项目、精度等来确定测量仪器是采购还是自制。

并制定测量仪器技改计划。

6.2.2 质量部门应在测量仪器技改计划中明确测量仪器的规格,精度,可根据情况确定测量仪器厂家。

6.2.3 质量部门将自制的测量仪器技改计划报总师办,由总师办发放给生产处,生产处按《生产计划程序》组织生产。

6.2.4 测量仪器上用于产品试验和/或工序状态监控的试验软件应在使用前予以验证与确认。

在采购商业标准软件时应验证其具有相关的证书。

自行开发的软件在使用前要经试验并随相关的试验操作文件一并经质量部门主管批准。

6.2.5 实施本程序前已用于产品鉴定至少一年并处于稳定和正确状态的软件,可由质量控制主管批准而无需进行试验。

6.2.6每个新版均须确认,批准并标明编号。

修改已确认的软件时,需重新确认。

6.3 测量仪器的验收
6.3.1 对自制的测量仪器,质量控制部门按工装、模具、检具等的验收方式进行验收。

不合格则报废并重新制造。

并将自制测量仪器纳入检具的管理之中。

6.3.2 对采购进厂的测量仪器,有国家标准的,参照国家标准的试验项目进行验收,没有国家标准的要根据测量仪器的特性及用途制定相应的验收标准实施验收。

6.3.3 本公司不能验收的测量仪器由质量控制部门委托上一级测量机构进行验收。

并由上一级测量机构开具合格证书,本公司质量部门随附本公司的合格标识。

6.3.4 验收必须作好记录,《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验收原始记录》应随其他有关技术资料及记录一并保存,交档案处存档。

6.3.5验收不合格的责成有关部门退货处理。

并重新采购。

6.4测量仪器搬运和入库控制
6.4.1 对搬运有专门要求(设备有关的资料上有规定)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使用部门在搬运过程中应按规定作好防护措施,确保其准确和适用性完好。

6.4.2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在贮存前应进行入库检定,合格的才能入库,并要求标识。

贮存期间进
行周期检定。

贮存期间应作必要的防护,保持适宜的贮存环境。

6.4.3 检测设备贮存期间的检定及应由负责检定的人员作好记录,记录由质量部门负责保存。

6.5 测量仪器的领用
6.5.1 各部门根据需要开具测量仪器领用单,到质量处登记管理并批准领用后,持领用单到库房领用测量仪器,并随后送质量处进行检验、校准。

经质量处校准合格后才能使用。

6.5.2 库房只有在质量控制部门有关负责人在领用单上批准后才能发放测量仪器。

6.6 测量仪器的校准和记录
6.6.1 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在使用前,应由分管的计量人员进行校准。

6.6.2经校准和检验后合格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必须由负责检定的人员对其附以合格标记,要注明有效期等内容。

不便粘贴的应采用其它唯一性标识并予以记录。

6.6.3校准项目及有关过程应符合《实验室管理程序》的规定。

6.6.4 本公司校准范围之外的校准项目,由质量部门负责联系,委托上一级计量部门或原设备厂商进行,并由其出具校准证书。

公司质量部门出具本公司的检验合格证。

6.6.5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试验软件和标准物质由质量部门负责周期校验、检定。

检定合格的由检定人员作合格标记,注明有效期和负责检定、校准人员签名,并在周期检定卡上作好相关的记录。

过期未进行周检或周检不合格的不能使用。

6.6.6 质量部门应确保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工作环境(如温度、湿度等条件)符合规定的要求。

6.6.7 校准不合格的由质量部门保存校准记录,并责成使用部门追踪评定已检测结果是否有效,对重新检测和评定的结果由使用部门予以记录,并反馈给质量部门与校准记录一并保存。

6.6.8 质量部门每月应组织对在用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检定合格率进行统计,对影响合格率的不利因素进行必要的分析并责成有关部门和/或人员改进,必要时,应更改检定周期。

6.6.9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有关技术资料以及各种检定记录,应做到随时可向顾客提供(审查),以证实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是适宜的。

6.7测量仪器的使用控制
6.7.1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使用部门应确定专人操作使用,操作人员应通过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操作使用设备,并对其按规定进行维护保养。

在实施此程序前已经在岗的具有经验的操作人员,不需要再做正式培训,但应由人力资源部确认并记录其能力水平。

6.7.2 测量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校准状态,有校“零”位要求的,操作者在每次使用前都应进行校“零”位检查。

6.7.3 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处于不正常状态,使用部门应立即报告质量部门处理,对已检测的结果应予以重新评价并记录(《测试结果重新评价报告》),记录由使用部门保存。

对重新评价的不合格产品,参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如有疑问的物料或产品已发运,应及时通知顾客。

6.7.4 使用部门必须按周期对所使用的测量仪器进行周期校准或按时送质量部门进行周期检定。

6.8 测量仪器的修理
6.8.1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故障维修由质量部门负责,使用人员不得随意拆卸或更新其中的零部件。

维修后的检验设备应进行校准,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6.8.2 不允许非计量技术人员擅自将设备上的测量装置、仪表进行互换。

6.8.3 一般修理记录由质量部门保存。

贵重测量仪器的修理记录由档案处保存。

6.9 测量仪器的报废和改作他用。

6.9.1 无法修理的测量仪器由维修人员开具测量仪器报废单,经主管同意批准后方可报废。

6.9.2 报废的测量仪器要有专们的存放地点,要有报废的台帐。

6.9.3 维修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改作他用,改作他用的测量仪器根据其实际用途进行相应的控制。

7 附录
7.1 附录一:
7.2 记录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清单》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验收原始记录》
各类检定、校准原始记录
《量规周期检定卡》
《量具周期检定卡》
各类检定合格证标识
《测试结果重新评价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