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时:1知识目标: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能力目标: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教育目标: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重点难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一、导入。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

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

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

看着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

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把特勒上尉的信》。

大家知道答案的请举手?那两个强盗就是英国和法国,那个受难的家庭就是我们的祖国呀!那可恶的仆人就是那些汉奸狗腿子呀!而那个婴儿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大家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从一个侧面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

但是这篇文章不是中国人写的,而是一位法国著名的作家写的,写给当时法国军队的巴特勒上尉的一封回信。

他会在信中说什么?出示课件第一页,这个课件是我参考六班谭琼同学的课件制作的。

二、出示学习目标:知识性目标:相关的历史与艺术知识点;反语嘲讽的语言效果。

技能性目标:进行速读能力、捕获筛选信息能力及思维能力培养。

情感性目标:朴素爱国情感及雨果伟大人格魅力的渗透。

三、本节课我们仍然采用男女竞赛的方式,男队叫太阳神“阿波罗队”女队叫智慧女神“雅典娜”队,看哪一队表现更好,将会有奖品。

我们检查一下预选生字词。

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珐琅瞥见晨曦四、本节课我们将进行阅读闯关比赛,第一关:速读,答题比赛,奖品第二关:美读,鉴赏“奇迹”,奖品第三关:品读,焚烧与劫掠,奖品第四关:论雨果,奖品其中每一关的奖品都由这一关的表现优胜者来开奖。

大家有没有信心获胜?下面进行第一关:快速阅读测试包括课文及注释约1400字,3分钟内读完(根据中学生速读标准500字/分钟而定),要求看得快,记得准。

1. 雨果是哪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哪些?2. 雨果提及艺术有哪两种来源,分别产生哪两种艺术?3.各国艺术都有其代表建筑,如:希腊有(),埃及有(),罗马有() ,巴黎有() ,而东方有()。

4.请找出雨果评价圆明园的一个关键词.5.按照雨果的描绘,圆明园中有哪些物品?6、两个“强盗”指谁?当时两国统治者分别是谁?7、.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谁?8、. 两个“强盗”在圆明园犯下了哪些罪行?9、. 雨果批判所有英国人与法国人吗?五、总结刚才的表现,请获胜一方的代表来开奖品:世界奇迹图片。

下面进行第二关比赛:美读“奇迹”比较鉴赏自读1-4段,找出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并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鉴赏品味。

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不懂之处提问、解答。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情况,老师给以恰当的解答,约五分钟后,谈论完毕,评选出优秀一方,去开启奖品——圆明园的图片,一首诗。

六、进行第三关的比赛:品读劫掠与焚烧自读5-10段,找出雨果讽刺侵略者的句子并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鉴赏品味。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情况,老师给以恰当的解答,约五分钟后,谈论完毕,评选出优秀一方,去开启奖品——重要修辞:反语用正面话来表达反面意思,或用反面话来表达正面意思的手法叫反语或正话反说。

反语一般有两类:一、表示讽刺的反语。

它在敌对性论战中用得较为普遍,多对敌人或不良风气、现象时运用,特别用在批判揭露方面,具有辛辣讽刺、幽默有趣的效果,使文章富有战斗性和嘲讽性。

二、表亲昵、幽默的反语。

它一般用于日常生活中,对待同盟者和自己亲近的人运用。

还有用反语表示亲昵色彩,一般是用消极性词语来表现美好的感情。

如,用“死丫头”、“淘气包”来称呼自己的子女,都是一种反语的昵称。

写作中运用这种手法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七、第四关论雨果先生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你的一位关系很好的亲戚或朋友犯了罪,你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做?有人说,雨果真笨,竟然帮着一个遥远的落后的国家说话,还不惜得罪本国的高级军事将领,他就不怕受到打击报复?请你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根据发言情况,请获胜者开奖品:关于雨果,作业布置。

注意书信格式。

最后是老师赠送给同学们的礼物:知识背景了解:为烧圆明园,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

总结本节课同学们的表现情况,胜利的一方不用写50个词语。

下课。

教学目标:感知内容并理清思路;品评生动睿智的语言;体味非凡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品评生动睿智的语言;体味非凡的人格魅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法国作家雨果先生就《悲惨世界》能否发表的问题,给编辑去了一封信,信的内容简洁至及,只有一个问号,编辑认为可以发表,也回了一封信,大家猜猜,他回的是什么?对,是感叹号!看来雨果先生写信是很讲究简洁的,那么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封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看看这封信又写了什么?2、明确学习目标感知内容并理清思路;品评生动睿智的语言;体味非凡的人格魅力。

二、整体感知1、这是一封公开信,这封信到底写了什么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明确文章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层?同时,请同学们注意圈画一下课文有哪些字词值得注意,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任务朗读课文。

2、你觉得这篇课文哪些字词值得注意?(请一名学生上台板书)为什么把这个词语选出来呢?(学生板书:晨曦)(教师讲解“曦”的写法,让学生在桌上模仿写)这位学生挺有眼光的,这是本文中最难写也是最易错的字。

3、看一下第二个任务,这封信写了什么内容?你准备把它分为几层?(请两名同学分析),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根据过渡句来划,过渡句与哪段联系紧密就划为哪一层)总结:如何梳理文章的思路——找过渡句分层4、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板书: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生:圆明园的美丽,讽刺了侵略者5、这封信既然是写对火烧圆明园的看法,可你发现没有,作者在前三段却重复赞美了圆明园,而到第4段以后才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是不是我们的大师写的多浮之笔呢?那开头赞美圆明园有必要吗?为什么开头赞美圆明园?开门见山不好吗?想一想。

归纳:之所以把圆明园写的那么美,就是想说,侵略者,侵略者你有多坏,这就为下文做下了伏笔和铺垫。

我们写作也要讲究要使我们的行文有艺术,有匠心。

三、合作探究:默读课文(1)雨果用哪些词语称呼、评价圆明园?明确:“世界奇迹”(总称)“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2)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

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明确:通过反语来谴责,如“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全部赞誉”使用反语的作用是讽刺。

四、重点研读:阅读5---10段回答下列问题:1、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英国和法国,这样说揭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使世人看清其掠夺者的丑陋面目)2、中的两个强盗都作了哪些事情?请你概括举出。

(两个强盗进入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一个强盗放火。

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3、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作者毫不客气的指出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强盗行径,对其提出强烈的抗议,指出他们终将受到历史制裁)4、作者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这句话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何作用?(作者这样说使用反语给予强盗以辛辣地讽刺,以文明和野蛮相对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而创造了惊世文明的中国人却遭受了侵略,圆明园这一人类文化瑰宝也荡然无存,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5、“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的回到了欧洲。

”作者在这里指出了一个什么事实?(作者在这里指出了两个胜利者在圆明园肆意毁灭文明,任意劫掠,不容抵赖的事实)6、你怎样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这句话的含义?(侵略压迫别国人民的殖民者不能以被压迫者的过错为借口,以此来掩盖自己的罪行。

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人民永远不会做出像英法两国政府那样的强盗行径。

强盗为自己所犯罪行百般抵赖的丑恶嘴脸昭然若揭)7、作者说:“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这句话反映了他在这件事上的什么立场?(作者从其正直的人道主义者的立场出发,坚信未来一个解放了的,彻底清除了强盗的干净的法国一定会把劫得的中国人民的财物归还给它的主人。

)8、请你说说结尾两句话有什么含义?(结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无耻的偷窃,以辛辣的讥讽点明主旨,收束全文)五、拓展阅读1、和大师展开面对面的交流。

“面对面”,方式:一、二大组的同学来当记者,三、四大组的同学当雨果,左边是咱们的记者团,右边是咱们的雨果。

那么注意,记者在提出问题时主要研讨一下,雨果他非凡的人格魅力,那么你们就要通过边读课文边去思考,你们打算问雨果什么问题,你可以从思想、态度、观点,甚至包括对法国政府的看法,然后右边的雨果,你们也别闲着,你们也可以相互讨论一下,把握雨果的思想,想一想记者会提出什么问题?现在咱们可以开始讨论了。

“面对面”活动开始,先请记者发问,可以任选一位雨果来问(两组同学)。

问题设计:a、你作为一个侵略者政府统治下的公民,在当时的环境下,你真的象当时的爱国青年所说的,真的不爱国吗?在您的盛名下,您真的不害怕政府加害与你吗?(正义为重,个人为轻,正因为我爱法国,所以我不希望法国灿烂的历史上留下一点点灰暗的痕迹,圆明园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

)b、作为一个法国人,你没有站在法国人的角度,而是站在世界人民的角度,为一个来自东方的艺术而主持公道,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你?难道你真的不怕吗?2、采取写一封短信的方式,把你对雨果的评价、对他的感情写在纸上。

(教师巡回指导,时间不要过长)导引:想问一问同学们,雨果之所以可贵,你们认为最可贵的地方在哪里?可贵在正直无私,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板书:正直无私)他能够把政府和人民分开来看。

(2)我们想一想,雨果站在世界文明的高度,手握文明和野蛮的标尺,义正严词,对侵略者的行径,进行了批判,雨果痛心了,雨果为文明的消失而感到痛心,雨果愤慨,雨果为侵略者的行径而感到愤慨,那么,我们刚才与雨果展开了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我相信雨果这种崇高的人格魅力,已经在大家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