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教育制度的确立
第二节
职业教育形成和过去
(二)职业教育的制度化
1.壬寅癸卯学制 •1902年7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实业教育才从制度 上被正式确定。 •1903年修正《钦定学堂章程》,推出《奏定学堂章程》,至此 实业教育从学制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 这两章程史称“壬寅癸卯学制”。
2.壬子癸丑学制 •1913年8月,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实业教育令”,规定“实 业教育以教授农、工、商必需之知识与技能为宗旨。”也就在8 月汇总各学校章程,制定了“壬子癸丑学制。”
第二节
职业教育形成和过去
–1882年建立的上海电报学堂 –1887年建立的广东水陆师学堂 –1898湖北武昌设立农务学堂 –1901年广东设立了商务学堂 –1902年山西创办农技学堂
几个特点:
——企业与附设职业学校同步建设 ——政府积极支持、干预职业教育 ——从军事、科技向实业发展 ——从沿海相对开放和经济先行的地区起步
第二节
职业教育形成和过去
(四)近现代重要的职业教育思想
1.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主张
张之洞(1837-1909)清末洋务教育的代表人物。
重要观点: “利民之事,以农为本,以工为用,中国养民 急务,莫过于此”; “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
第二节
职业教育形成和过去
2.张謇“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教育观点 张謇(1853-1926)是近代著名民族实业家,杰 出的职业教育实践家。
第二章 职业教育的发展
目录
•
1 2
3 4
职业教育的起源 职业教育的形成和过去 职业教育现状及其经来自 职业教育的发展第二节
职业教育形成和过去
三、中国职业教育制度的确立
(一)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开端
早期的实业学堂主要有: •1866年福建马尾船政局附设的船政学堂,次年附设机器学堂。 1868年,福建船政学堂已由绘事院、管轮学堂、驾驶学堂、艺 圃四部分组成。 •1867年,成立制造枪械的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机械学堂,为本 局培养技术人才。 •1879年创立的天津电报学堂,1881年建立的天津水师水堂, 1886年建立的天津武备学堂
第二节
职业教育形成和过去
• 2.壬戌学制
• 1922年11月1日,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学 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 • 学制规定,小学酌情设职业预备教育,中学视需要设职业科
,大学及专门学校设专修科。
• 3.《职业学校法》
• 1933年1月,国民政府公布《职业学校法》; • 1935年6月,国民政府颁布《修正职业学校规程
第二节
职业教育形成和过去
(三)中国职业教育的独立研究与发展
1.中华职业教育社 •1917年5月6日,黄炎培联合教育界、实业界、政界知名人士蔡 元培、严修、张謇、梁启超等42人在上海发起组织的“中华职 业教育社”。 •该社为解决国家“最重要、最困难的生计问题”,从教育入, 开展职业教育宣传、推广、改进等项工作,并出版刊物《教育 与职业》,提出“劳工神圣”、“双手万能”的口号。它标志 中国职业教育由模仿到独立研究。
重要观点: 日本的振兴“不在兵,而在教育”,中国要复兴民族, “图存救亡,舍教育无由。” “苟欲兴工、必先兴学” “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见解。 “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
第二节
职业教育形成和过去
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1891-1946)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重要观点: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 做合一”,“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 的中心。” 应该是“供人生需要”,“达 民之情、遂民之欲”,“解放人类”的教 育。 “教学做合一”、“劳力与劳心结合” 才能求得“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