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患者健康教育手册第二册·疾病知识山东省立医院肾内科2011目录肾病综合征03急性肾衰竭04慢性肾衰竭06糖尿病肾病09高血压肾病12狼疮性肾炎 15紫癫性肾炎17急进性肾炎20蛋白尿待查22尿路感染25慢性肾小球肾炎28小血管炎31肾病综合征1、什么是肾病综合征?因多种肾脏病理损害所致的严重蛋白尿及其引起的一组临床表现,最基本的特征是大量蛋白尿(≥3.5g/d),常伴有低白蛋白血症(≤30g/L)、水肿、高脂血症。
2、肾病综合征有哪些并发症?主要的并发症有感染、血栓、营养不良、肾损伤等。
3、为什么需要进行肾穿刺?由于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不同的临床-病理类型的肾小球疾病所组成,各种疾病的治疗用药、病程均不一样,必须根据不同疾病遵循不同的治疗方案,肾穿刺病理检查有助于澄清患者的临床-病理类型。
4、怎样治疗肾病综合征?①降尿蛋白,主要药物是糖皮质激素、细胞毒类药物、免疫抑制剂;②卧床休息为主,有利利尿,减少感染,但应保持适度床上及床旁活动,疾病缓解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防止血栓形成;③应进清淡、易消化、半流质饮食,摄入优质蛋白1g/(kg·d),低脂饮食,可摄入鱼油、燕麦、米糠等降脂,水肿时禁用腌制食品,少用味精、食碱,每日摄取食盐2~3g,切忌急骤利尿,应缓慢减轻水肿;④控制血压<140/90mmHg,减少并发症,保护肾功能;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需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疾病;⑥按时复诊,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加减药量、停药、延长用药时间。
5、肾病综合征的预后怎样?不同临床-病理类型的肾病综合征预后差别较大,早期体检发现、早期规范治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保护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急性肾衰竭1、什么是急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是肾脏本身或肾外原因引起肾脏泌尿功能急剧降低,机体内环境严重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等。
2、急性肾衰竭的病因是什么?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和各自的病理生理特点,可分为肾前性如失血、休克、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急性循环衰竭等,肾性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大面积挤压伤等,肾后性如完全性尿路梗阻等。
3、急性肾衰有哪些临床表现?患者的临床表现根据病因、病情轻重及病期等而有不同,通常为:①血肌酐、尿素氮突然明显上升;②尿量明显减少或出现其他有关肾功能急性减退的症状,如消化、心血管、神经、血液、呼吸等系统的相应症状;③酸中毒、高钾血症等电解质异常;④少尿期通常为1~4周,以后尿量逐渐增加,通常持续1~3周,多尿期可能出现感染等并发症,之后肾功能基本恢复,进入恢复期;一部分患者尿量并不减少,预后相对较好。
4、怎样治疗急性肾衰竭?①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②营养支持疗法;③保持出入量平衡;④纠正电解质和酸碱代谢紊乱;⑤治疗其他系统出现的症状;⑥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⑦定期复查肾功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5、急性肾衰竭的预后怎样?急性肾衰竭是临床危重病,其预后与原发病性质、患者年龄、原有慢性疾病、肾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无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并发症等因素有关。
慢性肾衰竭1、什么是慢性肾衰竭?任何疾病,如能使肾单位发生进行性破坏,则在数月、数年或更长的时间后,残存的肾单位不能充分排出代谢废物和维持内环境稳定,因而体内逐渐出现代谢废物的潴留和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肾内分泌功能障碍,此种情况称之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2、慢性肾衰竭的病因是什么?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等和继发性肾脏疾病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狼疮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等。
3、慢性肾衰竭是尿毒症吗?慢性肾衰竭按照肾小球滤过率的损害程度分为5期:1期 GFR正常或升高,伴肾脏损害,2期轻度GFR下降,伴肾脏损害,3期中度GFR下降,4期重度GFR下降,5期肾衰竭,即尿毒症。
4、慢性肾衰竭有什么表现?5、怎样治疗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1、什么是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发病机制复杂,包含众多因素参与,是起始于糖代谢障碍所致的血糖过高,在一定遗传背景以及一些相关的获得性危险因子参与下造成的,患者机体存在极其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阶段比其他肾病治疗更加棘手。
糖尿病可损伤肾脏所有结构,但只有肾小球硬化症与糖尿病有直接关系,被称为糖尿病肾病。
2、如何筛查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增加是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征之一,是其主要诊断依据;发病时间确定的Ⅰ型糖尿病,起病5年后进行MA筛查;Ⅱ型糖尿病确诊时同时进行检查;尿蛋白对诊断糖尿病肾病不具特异性,应排除其它可能引起蛋白尿的原因。
3、怎样护理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严格控制血糖,出现微量蛋白尿限制蛋白饮食(0.8g /kg·d);•临床肾病期严格控制血压,同时低蛋白饮食(0.6g /kg·d)+开同,甚至<0.6g /kg·d;•尿毒症期饮食治疗效果差,需行肾脏替代治疗,保证营养;•微量蛋白尿期为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了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是具有可逆转性的极佳窗口。
4、加重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子有哪些?•血糖控制不佳•血压控制不佳•高蛋白摄入•血脂异常•吸烟5、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控制范围是多少?•伴有蛋白尿患者的理想血压是控制在125 /75mmHg;•并发神经病变或大血管病变者控制在130 /80mmHg;•尿蛋白定量≤1g /24h者血压控制在≤ 130 /85mmHg;•尿蛋白定量> 1g /24h者血压控制在≤ 125 /75mmHg。
6、糖尿病肾病患者控制血糖的注意事项是什么?•注意定期监测血糖,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有助于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肾功能不全时,肾脏对胰岛素的排泄减慢,胰岛素的用量可能相应减少;•密切监测血糖,以防发生低血糖;•低血糖急救不宜使用橙汁,因橙汁含钾较高。
7、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监测的频率和目标是什么?•血糖监测频率: *1型糖尿病患者:≥3-4次/天;使用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的2型糖尿病患者:≥1-4次/天;血糖控制良好者: 1天-2天/周;•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4.4-6.1mmol/L ;非空腹血糖: 4.4- 8.0mmol/L。
8、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哪些?(一)急性并发症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本症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常见于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代谢控制不良、伴发感染、严重应激状态、胰岛素治疗中断以及饮食失调等情况。
2.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
本综合征多见于老年患者。
由于严重高血糖症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而致昏迷、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3.乳酸性酸中毒。
糖尿病合并乳酸性酸中毒的发生率不高,但病死率很高。
大多发生在伴有肝、肾功能不全,或伴有慢性心肺功能不全等缺氧性疾病患者,尤其是同时服用苯乙双胍者。
(二)慢性并发症1.心血管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并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
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糖尿病患者中,冠心病约占一半。
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2.糖尿病脑血管病。
糖尿病脑血管病以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脑病最为常见,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腔隙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等。
由于糖尿病高血压发生率甚高(20%~60%),亦可发生出血性脑病。
3.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患者眼的各部位均可出现病变,如角膜异常、虹膜新生血管、视神经病变等,糖尿病患者青光眼和白内障的患病率高于相同年龄非糖尿病患者。
4.糖尿病肾病。
大约20%~30%的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
其中一部分进展为终末期肾病。
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不仅标志着早期肾病的存在,而且极大地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危险性,因此应予以高度重视。
5.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严重者可致足溃疡,甚至截肢。
6.糖尿病骨关节病。
糖尿病骨关节病的发生率约为0.1%~0.4% ,主要系神经病变所致,感染可加重其损伤。
7.糖尿病与口腔疾病。
糖尿病患者机体对细菌的抗感染能力下降,口腔颌面部组织及口腔内的牙龈和牙周组织易发生感染,可引起齿槽溢脓、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
高血压肾病1、什么是高血压肾病?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良性小动脉肾硬化(又称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和恶性小动脉肾硬化,并伴有相应临床表现的疾病。
2、高血压肾病的临床表现:(1)重度水肿水肿常为首发症状,呈全身性明显水肿,指压有凹陷。
严重患者可并有胸水、腹水,当胸水、腹水较多时可引起呼吸困难、脐疝或腹股沟疝。
高度水肿常伴尿少、高血压、轻度氮质血症。
(2)大量蛋白尿大量蛋白尿是肾病综合征最主要的表现,尿蛋白定性多为++ ~ ++++,成人每日尿蛋白排泄≥3.5g/d,大多为选择性蛋白尿。
(3)低蛋白血症血浆蛋白下降,血清白蛋白<30g/L,严重者不足10g/L。
(4)高血脂症血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均明显增高。
3、高血压肾病的病情分期:Ⅰ期——微量白蛋白尿期:以尿中白蛋白排泄率异常为特征.肾功正常,尿常规蛋白阴性Ⅱ期——临床蛋白尿期:以尿常规蛋白阳性、24h尿蛋白定量>0.5g为特征,肾功能正常Ⅲ期——肾功能不全期:以Ccr 下降、SCr升高为特征。
分非透析期和透析期(尿毒症期)非透析期:Ccr在80~10ml/min,133μmol/L<Scr<707μmol/L透析期(尿毒症期):Ccr<10ml/min.Scr>707μmol/L 4、高血压肾病的饮食:(1)改变饮食习惯:在医生的指导下对自己的饮食进行分析,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2)控制热量供应:合适的热量应该根据病情决定,一般以维持理想体重为标准。
由于这类患者往往有脂质代谢紊乱,所以减少脂肪摄入不但有助于控制热量,而且还能改善代谢紊乱。
(3)低盐、高维生素饮食:高血压肾病患者应控制食盐的摄入,避免盐腌食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尤其是B 族维生素,对调节体内代谢有益,必要时可服用维生素补充剂。
(4)蛋白质摄入:患者应根据肾功能状况决定蛋白质摄入量,无明显肾功能损害时,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每日50g左右;如果出现血肌酐、尿素氮等明显异常,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减少为每日20~40g。
5、高血压肾病的十项行为保健:(1)高血压肾病患者不宜长时间伏案疾书,因为这样会使大脑过于紧张,极易诱发血压升高。
(2)起床宜缓慢,早晨醒后不应立即下床,先仰卧片刻,活动一下头颈部和上肢,以适应起床时的体位变化。
(3)切忌屏气用力排便,否则有引发脑出血的危险。
大便时蹲位易疲劳,坐便最适宜。
(4)早餐宜清淡,如1杯牛奶或豆浆、1个鸡蛋、1片面包。
(5)晚餐宜少,以七成饱为宜,不要只吃干饭,应配些汤类或粥类。
(6)坚持晨练,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不宜剧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