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花艺与茶道心得体会范文

花艺与茶道心得体会范文

花艺与茶道心得体会范文
插花是一门艺术,泡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心态,都是与
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只要用心去体会,便会收获许多。

插花课上了解了花的品种,许多诗人喜爱菊花,看重的是它历尽
风霜而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

杜甫曾说“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元稹说得更直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

”这两句诗抒
写了自己的爱菊之情,盛赞菊花的坚贞品格。

花也有自己的精神,了解
的花不同个性。

插花的方法也是各种各样,插花艺术虽与雕像、盆景、造园。


筑等艺术学科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其自己的特点。

插花特点时间
性强,随意性强,装饰性强,总之插花艺术是最接近生活环境、最容
易被人们所接受的一种美化方式,一种艺术修养及文化娱乐的活动。

插花的选材也很重要,考虑的是插花的目的和用途,还有个人喜好与
创作风格选择花材。

选择花材是创作的开始,是艺术构思的过程,所
以不是盲目的。

插花的历史很是悠长,日本花道起源于中国,不仅流派众多,花
型有特色,技艺高妙,而且活动面很广,其国内上下和世界各地,都
有日本花道各大流派的分支机构,随起源与中国,但却演化成日本大
和名族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并且早已走向世界。

中国的插花种类,按照不同的容器、应用方式和特别形式,有瓶式、盆式、筒式、野味式、挂掉式、盆景式等。

中国插花艺术在汲取
各国,各地区插花艺术的精华中,逐渐成熟起来。

花艺茶道中茶文化是必要的,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
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


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

全世界有一百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

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
术享受来推广。

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

中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

茶的种类各式各样,茶树适合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属气候温顺,雨量充沛,湿度高,光照适中,土壤胖沃的地方。

中国茶叶产量许多,产地覆盖20个省区。

茶叶采集后必须进行的特定加工,包括揉捻、发酵、干燥等,这些步骤决定了各类茶叶在色、香、味、形的质量。


为产地品种和制作方法的不同,各地出产了许多茶叶品种。

依据制造
方法和质量,大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
茶和花茶类。

泡茶是一门技艺,品茶则是一种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享受,先说泡茶。

泡茶看似简单.其实大有讲究。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泡茶有一段
十分生动的描写:贾母、宝玉、黛玉等一行来到栊翠庵,妙玉亲手泡
茶待客,她为贾母用旧年积存的雨水泡了“老君眉”,盛在五彩小盖
盅里;而对宝玉、黛玉、宝钗更是另眼相待.泡茶用的水竟是“五年前
收的梅花上的雪,装入瓮中埋入地下,今夏才开的”。

茶具则全是古
代的珍玩,其讲究的水准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茶叶,是确保冲泡好茶
的物质基础。

不同的茶叶具有不同的滋味和功效,因此每人可依据自
身的喜好与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茶叶。

茶叶的用量与用水要有一定
的比例,否则冲泡出来的茶汤过浓过淡都不相宜。

水,是茶叶滋味和
内含有益成分的载体。

茶的色、香、味和各种营养保健物质,都要溶
于水后,才能供人享用。

清人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情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
八分耳。

’因此好茶必须配以好水。

茶具,能保持茶叶的香与味,衬
托出茶叶的色与形,而且其本身往往还有艺术欣赏价值,因此是泡茶
时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

尤其是用茶待客时,就更必须精心选择茶具,以体现对客人的热情和尊重。

茶具的种类许多、特点各异,常用的有
瓷器茶具、紫砂茶具、玻璃茶具等。

瓷器茶具有白瓷和青瓷等品种,
它不吸水,传热、保温性适中,白瓷茶具还能准确地反映出茶汤的色泽,其外观常绘有各种色彩的图案和纹饰。

无论是白瓷还是青瓷,都
极有观赏价值。

紫砂茶具质地致密坚硬,但有一定的透气性,因此能
保持茶的本色,夏天也不易变质,紫砂茶具传热缓慢,既不会烫手,
又利于保温;尤其是造型千姿百态,艺术价值极高,近年来成了茶人和
收藏者的新宠。

玻璃茶具价廉、透明,用来冲泡银针、碧螺春等名优茶,茶叶经浸泡后,在水中舒展、翻滚的情景,可一览无遗,极具观
赏性。

说品茶。

“品”字包含品评、鉴赏、认真体验茶给人带来的精神
和物质享受的意思。

唐人写的的“七碗茶诗”说:“一碗喉吻润,二
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壮骨轻,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眼习
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对饮茶的体验
可以说达到极致。

除了第一碗是生理体验外,其余的均是心理感受,
七碗茶喝过,他已经飘飘欲仙了。

品茶大致包括闻香、辨形、观色、品味四个环节。

闻香分为干嗅、热嗅和冷嗅。

即先嗅干茶,干茶有的清香,有的
甜香,有的焦香,应在冲泡前进行。

热嗅是冲泡后嗅茶汤的香气,花
茶除了茶香外,还有不同的天然花香。

冷嗅则在茶场冷却后进行,这
时可以嗅到原来被芳香物掩盖着的其他气味。

辨形是观看茶叶在冲泡后的形状变化,茶经水浸泡。

逐渐恢复了
鲜叶的原始形状,一些原料细嫩的名优茶,芽叶在茶汤中亭亭玉立,
婀娜多姿,有的茶冲泡后,芽叶在杯中沉浮起落,上下翻滚,煞是好看。

观色主要是欣赏茶汤的颜色。

茶汤随着茶叶内含物质的渗出,会
持续改变颜色,常是由浅入深;不同的茶类又会形成不同的颜色。

有的
黄绿,有的橙黄,有的浅红,有的暗红等等。

同一种茶叶,因为使用
不同的茶具和冲饱用水,茶汤也会出现色泽上的差异。

宋代贵白茶,
使用黑色茶盏,以衬托茶色,这种因茶择具的做法,也推动了茶具生
产和制作工艺的发展。

品味是通过舌的味觉器官来感受茶的美妙趣味。

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滋味,如有的浓烈,有的清和,有的鲜爽,有的醇厚,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总而言之,我想说的是,花艺与茶道学习让我可以相信漂亮,创造自信,感悟生活,感恩生命。

花艺与茶道心得体会【2】
花语芬芳,茶语弥香。

茶花与茶道课开启了一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心灵宁静的大门。

插花艺术起源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起源于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起源于人们对生命的诠释。

插花在我国已走过近2000年的历史,兴盛于唐,普及于宋,鼎盛于明,渐衰于清。

近代因为战乱等因素,基本消灭,直到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繁荣,插花又回到宽敞人民的生活当中。

插花不是简简单单的花卉组合,而是要求以情动人,神形兼备,将插花者的对生命的理解,对艺术的诠释,融入花卉当中。

成功的插花作品,不仅仅是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第一感觉,更重要的是赋予花卉生命感。

讲求意境的体现,紧凑之中略有空白,给人留下想象空间。

插花是一项及艺术,知识,审美,情感于一身的艺术活动。

在插花实践课上,老师给我们现场展示了三角形插花,细致的讲解,流畅的动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老师的那句话:“艺术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将插花艺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髓一语道破!在同学们的赞叹声中,外型简洁,安定,大方的插花作品呈现在我们眼前,非洲菊,百合,蒲苇,牵牛花,玫瑰花等几种不同的花卉经过老师的完美组合变得是那么的富有生机与生命感!蒲苇叶的三角形插法在这充满东方色彩的作品中增添了典型的西方欧式元素。

简洁,大方,给人以安定,宁静的感觉。

在课上许多同学也开始在动手做着插花,虽然不是很熟练和完美。

但是同学们脸上露出来的快乐欢乐的笑是最动人的笑。

不是枯燥的课本,不是死板的知识,是亲近大自然的欢乐和幸福。

老师用相机拍下
着动人的瞬间。

记录的是同学们的幸福瞬间,是我们的欢乐瞬间!
没有考试的压力,没有什么担心忧虑,插花可以说是为我们当代
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舒缓心灵的机会和平台。

我们许多人的心灵都是烦
躁的,在各种各样的压力之下不得不是这样,升学,考研,就业,生存,等等。

我们许多人都在追求着许多,但是不知不觉都是失去了许多。

许多人看重的往往都是这门课我能得多少分数,等得多少学分。

在大学,我能得到多少荣誉,等得到多少赞赏,能为我的就业得到多
少证书和保证,我们忘记了关心我们的内心,忘记了停下足步给自己
的心灵做一次缓冲和洗涤。

虽然简简单单的插花课在大学的全部课程中,在许多人看来不是
很受重视,但是在我看来,这门课很有意义,我们应该更多的关心关
心我们的内心,关爱我们的心灵,在和别人激烈的竞争中,停下足步
看看自己,感受一下被我们遗忘了很久的自然,遗忘了很久的花花草草,遗忘了很久的与自然与万物共生的关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