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司法考试宪法重点法条(3)

司法考试宪法重点法条(3)

司法考试宪法重点法条(3)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重点法条」第七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四十五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第八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缺位的时候,由副主席继任主席的职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缺位的时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都缺位的时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在补选以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暂时代理主席职位。

「相关法条」本法第80~82条。

「意思分解」有关国家主席的知识点,应注意:1 任职资格与连续任职限制(第79条第2、3款)。

2 国家主席的职权全系荣誉性、象征性职权。

3 重点掌握国家主席的继任与代理(第84条)。

本条在2000年与1998年律考中出现两次,望大家注意。

第三节国务院「重点法条」第八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相关法条」本法第86~92条。

「意思分解」有关国务院的规定是《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中的司法考试重点,应予重视。

1 国务院的性质与法律地位(第85条)。

2 国务院由七类人组成(第86条),其中“各部部长”包括了央行行长。

这七类人也正是国务院全体会议的全体成员(第88条)。

3 国务院常务会议由四类人组成(第88条第2款),其中有三类人有连续任职限制(第87条第2款)。

4 重点掌握第89条国务院的各项职权,尤其是第(十三)~(十六)项。

5 国务院实行首长负责制(第86条第2款、第90条)。

6 注意审计机关在谁的领导下行使审计监督权(第91条第2款)。

7 国务院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关系(第92条)。

「不要混淆」考生在作题时最难搞清楚的是国务院的两项职权第89条第(十五)、(十六)项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类似职权第67条第(二十)项,以及与全国人大的类似职权第62条第(十二)、(十三)项的区别。

请读者找出以上各项规定,自己动手总结三者之异同,方能记忆长久。

第四节中央军事委员会「重点法条」第九十四条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

「意思分解」注意谁向谁负责第五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重点法条」第九十五条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由法律规定。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设立自治机关。

自治机关的组织和工作根据宪法第三章第五节、第六节规定的基本原则由法律规定。

「相关法条」本法第96~111条。

「意思分解」《宪法》第三章第五节是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规定,其中以下几个条款应值得注意:1 第96条的第2款,即乡级人大不设常务委员会;2 第97条,应记住直接选举的适用范围;3 第98条,是宪法修正案第11条的内容,前文已有表述;4 第99条第2款、第104条、第107条第3款及第108条规定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地方政府的职权,望与第62条、第67条及第89条比较记忆。

第六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重点法条」第一百一十二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第一百一十三条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中,除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代表外,其他居住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族也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

第一百一十四条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相关法条」本法第115~122条。

「意思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宪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司法考试传统重点。

我们拟在这里详细分解评述。

1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乡不是民族自治地方。

2 民族自治机关指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行使同级一般行政区域地方国家机关职权和同时行使自治权的国家机关,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第112条)。

为保证国家司法制度的统一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不是民族自治机关,不行使民族自治权。

自治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在第113、114条上,务求掌握。

3 民族自治权只需注意以下重点:(1)民族立法自治权:①制订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请注意其立法程序;②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对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请注意《民事诉讼法》第17条。

(2)财政经济自治权:①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②在国家的计划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议事业;③对外贸易自主权:开辟对外贸易口岸、开展边境贸易等;④对本地方的各项开支可以制定补充规定和具体办法;⑤执行税法方面的优待。

(3)教育、科学、文化、卫生自治权。

(4)人口政策自治权。

(5)组织公安部队自治权(第120条)。

(6)语言文字权。

(7)培养和招收民族干部自治权。

对于本部分内容,还请参见《民族区域自治法》,本法2001年经修订,需要注意。

该法重点法条有:第2、15、16、17、19、20、46、47条。

司法考试宪法的基本理论第一部分宪法学基本理论一、宪法的特征(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就在于宪法的根本法属性,即它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法律的法律”,是母法。

将宪法与同一法律体系之下的普通法律相比较而言,宪法有如下三个特征: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的是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宪法的内容涉及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等各方面的重大的原则性问题,涉及国家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及根本任务问题。

其内容具有根本性、宏观性和全面性的特点。

而普通法律所规定的内容只涉及国家生活或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的问题,它是宪法某一方面规定或某一项规定的具体化,其内容具有具体和微观的特点。

2、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①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或立法基础。

②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普通法律严格①制定和修改的机关往往是依法特别成立的,而并非普通的立法机关。

②宪法的修改与普通法律的修改在提起主体和通过程序上不一样。

如在我国宪法的修改的提案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

在通过程序上,我国宪法规定,修改宪法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而普通法律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全体代表或委员的过半数通过即可。

(二)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①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②从历史上看,宪法或宪法性文件最早是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为了确认取得的权利,以巩固胜利成果而制定出来的。

③从宪法的基本内容来看,即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基本权利的有效保障,其中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居于支配地位,规范国家权力的有效行使也是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不受侵犯。

(三)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宪法与民主紧密相联,民主主体的普遍化,或者说民主事实的普遍化是宪法得以产生的前提。

而且基于宪法在整个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根本法地位,以及宪法确认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可以说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二、宪法的分类(一)资产阶级学者的宪法分类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1)提出者:英国学者J·蒲莱士1884年在牛津大学演讲时首先提出。

(2)分类标准: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3)定义:成文宪法是指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有时也叫文书宪法或制定宪法,其最显著的特征在于法律文件上既明确表现为宪法,又大多冠以国名。

17、18世纪自然法学派提出社会契约论是成文宪法最重要的思想渊源。

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1791年法国宪法是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

不成文宪法指不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而是散见于多种法律文书、宪法判例、宪法惯例的宪法。

不成文宪法的最显著特征在于,虽然各种法律文件未被冠以宪法之名,但却发挥着宪法的作用。

英国是典型的不成文宪法的国家。

英国的宪法性文件包括:《权利请愿书》(1628年);《人身保护法》(1679年);《权利法案》(1689年);《王位继承法》(1701);《国会法》(1911年);《国民参政法》(1918年);《男女选举平等法》(1928年);《人民代表法》(1969年)2、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1)提出者:英国学者J·蒲莱士在《历史研究与法理学》一书中首先提出。

(2)分类的标准:法律效力以及其制定修改的程序(3)定义:刚性宪法是指制定、修改的机关和程序不同于一般法律的宪法。

一般又三种情况:制定或修改宪法的机关不是普通的立法机关,而往往是特别成立的机关制定或修改宪法的程序严于一般立法程序特别的机关依据特别的程序制定修改柔性宪法是指制定、修改的机关和程序与一般法律相同的宪法。

3、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协定宪法(1)分类的标准:制定宪法的主体不同(2)定义钦定宪法是指由君主或者以君主的名义制定和颁布的宪法。

如1814法国国王路易十八颁布的宪法、1848年意大利洒丁尼亚王亚尔培颁布的宪法、1889年日本明治天皇颁布的宪法、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

民定宪法是指由民意机关或者由全民公决制定的宪法。

协定宪法是由君主与国民的代表机关协商制定的宪法。

如1215年英国的《大宪章》、法国1830年宪法。

4、其它分类方法现代资产阶级学者根据形式上的标准,对宪法作了各式各样的分类。

主要分为近代宪法和现代宪法、平时宪法和战时宪法、君主宪法和共和宪法、原始宪法和派生宪法、以序言开头的宪法和不以序言开头的宪法等等。

(二)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宪法分类马克思主义宪法学家根据国家的类型,根据宪法的阶级本质的不同,把宪法区分为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和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