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源系统
•
(2)在充放电时,电解液密度发生 变化,主要是由于正极板的活性物质 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因此要求正极 板处的电解液流动性要好。 (3)蓄电池放电终了时,极板上尚 有70%~80%的活性物质没有起蓄电池的静止电动势
蓄电池的静止电动势是指蓄电池内部 工作物质的运动处于静止状态(不充电也 不放电)下的电动势,静止电动势可用直 流电压表或万用表直接测量。
•
(4)新蓄电池在储存中可能有一部 分极板硫化,充电时容易过热,所以 初充电选用的电流较小,充电分两个 阶段进行。
•
(5)初充电接近终了时,如果电解 液密度不符合规定,应用蒸馏水或 密度为1.40g/cm3的稀硫酸进行调整, 再充电2h,直至蓄电池单格端电压 上升到最大值,并在2~3h内不再增 加。
•
图2.28 整流板
•
4.前后端盖
前后端盖是交流发电机的安装基础, 用来固定定子、支承转子总成并封闭内部 构造.
•
5.电刷与电刷架
电刷的作用是通过滑环给励磁绕组提 供电流。
•
6.带轮和风扇
发电机由发动机通过其前端装的带轮 带动。
•
拆装交流发电机 操作一 拆卸交流发电机 ① 拆下固定电刷组件的两个固定螺钉。 ② 拆下连接前后端盖的紧固螺栓。 ③ 拆下带轮。 ④ 分离前端盖与转子。
•
当电解液密度上升到最大值,也在 2~3h内不再增加,并产生大量气泡, 电解液呈“沸腾”状态时,蓄电池 已充满电,应切断电源,以免过充 电。
•
(6)新蓄电池充满电后,应以20h 放电率放电,如3-Q-90型蓄电池以 4.5A电流连续放电至单格电压1.75V, 然后按补充充电的电流值充足,再 以20h放电率放电。如果第二次放电 时蓄电池容量不小于额定容量的 90%,则可进行一次最后的充电, 便可送出使用。
•
二、蓄电池的充电方法
1.定电压充电
在充电过程中,加在蓄电池两端的充 电电压保持恒定不变的充电方法,称为定 电压充电。
•
图2.15 蓄电池并联充电连接图
•
2.定电流充电
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其充电电流保 持恒定不变的充电方法,称为定电流充电。
•
3.脉冲快速充电法
•
蓄电池的充电 蓄电池的充电有初充电、补充充电、 去硫化充电和循环锻炼充电4种。
•
2.隔板
为避免正、负二极板彼此接触而导致 短路,正负极板间用绝缘的隔板隔开。
•
3.电解液
电解液的作用是与极板上的活性物质 发生电化学反应,进行电能和化学能的相 互转换。
•
4.外壳
蓄电池外壳用于盛放电解液和极板组。
•
5.蓄电池盖
蓄电池盖用来封闭蓄电池,有硬质橡 胶盖和聚丙烯塑料盖两种。
•
6.联条
•
操作二 清洗蓄电池 操作三 修理蓄电池各零部件
1.外壳
(1)直观检查法。 (2)渗透法检查。 (3)试灯法检查。
•
2.极板 3.隔板 4.极桩和联条
•
操作四 组装蓄电池 将修理好的正、负极板相互交错插在 一起,在极板间插入隔板。 将组装好的各极板放入蓄电池槽中, 其松紧应适中,然后在其上装上防护板, 再装上蓄电池盖。
•
第一部分表示串联的单格蓄电池数。 第二部分表示蓄电池的类型。 第三部分表示蓄电池特征。 第四部分表示蓄电池的额定容量。 第五部分表示蓄电池的特殊性能 。
•
2.进口蓄电池的型号
从不同国家进口的蓄电池均根据进口 国标准生产,这些标准有LEC国际(国际 标准)、BS(VBS系列英国标准)、DIN (PZS系列德国标准)、JIS(日本标准)、 BCI(美国标准)等。
•
课题五 交流发电机的结构 一、交流发电机的功用和类型
交流发电机是汽车的主要电源之一, 它与电压调节器互相配合工作,其主要任 务是对除起动机以外的所有用电设备供电, 并向汽车上的蓄电池充电。
•
我国交流发电机的型号如下。
•
第一部分为产品代号。 第二部分为电压等级代号。 第三部分为电流等级代号。 第四部分为设计序号。 第五部分为变型代号。
1.蓄电池的正确使用 2.蓄电池的维护
•
二、蓄电池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1.蓄电池常见的外部故障及其排 除方法
(1)容器破裂。 (2)封口胶裂纹。 (3)极桩螺栓和螺母腐蚀。 (4)蓄电池爆炸。
•
2.蓄电池常见的内部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1)极板硫化。 (2)自行放电。 (3)极板短路。 (4)极板活性物质脱落。
•
(4)发电机过载时,协助发电机向 用电设备供电。 (5)蓄电池相当于一个大电容器, 能吸收电路中出现的瞬时过电压,保 护电子元件,保持汽车电气系统电压 的稳定。
•
二、蓄电池的结构
1.极板
极板是蓄电池的核心,在蓄电池充、 放电过程中,电能与化学能的转换就是通 过正、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与电解液中的 硫酸进行电化学反应来实现的。
•
⑤ 拆下后端盖外的防护罩。 ⑥ 拆下定子绕组与整流器的连接螺钉。 ⑦ 拆下整流器与后端盖的连接螺钉。 ⑧ 零部件的清洗。
•
操作二 组装交流发电机 ① 组装交流发电机各零部件之前,先 将轴承填充规定型号的润滑脂(1~3号复 合钙钠基润滑脂或2号低温润滑脂),填充 量以轴承空间的2/3为宜。 若过量则易溢出,溅到滑环上会导致 电刷与滑环接触不良。
•
图2.9 高率放电计
•
2.用专用检测仪检测端电压
图2.11 奥迪轿车蓄电池检测
•
3.大负荷放电测试蓄电池端电压
图2.12 SVAT-40型检测仪
•
课题三 蓄电池的充电 一、蓄电池的充电设备
1.硅整流充电机
•
图2.13 硅整流充电机外形图
•
2.快速充电机 3.充电电源
•
图2.14 充电电源
•
蓄电池的维修 在蓄电池的常见故障中,有的不需要将 蓄电池解体即可排除,如极板硫化不严重时, 可以采用去硫化充电的方法排除故障。 而有些故障发生在蓄电池内部,必须把 蓄电池解体,方可排除故障,如极板上活性 物质脱落(需要换极板)、极板拱曲等。
•
操作一 解体蓄电池
1.拆除联条 2.除去封口胶 3.取出极板组
•
(3)用高率放电计检查各单格的放 电情况,要求蓄电池的各单格电池电 压基本一致。 (4)将蓄电池与充电机相连。 (5)将加液孔盖拧紧,擦净蓄电池 表面,便可使用。
•
操作三 去硫化充电法 操作四 循环锻炼充电法
•
课题四 蓄电池的维修
蓄电池的维修包括蓄电池的正确使用、 日常维护和修理。
一、蓄电池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一、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1.蓄电池的放电
•
图2.3 蓄电池的放电过程
•
2.蓄电池的充电
图2.4 蓄电池的充电过程
•
由蓄电池充放电时的化学反应过程, 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1)蓄电池在放电时,电解液中的 硫酸逐渐减少,水逐渐增多,电解液 密度减小;蓄电池在充电时,电解液 中的硫酸逐渐增多,而水逐渐减少, 电解液密度增大。
•
图2.7 电解液液面高度的检测
•
操作三 电解液密度的检测
图2.8 检测蓄电池密度
•
对于刚进行过强电流放电或刚加过蒸馏水的蓄电池,不宜进行电解液密度测量。因为 此时电解液混合不均会使测量结果不准。电解液密度应根据地区、季节不同来选择,过高、 过低都将影响蓄电池的容量。
•
操作四 端电压的检测
1.用高率放电计检测单格电池的 端电压
联条用于连接蓄电池各单格,采用纯 铅制作。
•
7.极桩
蓄电池各单格电池串联后,两端的正 负极桩穿出电池盖,用于连接外电路。
•
8.防护板 9.加液孔盖 10.封口料
•
三、蓄电池的型号和选用
1.国产蓄电池的型号和规格
按照JB/T 2599—1993《起动型铅蓄电 池标准》的规定,国产蓄电池的型号共分 为3段5部分,其排列及含义如下。
(1)检查蓄电池外壳是否有裂纹、 破损漏电解液。 (2)检查蓄电池极桩是否松动、表 面是否有氧化物。
•
(3)检查蓄电池加液孔盖(普通铅 蓄电池)是否畅通。 (4)检查蓄电池单格小盖(普通铅 蓄电池)密封胶是否干裂。
•
操作二 电解液液面高度的检测
1.玻璃管检测法 2.液面高度指示线检测法 3.液位镜检测法
•
认识蓄电池
(1)各零部件的装配特点及相互关 系。 (2)外部联结式蓄电池和穿壁联结 式蓄电池的结构特点。 (3)观察正、负极板组的结构组成 及它们的异同点。
•
(4)观察隔板的安装方法及各类隔 板的特征。 (5)观察加液孔盖的结构特点。 (6)观察壳体的结构特点。
•
课题二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就是化学能和电能 的相互转化。
•
② 将前端盖、风扇、半圆键和带轮依次 装到转子轴上,并用螺母紧固。
③ 将整流板、定子绕组依次装入后端盖。 ④ 将两端盖装合在一起(注意两端盖的 相互位置),并按要求拧紧连接螺栓。
•
⑤ 装好后端盖防护罩。 ⑥ 装好电刷组件。 ⑦ 装复完毕后,用手转动驱动带轮, 检查转动是否灵活自如;再用万用表检测 各接线端子间的电阻值是否符合要求。
•
静止电动势可用式(2.1)计算。 Ej = 0.84+ρ25℃
•
2.蓄电池的放电特性
图2.5 蓄电池的放电特性
•
由此可见,蓄电池在放电终了有如下 特征。
(1)单格电压放电至终止电压(以 20h放电率放电,单格电压降至 1.75V)。 (2)电解液密度降至最小许可值 (约1.11g/cm3)。
•
3.蓄电池的充电特性
图2.6 蓄电池的充电特性
•
可见,蓄电池在充电终了时(充足电) 有如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