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二十二)语言文字运用(词语辨析语病修改语句复位标点符号)(含解析)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二十二)语言文字运用(词语辨析语病修改语句复位标点符号)(含解析)

限时练(二十二) 语言文字运用(词语辨析·语病修改·语句复位·标点符号)(建议用时:4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近一段时间,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一批短视频应用爆红,成为这两年最流行的一种新文化形态。

这些短小的表演以模仿流行歌曲等的“秀”作为基础,形式________,花样繁多,虽瑕瑜互见,但却成为现在最流行的大众文化的一部分。

它通过片断式、瞬间性地“表演式”展开生活记录,表达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短小的片断并不追求很深的意义,而注重某种片刻的“感觉”。

比如今天很多人常挂在嘴边的“爽”或“萌”。

这当然说不上是高雅的趣味,( ),其中________出来的活力不容小觑。

它所表现的一些积极内容、所传播的“正能量”,能够与主流文化相兼容,也能让青少年群体________,对他们的社会认同起到积极作用。

文化史上历来有“文”“野”之分:一方面,文艺精致化提升的功能是极为重要的;另一方面,草根文化的滋养和丰富也________。

“文”要提升“野”,“野”要丰富“文”,这样的规律是文化和文艺发展的必然。

1.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随意表现乐此不疲至关重要B.灵活表现乐此不疲不可或缺C.灵活展现喜闻乐见至关重要D.随意展现喜闻乐见不可或缺解析:“随意”,指任凭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灵活”,善于随机应变。

“展现”,显现出;展示。

“表现”,表示出来。

“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喜闻乐见”,形容很受欢迎。

“至关重要”,要紧关头是不可缺少的。

“不可或缺”,比喻一点也不能缺少。

答案:D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它确实已经是一种突然兴起并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B.因为这种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确实已经突然兴起C.但这种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确实已经突然兴起D.因为这已经是一种突然兴起并确实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解析:通读材料后,不难发现,括号内和前句的关系首先是转折关系,其次根据句式一致性,前文“它说不上是……趣味”,故衔接句应为“但确实是……现象”。

答案:A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通过片断式、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表达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B.它通过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片断式表达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C.它通过片断式、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体现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D.它通过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片断式体现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解析:画线的句子中,有两处错误。

“片断式”“瞬间性”都是对“生活记录”特点的描述,应是“生活记录”的定语,放在“生活记录”的前面;故排除B、D两项。

“表达”与“追求”搭配不当。

“体现”与“追求”更搭配。

排除A项。

答案:C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毋庸讳言,在习惯了刷屏浏览点点戳戳的生活之后,很多人都感慨“书太难读”,似乎以前啃艰涩的大部头小说却甘之如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阅读,绝不仅仅是一个信息获取的过程,更关乎人的精神趣味。

正如一句名言,“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未经筛选的信息同样不值得读。

而这,恐怕就是读屏与读书的区别所在。

换而言之,虽然数字化浪潮带来了阅读场景的深刻改变,但通过读书沉淀思想进而形成系统思维的人生成长规律不会变。

曾经,电视的到来引发了人们对“沙发土豆”的深刻担忧,而身处“读屏时代”,比蜷缩沙发带来的“肢体萎缩”更危险的,无疑是“大脑萎缩”:思维在光怪陆离中变得僵化,在众声喧哗中变得无知。

习惯了“数字阅读”的跳跃、零碎和浮光掠影,( )。

数字化浪潮中,“会阅读”是一种能力。

对于读过万卷书的一代人来说,再去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或许是一种讽刺。

但事实证明,我们不得不重新去认识和讨论阅读的意义。

当然,我并不是一个反对科技进步的保守派,我非常愿意看到科技推动进步力量的成长,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科技的副作用保持警惕。

“能阅读”和“会阅读”是两个概念,我们的生活让前者保持了趣味性,而能塑造和培养我们的思维和精神的后者,却推动了文明的进步。

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应回归数字化阅读的本质属性,并对其进行辨析,从而使自己不至于在网络信息的汪洋大海中迷失。

B.我们年轻人,更应该坚持认真阅读,坚持经典阅读,从而使自己的知识更有系统和深度。

C.我们应该树立数字时代的“大阅读观”,注意给深思考、深阅读留下空间。

D.我们或许更需要回归传统阅读的节奏、系统与静心思考,找寻那些日渐退化的思维能力。

解析:从上文“思维……僵化”以及成语“浮光掠影”可推出答案。

答案:D5.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安史之乱后,和尚的口语记录更加流行,于是乎有了“语录”这个名称,“语录”就成为一种著述体了。

B.“士”和“民”这两个等级的分界不像先前的严格和清楚了,彼此的分子在流通着,上下着。

C.黄山谷却在《再次杨明叔韵》一诗的“引”里郑重地提出“以俗为雅,以故为新”,说是“举一纲而张万目”。

D.再说后来的小说和戏剧,有的雅人说《西厢记》诲淫,《水浒传》诲盗,这是“高论”。

解析:A项,表特定称谓;B项,表着重指出(强调);C项,引号中内容被作为作者的话,与例句引号相同;D项,表否定可看作反语。

答案:C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前者让我们对生活保持趣味性,而后者却能打造我们的思维和精神,推动文明的进步。

B.前者保持了生活对我们来说的趣味性,而后者却能塑造我们的思维和精神,推动文明的进步。

C.前者让我们的生活保持趣味性,而后者却能塑造我们的思维和精神,推动文明的进步。

D.前者让我们的生活保持了趣味性,而后者却能在我们的思维和精神进行塑造的过程中,推动文明的进步。

解析:A项,“打造……思维和精神”搭配不当;B项,“生活对我们来说的趣味性”主客颠倒;D项,“在……过程中”成分残缺,改为“在对……进行塑造的过程中”。

答案:C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尽管我们大部分人不会自诩富翁,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如今的生活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代都要奢侈得多。

这种奢侈生活所仰赖的基础是人类对自然资源几近败家的________,而现在这一基础早已岌岌可危。

自启蒙时代以来,人类形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然观,( ),被人类开发、管理和使用是其________的宿命。

当20世纪的科学技术服务于这种自然观时,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和影响也________。

土壤浸泡在化肥中、流淌在管道中的水以及各种形态的化石能源促进了人类物质的进步和人口的提高,又在科技迅猛发展、人口爆炸的情况下沦为以发展、进步、时尚、效率为名,最大限度榨取自然的手段和工具。

事实上,城市化的进程已催促着我们从田野走进流水线和格子间,那么,我们可曾记得,已有多久没有踩过雨中的乡间泥地,在泥土的芬芳中避开钻出地面的蚯蚓,和突然蹦上岸边的蛤蟆。

当你将自己关闭在城市的鸽子笼中,________等待着快递和外卖上门的时候,你可还愿意回归朴素的生活?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消费毋庸置疑一发不可收故步自封B.消耗毋庸置疑一发不可收拾足不出户C.消耗颠不可破一发不可收足不出户D.消费颠不可破一发不可收拾故步自封解析:“消耗”,(精神、力量、东西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渐渐减少。

“消费”,泛指开销,耗费。

从语境来看,应选“消耗”。

“毋庸置疑”,指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

“颠不可破”,比喻言论、学说等牢固可靠,永远不会被驳倒推翻。

结合语境,应选“毋庸置疑”。

“一发不可收”,指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继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

易与“一发而不可收拾”混淆,前者含褒义,后者往往含贬义。

此处应选“一发不可收拾”。

“故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足不出户”,脚不跨出家门。

根据语境,应选“足不出户”。

答案:B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然被认作被征服和利用的对象,人为割裂人类与其之间的联系B.无视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人为割裂人类与自然的联系C.人为割裂人与自然的联系,将自然当作被征服和利用的对象D.人为地破坏和利用自然环境,将自然看作是人类的附庸物解析:从前面的语境来看,这句话的陈述对象仍然是“人类”,因此排除A项;“人为地破坏和利用自然环境”与后文内容重复,排除D项;整段文字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B项“无视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强调的更多是自然,故B项不恰当。

答案:C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浸泡在化肥中的土壤、流淌在管道中的水以及以各种形态的化石能源促进了人类物质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B.土壤浸泡在化肥中、水流淌在管道中以及各种形态的化石能源促进了人类物质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C.浸泡在化肥中的土壤、流淌在管道中的水以及各种形态的化石能源促进了人类物质的进步和人口的提高D.土壤浸泡在化肥中、流淌在管道中的水以及各种形态的化石能源促进了人类物质的进步和人口的提高解析:“土壤浸泡在化肥中”与后文“流淌在管道中的水”结构不协调,前句要修改为“浸泡在化肥中的土壤”;“促进”与后面的“提高”不搭配,应将“提高”改为“增长”。

答案:A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面对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众多遗址,如果仅仅依靠历史记录或偶然发现来寻找是不够的。

即使发现了一些遗址,也大多________,难以从整体上和空间上了解古人的社会生活。

( )特别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航空航天的发展则为空间遥感提供了基础。

随着数据获取越来越便捷,多源影像被综合应用于考古研究。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的物体,还能穿透至地下进行深层次的探测。

我国遥感考古技术应用较晚,开始主要服务于重大工程建设。

比如,20世纪60年代修建三门峡水库时,考古工作人员利用航空照片对库区古代遗址、墓葬的分布进行分析。

2006年,我国启动京杭大运河申请世界遗产名录工作,但这项工作并非________。

困难之一是目前运河的不少踪迹已经从地面上消失了,只留下保存在地下的遗址。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证明大运河的存在、走向?这时,遥感技术便可以________。

科学家根据遥感数据,________地制定了大运河遗址的生态保护措施。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穿透至地下进行深层次的探测。

B.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扩展到地下深层次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