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1知识点汇总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分别为(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用符号Q(或q)表示.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
3. 电子所带电荷量的数值(e=1.60×10-19)C,这个电荷量叫做元电荷。
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单位,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元电荷正由此而得名.电荷量不能连续变化。
4. 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核外有带(负电)的电子.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的数量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数量一样多,所以整个原子对外较远位置表现为中性。
5. 通过摩擦的方式实现电子的转移,从而使物体带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6. 当一个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不带电的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与带电体带(异号)电荷,远离的一端与带电体带(同号)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这种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7.通过接触的方式,实现(电子)的转移,使电荷重新分布,从而使物体带电,这种带电方式叫接触起电。
8. 物体带电实质是(电子)的得失,即通过摩擦的方式、接触的方式、静电感应的方式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9. 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10. 思考题今天我路过一处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运汽油!”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答:汽油是易燃物质,当用塑料桶装运汽油时,由于在运输过程中,汽油不断与桶壁摩擦,使塑料桶带电.又因塑料是绝缘物质,桶上的电荷不易传递与转移,从而使桶上的电荷越积越多.当桶上的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放电现象,放电产生的火花会引燃汽油,造成火灾或烧伤事故.所以,加油站有此标语.11. 两个完全相同的小金属球,它们所带电荷量之比为5∶1,它们在相距一定距离(带电小球皆可视为点电荷)时相互作用力为F1,如果让它们接触后再放回原处,此时相互作用力变为F2,则F1∶F2可能为( )。
A .5∶2B .5∶4C .5∶6D .5∶912.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特殊形式的物质——(电场)发生的,电荷的周围都存在(电场).13. 电场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其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电场力)的作用。
14. 在电场中某位置放一试探电荷q ,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F 与其电荷量q 的(比值)称为电场中该点的电场强度.15. 电场强度是(矢)量,规定(正电荷)受力的方向为该点的场强方向,如电荷为负,则该点的场强方向为其受力方向的(反方向)。
16. 电场中某一点处的电场强度E 是(唯一)的,E 的大小和方向与放入该点的试探电荷q (无关),它决定于产生电场的源电荷及其空间位置,电场中每一点对应着的电场强度与是否放入试探电荷(无关)。
17. 在同一空间里,如果有几个静止电荷同时产生电场,那么空间某点的场强是各场源电荷单独存在时在该点所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
18. 在电场中画出的一系列从正电荷出发到负电荷终止的曲线(或直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电场)方向相同,这些曲线(或直线)就叫(电场F 1=k 5Q 2r 2,F 2=k 3Q ·3Q r 2故F 1∶F 2=5∶9.带异种电荷时:F 1=k 5Q 2r 2,F 2=k 2Q ·2Q r 2 故F 1∶F 2=5∶4.线)。
19. (电场)是客观存在的,而(电场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场强大小和方向而人为引入(画出)的一簇(假想)曲线。
20. 电场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即电场方向.电场线的(疏密)反映电场强度的大小.静电场中电场线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止于无穷远或(负电荷),它不是闭合曲线,通常也不是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任意两条电场线不(相交)也不相切。
21. 电场中各点电场强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电场就叫(匀强电场)。
22. 匀强电场的电场线:一组疏密程度(相同)的平行直线.例如,两个等大、正对且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金属板间的电场中,除边缘附近外,就是匀强电场.23. 静电力做功的特点:在任何静电场中,静电力对运动电荷所做的功只与始点和末点的(位置)有关,而与电荷运动路径无关。
24.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能叫(电势能)。
25.静电力对电荷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少,减少的电势能等于静电力所做的功;静电力对电荷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增加的电势能等于克服静电力所做的功。
26.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静电力)把它从该点移到零势能位置时所做的功。
27. 电势能是(标量),但有正负,其正负反映比零电势能大还是小。
28. 电势能具有相对性,它的大小与(零电势点)选取有关.通常把电荷在离场源电荷(无限远处)的电势能规定为零,或把电荷在大地表面上的电势能规定为零。
29. 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用字母φ表示.电势实质上是该点与零电势点之间的电势差。
30. 电势是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在那一点所具有的(电势能)。
31. 电场中某点的电势是相对的,它的大小和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在物理学中,常取离场源电荷(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在实际应用中常取大地的电势为零。
32. 电势φ是表示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电场中某点的电势φ只由(电场)本身决定,而与在该点是否放有电荷、所放电荷的电性及电荷量均无关。
33. 电场线指向电势(降低)的方向,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34. 对正电荷,电势越高电势能(越大);对负电荷,电势越高电势能(越小)。
35. 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叫做(等势面)。
36. 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电场力(不做功);电场线一定处处与等势面(垂直);电场线总是从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相邻等势面间距越小电场强度(越大),即等势面分布的疏密可以描述电场的强弱.37. 电场中两点间电势的差值叫做(电势差),也叫电压。
38. 有一个带电荷量q=-3×10-6 C的点电荷,从某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电荷克服电场力做了6×10-4 J的功;从B点移到C点,电场力对电荷做了9×10-4 J的功.求A、C两点间的电势差,并说明A、C两点中哪点的电势较高?39. 在电场中有A、B两点,它们的电势分别为φA=-100 V,φB=200 V.把电荷量q=-2.0×10-7 C 的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还是克服电场力做( )功,做了()功。
解:电荷从A移动到B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为:WAB=qUAB=(-2.0×10-7)×[(-100)-200] J=6.0×10-5 J计算得出WAB>0,所以是电场力做正功.答案电场力做正功 6.0×10-5 J40.在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电场强度与这两点沿电场方向的距离的(乘积),即UAB =( Ed )。
解析U AB=φA-φB=W ABq=-6×10-4-3×10-6V=200 VU BC=φB-φC=W BCq=-9×10-43×10-6V=-300 V上两两式相加得:φA-φC=200 V-300 V=-100 V所以,A、C两点的电势差为-100 V,A、C两点中C点的电势较高.41. 导体中(包括表面)没有电荷(定向移动)的状态.静电平衡是导体中的电荷在外电场的电场力作用下重新分布,从而产生感应电荷,感应电荷在导体中形成的电场(抵消)外电场的结果。
42. 处于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场强为(零),但表面场强不为零;导体表面上任一点场强方向与该点表面(垂直),电场线与导体表面(垂直);导体是个等势体,导体表面是等势面;导体上的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并且在导体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的密度(越大)。
43. 由于导体尖端的电荷密度很大,附近的电场很强,可以大到使周围空气分子电离的程度.电离后所带电荷与导体尖端的电荷符号相反的粒子,由于被吸引而奔向尖端,与尖端上的电荷中和,这相当于导体从尖端失去电荷,这个现象叫做(尖端放电).44. 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的电场强度为零.把电学仪器和电子设备的外面套上金属网或金属皮,仪器和设备就会因其所在处的场强为零而不受外电场的影响,这就是(静电屏蔽)。
45. 电容器充电结束后,电路中(无)电流,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叫电容器的电压,其中一个极板上的电荷量叫做电容器的(电荷量)。
46. 电容器始终与电源相连,(电压)不变;电容器充电后与外电路断开(电量)不变。
47. 当带电粒子的初速度方向垂直于电场方向进入匀强电场后,所受的合外力不变,产生的加速度恒定,做(匀变速曲线)运动,类似于平抛运动。
48.电场的基本性质:一是具有力的性质,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是(电场强度E),通过电场强度可以计算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力F=qE;二是具有能的性质,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是(电势φ),通过φ可以计算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Ep=qφ.另外,要掌握电势差的概念U AB及电场力做功的计算W AB=qUAB,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W AB=EpA-EpB。
作业2知识点汇总1.能把电子从(正极)搬运到(负极)的装置,就是电源.它是使导线两端保持一定的电势差的装置。
2. 导线与电源连通后,导线内部很快形成沿导线切线方向的电场,这个电场是由(电源)、(导线)等电路元件所积累的电荷共同形成的.尽管这些电荷也在运动,但有的流走了,另外的又来补充,所以电荷的分布是稳定的,电场的分布也不会随时间变化.这种由稳定分布的电荷所产生的稳定的电场,称为(恒定电场)。
3. (大小)、(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叫恒定电流。
4. 电流的微观表达式为I=(nqSv)。
推导:如图所示,AD表示粗细均匀的长为l的一段导体,其两端加一定的电压,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沿导体定向移动的速度为v,设导体的横截面积为S,导体每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为n,每个自由电荷的电荷量为q。
5. 从微观上看,电流决定于导体中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电荷量、定向移动的速度,还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6. 三种速率的区别:①形成电流的速率等于(光速),电路一接通,导体中的电子立即受到电场力作用而定向移动形成电流.②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其大小与(电流)有关,一般的数量级为10-5m/s③电子热运动速率,任何微观粒子都做无规则运动,其速度与温度有关,在常温下金属中自由电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平均速率约为1×105 m/s.7. 电解液导电与金属导体导电不同,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只有(自由电子),而电解液中的自由电荷是(正负离子),运用I计算时,q应是同一时间内正负两种离子通过某横截面的电荷量的(绝对值)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