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常见报警原因
心电监护的常见报警原因及处理
内科一
N2:孙艳艳 No:魏纤纤
心电监护的报警原因
主
要
内
如何应对报警
容
如何看待监护仪报警
每次报警你都会重视吗?
冯维姣,管文倩,张冬 梅,心电监护仪使用中 的常见报警原因分析 护士进修杂志,
2015,7, 25(14)
美国加州旧金山大学的研究显示,在五个成人重症监护病房里250万个 报警器在31天内运行过程中,产生了88.8%的误报警
SPO2监测注意事项
(1)根据患者年龄及身材大小选择合适的血氧探头 (2)不要将SPO2传感器放在有血压袖带或动、静脉置管的 肢体上 (3)至少每2小时检查一次末梢循环情况和每4小时变换一 次传感器位置 (4)SPO2监测波幅显示良好,若波幅低说明传感器的位置 不好,应予调整
血压报警原因
1.测血压不可靠或时间延长 1)病人移动、发抖或痉挛 2)心律失常,极快或极慢的心率 3)血压迅速变化 4)严重休克或体温过低 5)肥胖或水肿病人
ECG报警原因
2.心电波形杂乱
(1)自信号输入端的干扰,如:病人运动,心电极片失效, 心电导联老化,接触不好
(2)将滤波模式打到“监护”或者“手术” (3)检查零地电压,一般要求在5V以内,地线要良好接地 (4)机器内部的干扰,如:心电极屏蔽不好等,应更换配 件
心率失常报警
心律失常的报警
室早:频发、多形、联率、成对、成串、R-on-T 短阵室速 室上速(设置频率、连续室上性搏动的个数) 漏搏 长间歇(设置间歇时间) 不规则心率 起搏器未捕获/不起搏
2.呼吸监护不适用于活动振幅度很大或呼吸运动不 明显的病人,因为可能导致错误的报警
减少错误报警
正确粘贴电极片,做好皮肤准备 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洁皮肤 每天或按需更换电极片 预防电极片引起的皮肤损伤:芦荟胶、水性皮肤保护剂
等
仪器自身异常报警
导线未连接好(检查导线有无中间断裂、老化、打折) 电源不足(检查蓄电池充电) 设备故障
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室速、窦性停搏、极度心动过速、极度 心动过缓等
严重低血压/高血压 严重低氧:SPO2
心电报警原因
1.ECG无波形显示“电极脱落”或“无信号接收”
1)导联模式,五导模式用了三导的接法,肯定无波形
2)检查所有心电导联外接部位。
3)如心电显示波形通道显示“无信号接收”,则表示心电 测量模块与主机通讯有问题,关机再开机后仍有此提示,需 与供应商联系。
血压报警原因
5.血压过高 1)血压袖带捆绑过紧或过窄 2)病人烦躁 3)血管活性药物瞬间进入过多的量 4)病人病情发生变化,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呼吸原因报警
呼吸信号不准
监测时常遇见呼吸波形振幅过低,计数不准
解决方法: 水平安放RA和LL,对角安放RA和LL
1.应避免将肝区和心室处于呼吸电极的连线上, 这样就可 避免心脏覆盖或脉动血流产生的伪差,者 对于新生儿特别重要
谢谢聆听
23
“报警疲劳”
当人们处于频繁报警的环境中,会出现知觉超负荷, 从而对报警失去敏感性,对报警反应延长或错过报警
监护仪平均报警种类从1983年6种增加到了2011年的 40种。很多患者的死亡归咎于报警疲劳
2013美国重症监护 护士学会(AACN) 实践警戒
正确认识报警
监护仪常见高优先级有报警哪些?
避免常见的干扰
润湿丰富 的导பைடு நூலகம்糊
电极片选择
光洁的导联线接头
一般每24小时更换一次电极片 不能使用过期或重复使用一次性电极片
病人自身
避免常见的干扰
安静,稳定的病人状 态
侧翻、起卧、 运动的干扰
总结
报警不应关闭,但可关闭某些单项 音量早晚应有所不同,勿过轻过响 所有的报警都应查看和处理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心率失常报警
原因 病情变化 设置不当,起搏心率 干扰
处置
识别报警严重程度,通知 医生,按医嘱处置
对有起搏器的患者应能 识别起搏信号
解除干扰
SPO2报警原因
1)传感器位置安装不到位或病人出现剧烈运动 2)强光环境对信号的干扰:当强光照射到血氧探头上时, 可使关接收器偏离正常范围,测量不准 3)末梢循环差:如:休克、手指温度过低、应用血管活性 药物、贫血,都会导致被测部位动脉血流减少,使测量不准 或测不出 4)同侧手臂测血压或同侧侧卧压迫:影响脉冲 5)涂指甲油:会影响光的透过,导致测量困难
血压报警原因
2.袖带太松或漏气 1)袖带导气管以及各个接头处,通过漏气检测可判 断 2)病人模式选择不对,若用成人袖带但是监护仪病 人类型使用的是新生儿
血压报警原因
4.血压过低 1)血压袖带捆绑过松或过宽 2)降压药物量应用过大 3)血管活性药物未泵入血管 4)病人侧卧位,在上面的上肢测血压 5)病人病情发生变化,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