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腊八粥
*红色加粗字体是生字
①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là)八粥(zhōu),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nì)腻的感觉呢。
(反问、排比)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yàn)三口以上的唾(tuò)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chí)大匙朝嘴里塞灌呢!(拟人)
②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一个人进进出出
....灶房,看到
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
..了,但他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③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jiǎo)和(huo)。
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chóu)了。
④“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表示话没有说完)
⑤“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
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⑥“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⑦“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
⑧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nāng)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拟人)
⑨“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
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⑩“是啊!孥(nú)孥说得对。
”
⑪“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⑫“噗......”锅内又叹了声气。
八儿回过头来了。
⑬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⑭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zhǒng)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心理描写)“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⑮“呃(è)......”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⑯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
他曾见过跌进黄焖(mèn)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
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áo)粥时常见的事。
⑰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
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hè)。
⑱“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gāng)里的脏(zāng)水。
⑲“枣子同赤豆搁(gě)多了。
”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⑳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21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在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
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一)生字
là
部首:月笔画:十二画
组词:腊八粥、腊月、腊八
形近字辨析及组词:鹊(喜鹊)惜(珍惜)猎(猎人)
zhōu
部首:弓笔画:十二画
组词:腊八粥、白粥
形近字辨析及组词:弱(弱小)
nì
部首:月笔画:十三画
组词:细腻、肥腻
yàn
部首:口笔画:九画
组词:咽下、吞咽
形近字辨析及组词:烟(烟花)
chí
部首:匕笔画:十一画
组词:汤匙、匙子
形近字辨析及组词:提(提示)题(题目)
jiǎo
部首:扌笔画:十二画
组词:搅和(huo)、搅拌
形近字辨析及组词:觉(睡觉)
chóu
部首:禾笔画:十三画
组词:浓稠、稠粥
形近字辨析及组词:绸(丝绸)调(空调)
zhǒng
部首:月笔画:八画
组词:肿胀、红肿
形近字辨析及组词:种(种子)冲(冲浪)
áo
部首:灬笔画:十四画
组词:熬粥、熬夜
形近字辨析及组词:傲(骄傲)遨(遨游)
hè
部首:衤笔画:十四画
组词:深褐、褐色
形近字辨析及组词:喝(喝水)渴(口渴)
gāng
部首:缶笔画:九画
组词:染缸、水缸、鱼缸
形近字辨析及组词:缺(缺点)虹(彩虹)
zāng
部首:月笔画:十画
组词:脏水、弄脏
形近字辨析及组词:桩(树桩)
多音字
yān (咽喉) jìn (干劲)咽 yàn (咽下)劲 jìng (刚劲)yè(呜咽)
(二)作家简介
沈从文(1902年—1988年),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
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璇若等,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
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代表作品《边城》、《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等。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
2.本文突出了什么样的主题?
本文围绕八儿等待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景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八儿与母亲的对话描写表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盼以及喝粥的满足。
流露出八儿与母亲之间浓浓的亲情。
(四)一课一练
1.看拼音,写词语。
hē zhōu xì nì bǎn lì tāng chí()()()()
jiān áo shuǐ gāng kuài zi dǎ jiǎo
()()()()
2.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B.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C.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D.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3.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2)妈妈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
()(3)“是啊!”孥孥说得对。
()(4)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4、按要求写句子。
(1)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呢?(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枣子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
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本文的作者是沈从文。
()(2)课文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等的描写,表现了“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3)本文的主人公是给八儿熬粥的爹妈。
()
答案:
1.喝粥细腻板栗汤匙煎熬水缸筷子打搅
2.A
3.(1)心理描写(2)动作描写(3)语言描写(4)心理描写
4.(1)筷子摆成十字。
(2)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不能设什么法来反抗。
(3)虽然枣子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但是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