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考试题型:单选40×1,填空18×1,名解6×3,问答6、8、10三题,共计100分一、名词解释1、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进行临床诊断、疾病治疗以及生物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
是核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特点:分子、靶向)2、核素: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级状态的原子。
3、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
4、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所处的核能状态不同的原子。
5、半衰期:指放射性核素由于衰变其数量和活度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又称物理衰变期。
6、湮灭辐射:β+衰变产生的正电子具有一定动能,能在介质中运行一定距离,当其能量耗尽时可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结合,转化为两个方向相反、能量各为0.511MeV的γ光子而自身消失。
7、动态显像:在显像剂引入人体内后,迅速以设定的显像速度动态采集脏器的多帧连续影像或系列影像。
8、阳性显像:又称“热区显像”,指显像剂主要被病变组织摄取,而正常组织一般不摄取或摄取很少,在静态影像上病变组织的放射性比正常组织高而呈“热区”改变,如心肌梗死灶显像等。
9、负荷显像:又称介入显像,指受检者在药物或生理性活动干预下所进行的显像,又可称为介入显像。
10、本底当量时间:接受核医学检查的病人所受的辐射剂量相当于在一定时间(几月或几年)内受的天然本底辐射的剂量。
11、确定性效应:研究对象为个体。
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
12、随机效应:研究对象为群体。
指辐射效应发生的概率与剂量相关的相应,不存在具体阈值,意味着低的辐射剂量也可能造成伤害。
13、凉结节:称为低功能或无功能结节,结节显像剂分布降低,多见于甲状腺囊肿。
14、热结节:称为高功能结节,结节显像剂分布增高,多见于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
15、可逆性缺损:为负荷显像心肌分布缺损或稀疏,静息或延迟显像填充或“再分布”。
见于可逆性心肌缺血。
16、固定缺损:运动和静息显像都存在分布缺损而没有变化为固定缺损,多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瘢痕和冬眠心肌。
17、灌注—代谢不匹配:心肌灌注显像稀疏、缺损区,葡萄糖代谢显像示18F—FDG摄取正常或相对增加,是局部心肌缺血但存活的有力证据,是PET诊断“冬眠”心肌的标准。
18、灌注—代谢匹配:心肌灌注显像稀疏、缺损区,葡萄糖代谢显像示18F—FDG摄取呈一致性稀疏或缺损,是局部心肌无存活或为瘢痕组织的标志。
19、反向运动:又称矛盾运动,指心脏舒张时病变心肌向中心凹陷,收缩时向外膨出,与正常室壁运动方向相反。
是诊断室壁瘤的特征影像。
20、SUV:标准化摄取值,SUV描述的是FDG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摄取的情况。
SUV 作为PET显像中定量分析参数,在诊断各种疾病,由其在定量比较中有重要价值。
21、亲骨性肿瘤:最易发生骨转移的原发恶性肿瘤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常以骨转移为首显症状,称为亲骨性肿瘤。
22、代谢性骨病:一组以骨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骨质疏松症、骨软化症、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畸形性骨炎及肾性营养不良综合征等。
23、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骨显像的特征性表现是管状骨骨皮质显像剂摄取对称性增浓,呈“双轨征”改变,多见于肘以下的前臂骨和膝以下的下肢骨24.、交叉性小脑失联络征: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异常显像中最常见的类型,即在大脑原发病灶的对侧小脑同时出现血流灌注的减低,常见于慢性脑血管病。
25.、传能线密度(LET):直接电离粒子在其单位长度轨迹上消耗的平均能量,是选择或评价治疗用放射性核素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指标。
二、填空及选择1.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铀的天然放射性,放射性活度(A):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量,单位:贝克Bq。
2.α衰变本质:释放α射线即氦原子核3.β衰变本质: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4.γ衰变本质:光子流。
5.衰变常数是反映核素衰变速率的特征参数。
6.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由于衰变其数量和活度减少一半所需时间,用T1/2表示。
T1/2=0.693/λ(会计算)7.当量计量的国际制单位是希沃特(Sv)。
8.SP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9.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实践正当化、放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的限值。
10.外照射防护的措施:时间防护、距离防护、设置屏蔽。
11.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应在其体内的放射性活度降至于400MBq/30毫居方可出院,以控制患者家庭与公众人员可能受到辐射。
12.甲状腺摄131I试验13.大多数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摄131I率极高,且部分患者可见摄131I高峰提前的现象。
14.甲状腺静态显像显像剂:99m TcO4-15.131I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异位甲状腺或甲状腺转移灶。
16.心肌血流灌注显像显像剂为99m TC—MIBI。
17.正常断层显像分为:短轴断层影像、水平长轴断层、垂直长轴断层。
18.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在显示心肌灌注断层影像的同时,还可观察室壁运动,获得众多心功能参数。
19.靶心图:应用专用软件将短轴断层影像自心尖部展开所形成的二维同心圆图像。
20.心肌代谢显像的葡萄糖代谢显像,显像剂为18F—FDG21.PET/CT常用于肿瘤显像的显像剂:18F—FDG22.少部分恶性肿瘤在葡萄糖代谢显像中可表现为较低甚至无显像剂摄取。
如黏液腺癌、支气管肺泡癌、肝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及前列腺癌。
23.骨显像:显像剂为99m TC—MDP24.亲骨性肿瘤: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常以骨转移为首显症状,因此这三种肿瘤也常被称为“亲骨性肿瘤”25.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可以较X线检查提前3~6个月发现转移病灶。
26.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特征性表现:“炸面圈”样改变27.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骨显像特征性病变为:“双轨征”28.肺灌注显像的适应症(之一):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与疗效判断29.肾动态显影剂:肾小球过滤型显影剂是99m TC—DTPA30.上尿路梗阻的常用利尿剂:速尿(呋塞米)31.ACEI介入试验能有效诊断和鉴别肾血管性高血压(RVH),最常用的是卡托普利32.正常肾图a、b、c三段a段:反映肾动脉的血流灌注量b段:主要与肾有效血浆流量和肾小球分泌功能有关c段:主要与尿路通畅程度和尿流量有关33.异常肾图的类型:急剧上升型、高水平延长线型、低水平延长线型、阶梯状下降型急剧上升型:常见于急性上尿路梗阻、急性肾性肾衰竭低水平延长型:常见于肾功能严重损害、慢性上尿路梗阻、急性肾前性肾衰34.梅克尔憩室异常影像:多位于右下腹且和胃影同时显现35.唾液腺显像:两侧唾液腺摄取低下见于干燥综合征(SS)36.新生儿胆道疾病鉴别(不考问答)多见于先天性胆道闭锁和新生儿肝炎。
常用99m TC标记的化合物行动态显像,观察有无胆道、肠道排泄鉴别诊断,至少观察一天。
肠道内出现放射性可诊断为新生儿肝炎,持续未见放射性,给患儿口服苯巴比妥,连续7~10天,行动态显像,一天后肠道内仍无放射性,诊断为先天性胆道闭锁,出现放射性,诊断为新生儿肝炎37.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治疗特点:靶向性、持续性低剂量率照射、高剂量吸收38.131I属于发射β射线的核素39.131I治疗:既无抗甲状腺药物的副作用和疗程长的缺点,又避免了潜在的手术并发症。
但禁用于妊娠和哺乳的患者131I治疗甲亢的适应证:GD、TMNG、TA131I治疗甲亢的禁忌证:妊娠和哺乳的甲亢患者,计划在4—6月内怀孕的患者(不能遵守和执行辐射防护规定的患者)40.甲亢治疗方法的选择:甲亢治疗要考虑年龄、甲状腺大小、病情轻重、病程长短、有无并发症、是否在妊娠或哺乳期。
以及治疗费用、患者意愿、医疗条件等因素慎重选择治疗方法。
41.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滤泡癌。
42.DTC患者经手术切除和131I完全清除甲状腺后,血中的Tg应完全消失,或处于极低水平。
当其升高时,提示DTC复发或体内存在DTC转移灶43.TgAb:甲癌是否复发的指标三.问答1、核医学影像在医学中应用的特点和优势①优势:1)可同时提供脏器组织的功能和结构变化,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2)可用于定量分析;3)具有较高的特异性;4)安全无创;②核素显像的不足:1)对组织结构的分辨率不及其他影像学方法;2)任何脏器的显像都需使用显像剂。
2、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外照防护的措施①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1)实践的正当化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3)个人剂量的限值②外照防护的措施:时间、距离、设置屏障。
3、甲状腺(静态)显像的临床意义(1)异位甲状腺的诊断;(2)甲状腺结节的功能及性质的判定;(3)寻找甲状腺癌的转移灶;(4)在甲亢的应用;(5)判断颈部肿块与甲状腺的关系;(6)甲状腺炎的辅助诊断;禁忌症:妊娠、哺乳期禁用131I显像。
4、心肌灌注显像(1)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剂:99m Tc-MIBI(2)心肌灌注断层影像分为:短轴断层显像、水平长轴断层、垂直长轴断层(3)可逆性缺损:负荷显像放射性稀疏或缺损,静息或延迟显像放射性填充或再分布。
见于可逆性心肌缺血。
(4)固定缺损:负荷和静息(或延迟)显像均表现为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多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瘢痕和冬眠心肌5、心肌显像临床应用①冠心病心肌缺血:1)心肌缺血的诊断;2)冠心病危险度分级;3)冠心病的预测;4)冠心病治疗疗效的评价。
②心肌梗死:1)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2)急性胸痛的评估;3)知道溶栓治疗;4)早期预后评估。
③存活心肌的判断:1)疗效预测;2)预后估计。
6、PET/CT肿瘤运用的适应症(1)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治疗后再分期;(2)肿瘤治疗过程中疗效监测和治疗后疗效评价;(3)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4)肿瘤患者随访过程中监测肿瘤复发及转移;(5)肿瘤治疗后残余与治疗后纤维化或坏死的鉴别;(6)恶性肿瘤的预后评估和生物学特征;(7)肿瘤治疗新药与新技术的客观评价;(8)已发现肿瘤转移而临床需要寻找原发灶。
⭐7、骨显像的异常显像及临床意义(必考)(1)放射性异常浓聚:病灶部位显像剂的浓聚明显高于正常骨骼,呈放射性“热区”,见于恶性肿瘤、创伤及炎性病变等。
(2)放射性稀疏或缺损:表现为病变部位放射性分布明显减低或缺失,呈放射性“冷区”,较为少见,可见于骨囊肿、梗死、缺血性坏死。
(3)超级骨显像:放射性显像剂在全身骨骼分布均匀、对称性的异常浓聚,骨骼影像非常清晰,而双肾不显影,膀胱不显影或仅轻度显影,软组织内放射性浓度低。
与弥漫的反应性骨形成有关,见于恶性肿瘤广泛性骨转移。
(不考大题就可能考名解)(4)显像剂分布呈“混合型”:同一病人骨显像中既有“热区”,又有“冷区”。
部分骨病损中心呈明显放射性“冷区”,其周围表现为代谢活性增高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