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石家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羚羊木雕》(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河北省石家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羚羊木雕》(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羚羊木雕
课题羚羊木雕课时第二课时课型预习展示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人
导学2 学习目标:1、掌握批注符号及批注的主要内容。

2、能够根据批注说明为《羚羊木雕》做批注。

读学 15 读学任务:1、阅读批注材料,明确如何做批注,以及需批注的内容。

2、为《羚羊木雕》做批注。

读学要求:自己研读批注材料,对关键字词进行勾画
用双色笔在课本上进行批注
研学 10 研学内容:小组长组织组员讨论批注内容,对所展示部分内容的批注达成一致意见。

研学要求:①全体起立,小组内全员参与。

②一边讨论一边记录,并将记录内容外显到白板桌。

③小组长分配任务。

④组内1-2名同学布板,1-2名同学备展。

展学15 展学内容:《羚羊木雕》批注
展学要求:①体态大方,声音洪亮。

②批注内容丰富,字迹清晰。

③表述语言简练、流
畅。

知识链接
精读文本,圈点批注。

【请根据下面的总结,理解、掌握批注的知识,并在以后的读书中学会运用】:
笔墨追录;三言两语,生动传神。

随读随记,圈圈点点;心有所感,
①批注:
②形式:眉批(即批在书头上)、旁批(即批在句子旁)、尾批(即批在一段之后,相
当于评语)
③批注符号:“~~~”浪线(也叫曲线)划在文章优美语句下面。

(写作借鉴)
“○○○○”圈,标在文章的难词下面。

△△(着重号)标在句子关键词下面。

“——”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④批注内容★注释
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概念,立刻查工具书或参考书,把查询结果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这样,既帮助了理解,又有利于记忆,特别是为下次阅读扫清了障碍。

★提要
在读书时,边看边思考,然后用精炼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在段落之后。

便于把握文章的脉络,复习浏览时,可一目了然。

★抓关键词语
如《跳水》中的“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批注关联词“一……就……”,写出了水手们救人时急切的心情和快速的动作,表现了水手们勇敢的精神和高尚的品质。

★抓修辞手法
如《五彩池》中的“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批注:我喜欢这句话是因为它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池比作彩带,颜色特别好看;把水池比作镰刀、盘子、莲花和葫芦,形状千奇百怪。

这样一比喻,读着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抓标点符号
如《五彩池》中的“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批注:省略号写出五彩池的形状不仅仅是作者描述的这几个,还有很多,让我对五彩池的美丽产生更多的遐想。

★抓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精彩的描写
如《跳水》中的“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

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批注:爬到、钩住、挂、坐、扭和做等几个动词就写出了猴子的调皮捣蛋。

★抓疑惑之处
如《五彩池》中的“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


批注:这里红的、黄的、绿的、蓝的之间为什么不用顿号,而用逗号呢?是为了表达池水好看吗?
给文章批注,就是记录自己当时的读书体会。

习惯养成之后,读书理解能力会增强,读书兴趣就越浓,读书就成为一种有思考的行为了,加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