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常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1. 马克思主义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B. 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 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D. 有限和无限的关系参考答案: A题目详解:马克思主义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的,而具体科学是特殊的门类,所以两者关系就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2. 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看作( )。
A.是“历史的有力杠杆”B.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C.是“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尺”D.是“历史进步的最高标准”参考答案: AB题目详解:历史进步的最高标准---生产力;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变更;历史的有力杠杆,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学。
3.下列各项属于矛盾的同一性的有( )。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C.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D.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参考答案: ACD题目详解:矛盾的统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差异、相互排斥、相互克服。
4.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决定论( )。
A. 是承认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的理论B. 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C. 把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应用于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D. 既认为社会历史具有客观规律性,又反对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的观点参考答案: ABCD题目详解:辩证唯物主义---1、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2、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3、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4、辩证唯物主义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的实践性。
历史唯物主义---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3、社会历史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4、劳动发展史是揭开人类社会发展史奥秘的钥匙。
5、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6、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有反作用。
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
A. 人的自身需要B. 人类的共同利益C. 人的社会关系D.人的自然属性参考答案: C题目详解: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很显然,马克思是从C项“人的社会关系”,即社会属性而不是人的自然属性或其他特点给人的本质加以规定的。
6.社会意识( )。
A. 是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 由社会存在决定C. 具有相对独立性D. 在阶级社会里,某些形式具有阶级性参考答案: ABCD题目详解:社会意识的特点---是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由社会存在决定,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别注意在阶级社会,某些形式具有阶级性。
7.假象( )。
A. 是主观的B. 是客观的C. 容易使人产生错觉D. 也是本质的表现参考答案:BCD题目详解: 在哲学范围内,假象是客观的,是本质的否定表象。
假象客观地存在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如海洋如月亮会亮,"海市蜃楼"、动物受到刺激时的假死。
8.联系是指一切现象、事物( )。
A. 都有共同点B. 都没有确定的界限C. 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 都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参考答案:D题目详解: 联系是指一切现象,事物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9.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定了( )。
A. 剩余价值论B. 阶级斗争理论C.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问题D. 科学的实践观参考答案:D题目详解: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定了科学的实践观。
1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因为它( )。
A. 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B. 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C. 是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路线D. 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参考答案:ABCD题目详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路线。
1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界定的。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参考答案:A题目详解: 列宁对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感觉而存在,我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 )。
A. 实践性B. 科学性C. 革命性D. 开放性参考答案: A题目详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实践性1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地革命的反映论,它强调( )。
A. 人们在改造世界活动中认识世界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 认识有能动性,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参考答案: ABCD题目详解: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地革命的反映论,它强调:人们在改造世界活动中认识世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认识有能动性,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14.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包含思维和存在关系性质的有( )。
A. 自由和必然B.真理和客观存在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D.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参考答案: ABD题目详解: 必然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自然和社会所固有的客观规律。
自由指在必然性基础上人所进行的积极的自觉活动,即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15.主体选择与客观规律的接近和符合的过程是( )。
A. 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长期而艰难的探索过程B. 人们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入的过程C. 人们不断发现真理和修正错误的过程D. 人们的思想摆脱客观规律束缚的过程参考答案: ABC题目详解: 思想摆脱不了客观规律。
规律是不能摆脱。
16.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普遍的,其具体表现形式是特殊的。
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否定之否定规律表现形式的特殊性的有( )。
A. 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相同的否定形式B. 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C. 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曲折性D. 不同事物的发展周期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参考答案: BCD题目详解: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普遍的,其具体表现形式是特殊的。
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否定之否定规律表现形式的特殊性的有:不同事物的发展周期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曲折性;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
17.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共同错误为( )。
A.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C. 仅把运动和某些具体物质形态联系起来D.把物质和运动完全割裂开来参考答案: D题目详解: 唯心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形而上学---离开运动谈物质。
共同点---割裂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18.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本质意义上是使人( )。
A.提供认识社会的一个选择模式B. 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正确认识社会现象C. 正确掌握一切科学文化知识D. 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参考答案: B题目详解: 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本质意义上是使人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正确认识社会现象。
19.物质运动规律的特点有( )。
A. 主观性B. 稳定性C.普遍性D. 重复性参考答案: BCD题目详解: 物质运动的规律:客观性、稳定性、普遍性、重复性。
2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块整钢”,它的主要构成部分有( )。
A. 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B. 辩证唯物主义C.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 历史唯物主义参考答案: BD题目详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块整钢”,它包含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2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一观点( )。
A. 颠倒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B. 把理论当成实践的来源和动力C. 揭示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D. 肯定了理论对实践的反作用参考答案: CD题目详解: B项说反了,应当是“实践是理论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汇B.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C. 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D. 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证材料参考答案: BCD题目详解: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不是总汇。
23.认识事物的量的意义在于( )。
A. 它是认识事物的开始和认识事物的前提B. 它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C. 它对事物做出数量分析,使人们做到心中有数D. 它能把同质的事物区分开来参考答案: ABCD题目详解: 认识事物的量的意义在于:它对事物做出数量分析,使人们做到心中有数;它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它能把同质的事物区分开来;它是认识事物的开始和认识事物的前提。
24.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它区分为多种情况,其中有( )。
A. 可能性与不可能性B.现实可能性与抽象可能性C. 好的可能性与坏的可能性D. 可能性量的大小参考答案: ABCD题目详解: 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它区分为多种情况,其中有:1、可能性与不可能性2、现实可能性和抽象可能性3、好的可能性和怀德可能性4、可能性量的大小。
25.劳动过程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观点,说明( )。
A.劳动过程是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统一B. 自然创造人和社会创造人的统一C. 人与自然的本源联系和人与自然的根本区别D. 劳动的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参考答案: ABC题目详解: 劳动过程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观点,说明1.劳动过程是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统一;2.自然创造人和社会创造人的统一;3.人与自然的本源联系和人与自然的根本区别。
(劳动主体和客体分别为劳动者和劳动力)。
26.“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
”这是( )。
A. 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B. 唯心主义的”精神万能论“的表现C. 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D. 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参考答案: BC题目详解: 主观唯心---夸大人的作用,人是本源;客观唯心---上帝宗教。
27.把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承认的意见视为真理,这是( )。
A. 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B. 充分相信群众,使群众掌握真理C. 否认了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D. 唯心主义真理观参考答案:ACD题目详解: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不是真理,这是列宁说的一句话。
28.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表现在( )。
A. 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B. 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C. 社会意识是对科学文化的反映D. 社会意识是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参考答案: ABD题目详解: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中的一种方式,而社会存在中并不一定要有科学文化,所以C选项与题干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