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XXX文件文件编号:GDGS/ZY 81.02-02-2010修改码/版本:2/E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及管理规定2012-07-30 发布2012-07-30 实施XXXXXXXXX发布文件控制信息表1目的为规范员工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管理,使员工在工作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危害,特制定本规定。
2范围本规定适用于管道公司员工及在公司所属各单位现场服务的承包方员工劳保用品管理。
消防、保安、炊事员等岗位人员执行地方有关标准。
3术语和定义电业用安全帽:加有电感应装置的安全帽。
4职责4.1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负责对所属各单位员工劳保用品的发放、使用及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
4.2所属各单位4.2.1安全环保部门a)对各基层站队劳保用品的发放、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b)对外来人员劳保用品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2.2生产科组织对电气特殊劳动防护用品的定期检测工作。
4.3各基层站队4.3.1按标准向员工发放个人劳动防护用品;4.3.2负责对本站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进行保管、检查、维护保养;4.3.3对本站(队) 员工劳保用品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4.3.4负责向外来人员提供符合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对外来人员劳动防护用品的佩戴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管理内容5.1头部防护用品5.1.1护品名称:安全帽。
包括普通安全帽和防寒安全帽。
5.1.2功能:对人体头部受外力伤害起防护作用的帽子。
安全帽性能需求有抗冲击、耐穿刺、防静电、阻燃等。
5.1.3使用和管理要求5.1.3.1使用场所a)进入输油(气)站生产区及工程施工作业现场;b)有碎屑飞溅的作业现场;c)高压带电作业现场;d)在管道线路施工和抢修作业现场;e)其他可能伤及头部的场所。
5.1.3.2配备要求a)应配备集团公司规定生产厂家的安全帽;b)公司所辖生产单位根据工种需求将安全帽配发给员工本人;c)维修电工应配备电业用安全帽;d)在北方严寒地区可配置防寒安全帽。
e)各基层站队在门卫或站控室处配置不少于20顶安全帽,提供给临时进入生产区的外来人员。
5.1.3.3使用要求a)进入输油(气)站生产区及工程施工作业现场应佩戴普通安全帽;b)有碎屑飞溅的作业应佩戴普通安全帽;c)电工维修作业时应佩戴电业用安全帽;d)在管道线路施工和抢修作业现场应佩戴普通安全帽;e)戴安全帽需系紧下颌搭扣;f)使用者不允许对安全帽进行任何的改造、刻画、油漆等;g)使用前应检查,禁止使用有缺陷的安全帽;h)长发女工在佩戴安全帽时应将长发放入帽中;5.1.3.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安全帽应报废:a)受严重冲击的安全帽;b)破损或变形的安全帽;c)超过有效期限的安全帽(有效期30个月)。
5.1.3.5颜色要求普通安全帽根据颜色区分为:a)管理人员佩戴的安全帽颜色为白色(标准白色);b)安全监督人员佩戴的安全帽为黄色(国际标准色卡潘东色卡色号值为7408C);c)操作人员佩戴的安全帽为红色(国际标准色卡潘东色卡色号值为186C);d)管道公司以外的承包商所使用的安全帽颜色推荐为蓝色。
5.1.3.6电业用安全帽的检验:5.1.3.7公用安全帽摆放场所:门卫或站控室。
应设有标志。
5.2眼面部防护用品5.2.1护品名称:防冲击护目镜、防强光护目镜、焊接用眼镜或面罩、固定式洗眼设备、洗眼液。
5.2.2功能:用以保护作业人员的眼睛、面部,防止外来伤害。
5.2.3使用及管理要求5.2.3.1 护目镜使用场所a)在运行泵机组区域进行巡检作业;b)在压缩机工房进行巡检作业;c)施工工地作业环境有:铁屑、灰沙、碎石、颗粒等物体飞溅、下落场所;d)压力容器存在油气介质泄漏、喷溅场所;e)其他可能造成眼部伤害的作业场所。
5.2.3.2配备要求a)存在5.2.3.1作业场所,应为每位员工配备防冲击护目镜(两侧应具有护翼);b)各输油气站应配置20副防冲击护目镜;c)根据工作性质和作业风险配备合适的面部和眼睛防护设备;d)站控室配备1台固定式洗眼设备;急救箱中应配置1瓶洗眼液。
5.2.3.3使用要求a)进入 5.2.3.1 作业场所的维抢修人员、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应佩戴防冲击护目镜;b)在生产区和管道线路上动火施工作业的焊接人员应佩戴焊接面罩,配合其作业的人员佩戴防冲击护目镜;c)有强光的场所应佩戴防强光护目镜;d)员工在其他危害的场所应佩戴相应面部和眼部防护设备。
5.2.3.4维护保养5.2.3.4.1护目镜、防护面罩使用后应及时清洁保养。
5.2.3.4.2洗眼装置应状态良好,同时遵循以下维修保养要求:a)使用密封完好的洗眼液(生理盐水);b)在密封的洗眼液瓶上应标识有效日期,过期不能使用该洗眼液;c)损坏的瓶装洗眼液应尽快换掉;d)当需要更换洗眼液时,在重装之前,容器应该用消毒液清洗。
5.2.3.5 公用护目镜摆放场所:门卫或站空室。
应设有标志。
5.3听觉器官防护用品5.3.1护品名称:耳塞5.3.2功能:耳塞是通过防止过量的声能侵入外耳道,使人耳避免噪声的过度刺激,减少听力损失,预防由噪声对人身引起不良影响的个体防护用品。
5.3.3使用及管理要求5.3.3.1 使用场所a)声级大于85分贝的作业场所(压缩机房、输油泵房、电机间、锅炉房、风机房等);b)手持振动机械作业。
5.3.3.2配备要求a)接触高噪音的作业人员应配备个人听觉器官防护用品;b)各输油气站场应为外来人员配备公用耳塞。
5.3.3.3使用要求a) 声级大于85分贝的作业场所应使用耳塞;b)手持振动机械作业时应使用耳塞。
c)为了听取设备的运转声音以确定是否有机械问题的时候,可以在短时间内取掉听力保护设备;d)禁止使用失效的听力保护设备。
5.3.3.4摆放场所:摆放在噪音场所处。
应设有标志。
5.4身体防护用品5.4.1护品名称:工作服。
包括:防静电工作服、防火服、防化服、救生衣、连体下水裤等。
5.4.2功能:用于保护人员免受劳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因素的伤害。
包括夏季、冬季和春秋工服。
基本性能应防静、电耐磨等。
5.4.3使用及管理要求5.4.3.1 使用场所a)进入输油(气)站生产区(阀室);b)在管道线路施工和抢修作业现场;c)其他可能伤及身体的场所。
5.4.3.2配备要求a)应配备管道公司入围的供应商产品;b)二级及以上油库配备两套防火服;维抢修队配备两套防火服、两套防化服;c)维抢修队配备救生衣10套;d)各输油气站应配置20套公用工作服;e)有在浅水域作业或水域抢险救援作业应配备连体下水裤;f)有在深水域作业、抢险救援或演练应配备救生衣。
5.4.3.3使用要求a)禁止穿严重破损的工作服。
工作服禁止私自改动;b)在生产区和施工作业现场要正确穿工作服,系好纽扣,禁止卷起袖子或裤腿;c)员工在进入火灾类事件、事故现场紧急救援时需穿戴防火服、防化服;d)员工在浅水域作业或水域抢险救援时需穿戴连体下水裤;e)员工在深水域作业、抢险救援或演练时需穿戴救生衣。
5.4.3.4公用劳保服装摆放场所:门卫或站控室。
应设有标志。
5.5脚部防护用品5.5.1护品名称:工作鞋。
包括防静电工鞋、防砸工作鞋、防静电防砸工作鞋、防砸绝缘工作鞋、工作靴、绝缘靴等。
5.5.2功能:用于保护足部免受伤害。
5.5.3使用及管理要求5.5.3.1 使用场所a)进入输油(气)站生产区;b)进入施工作业现场;c)进入有特殊防护要求的场所。
5.5.3.2工作鞋配备要求a)应配备管道公司入围的供应商产品;b)输油气站场(阀室)人员应配备防静电鞋;c)电气维抢修人员应配备防砸绝缘工作鞋;d)在水网地带血吸虫病疫区管道巡护人员应配备工作靴;e)在水网地带血吸虫病疫区进行管道抢修作业人员应配备工作靴;f)维抢修人员应配备防静电防砸工作鞋;g)进入有特殊防护要求场所时按场所要求配备工作鞋。
5.5.3.3使用要求a)输油气场站运行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鞋。
b)电气维抢修人员在变电场所作业时应穿防砸绝缘工作鞋;c)在水网地带血吸虫病疫区进行管道巡护时应穿工作靴;d)在水网地带血吸虫病疫区进行管道抢修作业时应穿工作靴(水深处可考虑穿戴连体水裤)。
e)维抢修人员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维抢修作业时应穿防静电防砸工作鞋;f)外来人员进入输油气站场穿防静电工作鞋;进入施工工地穿防砸工作鞋。
g)进入有特殊防护要求场所时按场所要求穿工作鞋。
h)在输油气生产作业区域禁止穿底部带金属钉掌的鞋;i)特殊场所使用的工作鞋必须经过定期检验且质量合格。
5.5.3.4公用工作鞋摆放场所:门卫或站控室。
应设有标志。
5.6手部防护用品5.6.1护品名称:防护手套5.6.2功能:具有保护手和手臂的功能,供作业者劳动时戴用的手套。
防护手套为:一般防护手套、防寒手套、焊接手套、防油手套、绝缘手套、皮革手套等。
5.6.3使用及管理要求5.6.3.1 使用场所a)在生产厂区内进行停用设备维护检修作业;b)在生产厂区和施工现场进行焊接和气割作业;c)在公司范围内进行起重作业和搬运重物的作业。
5.6.3.2配备要求a)电气焊作业时应配备防护手套;b)进行钢丝绳作业时应配备皮革手套;c)在带酸、苛性碱、苏打等腐蚀性物质的作业时应配备相应的手套;d)带电作业应配备经过检验合格的绝缘手套;e)低温作业(液化气、氮、二氧化碳) 时应配备相应的手套;f)在用有机溶剂作清洁剂时应配备防油橡胶手套;g)使用刀具作业时,应配备防切割的手套。
5.6.3.3使用要求a)确保手部远离转动的机器和设备,防止手套被绞入;b)远离容易夹手的地方;c)远离快速移动或绷紧的绳索,链条或电缆;d)不应对所从事的工作造成影响;e)禁止使用失去保护作用的手套;f)手套不能太松或太紧,否则很难抓住工具或操作设备。
5.7呼吸器官防护用品5.7.1护品名称:过滤式防毒面具、压缩空气呼吸器5.7.2功能:过滤式防毒面具是通过滤毒罐、盒内的滤毒药剂滤除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再供人呼吸。
因此劳动环境中的空气含氧量低于19.5%时不能使用。
通常滤毒药剂只能在确定了毒物种类、浓度、气温和一定的作业时间内起防护作用。
所以过滤式防毒面具不能用于险情重大、现场条件复杂多变和有两种以上毒物的作业。
压缩空气呼吸器是一种与外部空气隔绝、依靠自身供给氧气的防毒面具。
它使用于缺氧、毒气成分不明或浓度很高的污染环境。
5.7.3使用及管理要求5.7.3.1使用场所a)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作业场所氧气浓度低于18%,硫化氢浓度大于10mg/m3或其他有害物质浓度不符合GBZ1的规定;b)突发事件,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8%,硫化氢浓度大于10mg/m3 或其他有害物质浓度不符合GBZ1的规定;c)维修人员在阀组间进行收发清管器作业时,开盲板人员需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d)维修人员在阀组间、输油泵房清洗过滤器作业时需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5.7.3.2使用要求a)禁止在特别危险的场所或氧气浓度低于19.5%的场所使用过滤式呼吸保护设备;b)各单位应使用一种型号的空气呼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