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党员领导干部贯彻民主集中制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当前党员领导干部贯彻民主集中制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专题名称】中国共产党【专题号】D2【复印期号】2008年01期【原文出处】《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5期第28~32页【作者简介】苗佳瑛,北京党建研究基地研究员;李国飞,北京党建研究基地研究员;赵秀娟,北京东城区委党校副教授。

(京100044)【内容提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北京市局处级领导干部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经验及存在的不足,对今后贯彻民主集中制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discusses useful experiences and existing shortcomings ofimplementing democratic centralism of Beijing' s leading cadres and raises some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of implementing democratic centralism in the future.中图分类号:D262. 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21(2007)05-0028-05为了正确认识和评价北京市局处级领导干部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情况,为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长效机制提供参考和依据,2006年3月~6月,“北京市局处级领导干部贯彻民主集中制情况及对策研究”课题组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全市开展了局处级领导干部问卷调查。

此次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620份,回收586份,回收率为94.5%,其中有效问卷586份。

调查对象包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委、高校的局处级领导干部,也包括部分科级干部。

课题组采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1.5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规范的统计分析。

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一、调查结果与分析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被调查者对民主集中制的认知状况、被调查者所在单位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情况以及被调查者对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对策建议等方面。

(一)对民主集中制的认识越来越符合实际为了详细了解北京市局处级领导干部对民主集中制的认识程度,我们分别从被调查者对民主集中制的内涵、外延、作用的认识以及对民主集中制了解程度的自我认知评价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一是对民主集中制内涵的理解。

在584个回答此问题的人中,认为“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有483人,占总数的82.4%;认为民主集中制是“先民主,后集中”的有44人,占7.5%;认为“民主是手段,集中是目的”的有50人,占8.5%;认为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和集中的简单相加”的有1人,占0.2%;有其他理解的还有6人,占1.0%。

这些数据说明大多数被调查者对民主集中制的内涵有正确的认识。

二是对民主集中制外延的理解。

在回答“对党内民主和民主集中制关系的认识”时,有85.0%的人认为“有区别,有联系”;有13.1%的人认为是“一回事”;还有0.9%的人认为“没有联系”;另有0.7%的人有其他的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在108名局级领导干部中,有25人认为党内民主和民主集中制是“一回事”,占到23.1%。

这说明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党内民主的呼声日益高涨,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如怎样正确认识党内民主和民主集中制的关系,成为我们不能忽视的重大理论问题。

三是对民主集中制在实践中的作用的理解。

当被问及“您认为贯彻民主集中制对领导班子形成科学决策有多大作用”时,被调查者中认为“作用很大”或“作用较大”的占83.4%;认为“有些作用”的占15.2%;而认为“没有作用”的共有7人,占1.2%,这其中有1人是单位“一把手”,2人是副处级领导干部。

这一组数据表明民主集中制在实践中的作用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但调查中某单位“一把手”明确否认民主集中制的作用,那么此单位的决策是在什么基础上形成的,是不能不让人划上一个问号的。

这只是一个抽样调查,如果扩大范围,也许还会有人(甚至“一把手”)对民主集中制的作用持否定态度,尽管人数不多、比例很小,但他们身居领导岗位,我们还是要引起重视。

四是对民主集中制了解程度的自我认知评价。

在回答“对民主集中制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时,选择“很了解”或“了解一些”的占98.3%。

从年龄上看,选择“很了解”的从20~59岁以10年为分段标准依次显现为0%、5.0%、16.7%、27.2%的递增数字;从职级上看,选择“很了解”的被调查者按照正局级、副局级、正处级、副处级和其他的顺序依次显现为60%、28.7%、19.7%、15.4%、3.5%的递减数字。

这两组数据反映出被调查者年龄越高、职级越高,在自己对民主集中制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上越自信。

说明对民主集中制相关知识的了解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知识获取过程,而且也是一个逐渐消化理解和通过实践不断加深认识的过程。

(二)对所在单位贯彻民主集中制情况的评价1、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对于北京的局处级领导干部来说,断然不止于认识层面,还有一个实践层面。

为此,我们设置了9个问题,以了解北京市局处级领导干部在实践中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情况。

首先,我们就“您所在单位是否按期召开党委全委会”问题进行调查时,有325人选择“按期召开”,占总数的55.5%;有187人选择“有时不按期召开”,占总数的31.9%;还有62人选择“不按期召开”,占总数的10.6%。

其中国有企业有30人选“按期召开”,占其总数的41.1%,比平均数55.5%低14.4%;33人选择“有时不按期召开”,占45.2%,比平均数31.9%高出13.3%,比党的机关、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其他等高出十到二十多个百分点。

很显然,党委全委会按期召开的占多数,不按期召开的在不同性质的单位都存在,而国有企业在这个问题上差距更大。

其次,在回答“您所在单位党委决定重大问题的方式”时,有401人选择“都是由党委集体讨论做出决定”或“多数情况党委集体讨论决定”,占68.4%;有91人选择“委员先讨论,最后书记拍板”,占15.5%;还有73人选“由少数几个人决定”或“由书记个人决定”,占12.4%。

其中国有企业只有20人选择“都是由党委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占27.4%,比选此项平均数37.0%低了9.6%;选“委员先讨论,最后书记拍板”的却有21.9%的人,比此项平均数15.5%高出6.4%。

可见各单位在决定重大问题时,书记最后拍板或书记直接个人决定的情形是屡见不鲜的,而国有企业这种情况尤甚。

第三,在回答“您所在单位党委讨论决定‘三重一大’问题时提前通知与会人员情况”这个问题时,有414人选择“提前通知”或“一般情况下提前通知”,占70.7%;有108人选择“临时通知”,占18.4%;还有46人选择“不通知”,占7.8%。

而国有企业的被调查者选“临时通知”或“不通知”的人数百分比分别是26.0%和12.3%,超出平均数18.4%和7.8%而高居榜首。

可见,尽管北京市多数单位党委讨论决定“三重一大”问题时能提前通知与会人员,但“临时通知”或“不通知”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的。

上述三组数据反映出为了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党的机关、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在按时召开党委会、党委集体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党委讨论决定“三重一大”问题做到提前通知与会人员的情况总体上执行得较好,而国有企业在这些方面均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四,在回答“您所在单位党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问题常用的形式”这一问题时,有256人选择“由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决定”,占43.7%;有139人认为是“党委集体讨论,最终由正职决定”,占23.7%;有116人认为“由书记办公会讨论提名,党委常委会决定”,占19.8%;有34人认为是“书记办公会讨论决定”,占5.8%;选择其他选项的有31人,占5.3%;未回答的有10人,占1.7%。

交互分析的数据表明,从被调查者的职级上看,正局级领导干部10人中有7人选“由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决定”,占70.0%,远远超出43.7%的平均数;有2人选“由书记办公会讨论提名,党委常委会决定”,占20.0%;有1人选“书记办公会讨论决定”,占10.0%。

也就是说,在被调查的10位正局级领导干部中,没有人认为本单位在决定干部任免问题上存在“党委集体讨论,最终由正职决定”的情况。

而当我们换一个角度,即按“您是否为单位‘一把手’”来把被调查者分为“是”和“不是”两类时,“一把手”选“由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决定”的有56人,占63.6%,选“党委集体讨论,最终由正职决定”的有9人,占10.2%;选“由书记办公会讨论提名,党委常委会决定”的有16人,占18.2%;选“书记办公会讨论决定”的有3人,占3.4%。

再看看不是“一把手”的被调查者的回答:在475人中选“由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决定”的有192人,占40.4%;选“党委集体讨论,最终由正职决定”的有123人,占25.9%;选“由书记办公会讨论提名,党委常委会决定”的有97人,占20.4%;选“书记办公会讨论决定”的有28人,占5.9%。

以上数据至少说明两点,一是多数人认可在干部任免问题上本单位多数情况下坚持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决定,二是个人专断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值得注意的一种情况是:“一把手”尤其是正局级领导干部认为“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的人数比例远远高于非“一把手”的人数比例,而非“一把手”的领导干部认为“党委集体讨论,最终由正职决定”的人数比例远远高出“一把手”的人数比例。

这是问题所在,即主要领导者认为自己在发扬民主,其他人却“不买账”,认为最后集中在主要领导者那里。

第五,当被问及“您所在单位干部选拔任用过程的公开程度”时,有321人认为所在单位干部选拔任用过程能够“严格按照条例规定程序公开运作”,占54.8%;有118人认为“运作缺乏公开透明”,占20.1%;有110人认为“表面公开而实质未公开”,占18.8%;有15人认为“根本没有公开运作”,占2.6%;还有17人表示“不了解”,占2.9%。

其中选择“严格按照条例规定程序公开运作”的正局级领导干部占90.0%,单位“一把手”占75.0%;而认为“运作缺乏公开透明”的正局级领导干部只有1人,占10.0%,“一把手”有8人,占9.1%;正局级领导干部中无1人选择“表面公开而实质未公开”,“一把手”有12人,占13.6%。

正局级领导干部中无1人选择“根本没有公开运作”,“一把手”中有2人选此项,占2.3%。

第六,同样,在回答“您所在单位党委对党委成员提出意见和建议的采纳情况”时,72.5%的被调查者选择能够“大部分采纳”,19.5%选“很少采纳”,2.7%选“没采纳”,还有5.3%的人未回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