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的选用(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的选用(含答案)

专题六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
课案1 句式的选用
随堂演练
1.为画线处选择适当的句子,与文段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解析:B 原语段的感情色彩基调冷寂荒凉,B项所选景物及其特征与此协调一致,应为此题答案。

2.百度首页曾用一句话链接读者设百度为自己电脑的首页,它是:设百度为首页。

后来百度把这句话改为:把百度设为首页。

改变之后点击率明显提高了,请谈谈这两句话的差异。

解析:这是一种新颖的、富有生活特点的试题。

其要点在于对两种句式表达效果优劣的判断与认定,即对“设百度为首页”与“把百度设为首页”两种说法的选择。

从人文性与工具性上去比较其优劣,特别是从“受众”这个角度辨析会更容易解答此题。

答案:(示例)对于读者,前句带有强迫的意味,客观性强,缺少温情;而后者如读者自己的语言,主动性强,更带有
情感。

后句表面上似乎给了读者更大的选择的自由,实际上是在不知不觉中诱导读者点击。

3.(2018浙江丽水月考)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学好文科关键是要有很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刘言和李莉两位同学各有所长, 。

A.刘言的记忆能力比李莉强,但刘言的理解能力没有李莉强
B.李莉的记忆能力没有刘言好,但理解能力比刘言强
C.刘言的记忆能力比李莉强,李莉的理解能力比刘言强
D.李莉的记忆能力没有刘言好,刘言的理解能力没有李莉强
解析:C 题干中提到的“记忆”“理解”“刘言”“李莉”四个词语在选项中都按照次序再现,所以在后句论及两人的优点时也要有照应关系,即应先后按照“记忆”和“理解”能力和人物顺序写相应的“长”,词序上应相照应,故可排除B、D项,而A项不但陈述其“长”,也陈述其“短”,不合题意。

只有C项才是最符合句意也是最连贯的。

4.就“衣食足方能知荣辱”这一辩题,针对下面正方的说法,用一个反问句,把反方的话补充完整。

正方:如果衣食不足也能知荣辱,那么请问:为什么在大灾之年会有易子而食的惨剧?
反方:如果衣食足方能知荣辱,那么请问:
? 解析:本题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

答案符合反方的观点,且能够用反问句表达即可。

答案:(示例)杜甫在饥寒交迫时如何能拥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广阔胸怀?
课案训练
1.填到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经过多日侦查,我公安人员获取了确凿证据后, 。

A.一下子就把犯案的逮住了
B.一举将凶犯逮捕归案
C.一下子就抓住了犯案的
D.一下子就逮住了犯案的
解析:B A、C、D都是口语,与上文的语体风格不一致,B项为书面语,应选B。

2.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1)每逢深秋季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D 第(1)句中,从句子结构看,前面是六字句,后面为四字句,根据句式整齐的特点,应选②。

第(2)句中衔接“群山环抱”应是“层林叠翠”,再者,最后一个音节为“茂”,恰与“绕”同韵,音节和谐。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腾”地跳下炕,拿了洗脸盆,盛满清水,端放在院子中央。

低头一瞧,哟, !调皮鬼,还躲躲闪闪跟我捉迷藏呢。

A.月光果然映入水盆里了
B.水盆里果然映入了月光
C.月亮果然跳进水盆里了
D.水盆里果然跳进了月亮
解析:C 从最后一句看,陈述对象应是月亮,排除A、B项;D项陈述对象不统一,选C项更形象。

4.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
解析:B 从押韵角度说,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第三句末字不押韵且为仄声,即可排除C、D;从内容讲,这首诗是司马光辞官后居洛阳时所作。

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清美的夏日图画,体现了诗人此时宁静淡远的心境和情趣,那么“小院地偏”正是一种“心远地自偏”的意境,这种人迹罕至的偏僻小院更符合当时诗人的心境。

5.(2018浙江东阳月考)为下面空格处选择适当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00里空山绝谷,一路单骑,我回想着不觉一阵阵阴凉袭向周身。

那种山野之静是永恒的;一旦你被它收容过,有生残年便再也无法离开它了。

无论后来我走到哪里,总是两眼幻视、满心幻觉, 。

我只有凭着一种茫然的感觉,任那匹伊犁马负着我,一步步远离了背后的雄伟天山。

A.在干燥的沙漠长出几棵小草,它们用自己的身躯点缀着沙漠,给沙漠带来宝贵的生机
B.天涯何处都像是那个铁色戈壁,都那么空旷宁寂、四顾无援
C.苍茫的大漠,宽广而静美,在五千年的晴空下闪着耀眼的光芒
D.感觉自己置身于波光粼粼的大海,沙子自觉而乖巧地排成鱼鳞状,润泽而光滑
解析:B 选用句式,不仅要结构严谨,还要使文段所体现出来的情感同其中的景象高度一致,才能让文脉贯通,语意畅达。

通读文段,其描写了大西北特有的景致,“空山绝谷”“阴凉”“茫然”等词语,尽显荒凉、沉寂、没有生气、人迹罕至的情调。

A项中的“小草”“点缀”等给人绿色和生机。

C项中“晴空”“耀眼的光芒”都呈现出明亮而温暖的色调;D项中惟妙惟肖地描写沙子,沙子变成一群可爱的生灵,流露了作者对沙漠的喜爱。

这些显然与下文的格调不一。

而B项中的“铁色戈壁”“空旷宁寂”“四顾无援”等就与下文的情感氛围融合统一了。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唐诗以韵胜,故丰腴; ①。

譬诸花,则②。

A.①宋诗以意胜,故瘦劲
②唐诗如寒梅秋菊,秾花繁彩;宋诗幽韵冷香,如芍药海棠
B.①宋诗以意胜,故瘦劲
②唐诗如寒梅秋菊,秾花繁彩;宋诗如芍药海棠,幽韵冷香
C.①宋诗瘦劲,得益于意胜
②唐诗如寒梅秋菊,秾花繁彩;宋诗幽韵冷香,如芍药海棠
D.①宋诗瘦劲,得益于意胜
②唐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宋诗如芍药海棠,秾花繁彩
解析:B 从整个语段看,该语段使用了对偶的形式,对比了唐诗与宋诗的区别。

①处按照横线前面的结构,只能选择A或者B;从②处来看,说到“唐诗”与“宋诗”的比喻的时候,究竟是先说喻体再说特点,还是先说特点再展示喻体呢?根据说到“唐诗”时是先说喻体,后说特点,为了协调一致,“宋诗”也应如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