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交大《铁路行车组织》第篇习题

西南交大《铁路行车组织》第篇习题

第三篇列车运行图和铁路通过能力、单项选择题1.()是全路组织列车运行的基础。

A.列车编组计划 B. 列车运行图 C. 技术计划 D. 运输方案2.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A.在单线运行图上,对向列车的交会必须在车站进行B.在单线运行图上,同向列车的越行必须在车站进行C.在双线运行图上,对向列车的交会必须在车站进行D.在双线运行图上,同向列车的越行必须在车站进行3.在列车运行图上,()的交点即为列车到、发、通过车站的时刻4.在列车运行图上,蓝单线加蓝圈表示()。

A. 行包专列B"五定 "班列 .C. 冷藏列车D. 路用列车5.在列车运行图上,列车通过车站的时刻,填写在()A. 进站一侧的锐角内B. 出站一侧的锐角内C. 进站一侧的钝角内D. 出站一侧的钝角内BCBBB6.在列车运行图上,竖直线表示()。

7.在列车运行图上,水平线表示()。

A.车站中心线B. 车站进站信号机C. 车站出站信号机D. 时间8.在列车运行图上,斜线称为()。

A. 列车运行线B. 列车出发线C. 列车到达线D. 列车通过线9.某区段的列车运行图为追踪运行图,该区段不可能是()区段。

A. 双线B. 单线C. 自动闭塞D. 半自动闭塞10.根据列车不停车通过区间两端站所查定的区间运行时分称为()DAADA11.机车担当与基本段相邻两个区段的列车牵引任务,除了需要进折返段整备外,机车第一次返回基本段所在站不入段,继续牵引列车向前方区段运行,到第二次返回基本段所在的站时,才入段进行整备作业,这种运转交路称为()。

A.肩回运转交路B. 半循环运转交路C. 循环运转交路D. 环形运转交路12.机车在折返段所在站停留时间标准由各项因素组成,其中占时最长的是()。

A.到达作业B. 出发作业C. 出、入段走行D. 段内整备作业13.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车站办理必要的作业所需时间,另一部分是列车通过()所需要的时间。

A. 站间距离B. 制动距离D. 进站信号机至车站中心线的距C. 进站距离离14.连发间隔时间有两种类型,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A. 第一列车是否在前方站通过B. 第二列车是否在前方站通过C. 第一列车是否在后方站通过D. 第二列车是否在后方站通过15.在车站办理两列车的到、发、()间隔时间。

A. 列车通过作业所需要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B.到发BDCDD16.在三显示自动闭塞区段,追踪列车之间的间隔通常需要相隔(闭塞分区。

A. 一B. 二C. 三D. 四17. 在四显示自动闭塞区段,追踪列车之间的间隔至少需要相隔()闭塞分区。

A. 一B. 三C. 五D. 七18.在追踪运行图上,同方向列车的运行以()为间隔A. 区段B. 闭塞分区C. 站间区间D. 所间区间19.能力比较图是将()相比较。

A.现有通过能力与设计通过能力B. 现有通过能力与最终通过能力C.现有通过能力与需要通过能力D. 设计通过能力与需要通过能力20.输送能力是指,在一定的固定设备、机车车辆类型和行车组织方法条件下,按照机车车辆和乘务人员的现有数量,在单位时间内所能输送的()。

A. 最多旅客人数B. 最多货物吨数C. 最多列车数D. 最多车辆数CCBCB21.预计新线建成或既有线技术改造完成以后,区段固定设备所能达到的能力称为()通过能力。

B.现有A. 设计22. 在双线区段,货物列车与旅客列车速差增大,货物列车旅行速度将B. 减小D. 不确定23. 在一定时期内,为了适应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铁路区段所A. Σt 运最大 D. 距离最大25. 在单线或双线区段,以列车到达通过前方邻接车站时起,至由车站A. 增大 C. 不变 具备的能力,称为( )。

A. 设计通过能力B. 现有通过能力C. 需要通过能力D. 最终通过能力 24. 限制区间是指区段内()的区间。

B. T 周最大C. 坡度最大向该区间再发出另一同方向列车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C. 连发间隔时间D. 不同时通过间隔时间ABCBD26. 非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是在()数量及其铺画位置既定的条件下,区段一昼夜所能通过的货物列车和旅客列车对数(或列数)A. 旅客列车 B. 五定班列C. 快运货物列车D. 摘挂列车27. 若在一张运行图上铺画有快速旅客列车、普通旅客列车和各种货物列车,则该运行图一定是()运行图。

A. 成对B. 不成对C. 平行D. 非平行28.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平图通过能力越大的区段,其年度输送能力也越大B.区间愈均等,运行图铺满程度越高,摘挂列车扣除系数越小C.双线自闭区段旅客列车扣除系数与限制区间无关D.列车的技术速度越高,其旅行速度也越高29.因铺画一对(或一列)旅客列车、快运货物列车或摘挂列车,须从()运行图上扣除的货物列车对数(或列数)称为扣除系数。

A.平行 B. 非平行C.连发D. 追踪30.在双线区段,对列车旅行速度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

A. 客、货列车行车量B. 货、客列车速度比C.分界点分布密度D. 车站间隔时间ADCAB31. 铺画单线区段货物列车详图时,若通过能力利用率在从( )开始铺画货物列车运行线。

D. 黑 单 线 加A. 蓝单线B. 黑单线C. 蓝单线加 "+""|" "+""|"间在内的平均速度称为列车( ) A. 旅行速度 B. 技术速度 C. 运行速度 D. 最高速度 35. 考虑线路施工的需要,在列车运行图上,为区间或车站正线规定不放行列车的一段时间称为( )。

80%以上,应A. 列车始发站B. 机车折返站 32. 在列车运行图上,旅客列车用(A. 红单B. 红双C. 限制区间D. 困难区间)线表示。

C. 蓝单D. 蓝双)表示。

34. 列车在区段内运行, 不包括中间站停站时间但包括起停车附加时A. 施工空隙B. 施工间隔C. 列车空隙D. 列车间隔 CADBC36. 修建线路所是( )区段最常用的有效扩能措施。

A. 单线自动闭塞B. 单线半自动闭塞C. 双线自动闭塞D. 双线半自动闭塞37. 如果区段内陡坡区间比较集中,限制了列车重量的提高,那么( ) 是扩能的有效措施。

A. 区间 很不均B. 区间很均等C. 陡坡很集中D. 陡坡很分散A. 开行 组合列 车B. 采用补机 38.用增设会让站扩能只适宜于 C. 组 织 重 载 运 输 D. 增设会让站 )的区段。

A.通过能力后备系数B. 列车平均载重系数D.旅客列车和快运货物列车行车C.月间货运量波动系数量40. 全区段()最大的区间称为该区段的困难区间。

A.T周 B.t运 C.t起停D.站DBACB二、多项选择题1.编制列车运行图应满足下列要求:()。

A. 保证安全B. 迅速、便利地运送旅客和货物39. 在运量适应图上,方案线向下倾斜的原因是()可能随时间增加。

C. 经济合理地运用机车车辆与均衡A. 小时格运行图D.五分格运行图B.半小时格运行图C.十分格运行图E.合理安排乘务人员的作息时间2.五定班列的 " 五定"是指()B.客、货列车行车量术速度D.货物列车平均旅行速度 E. 机车周转时间和机车日车公里4.运行图按格式分为()E. 定编组内A.定点B.定线C. 定车次D.定时3.下列指标中,()属于运行图质量指标A. 客、货列车走行公 C. 客、货列车平均技A.各次列车占用区间的程序B.列车在车站到、发、通过时刻C.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间D. 列车在车站的停站时间E.机车交路、列车重量和长度6.下列各项中,属于运行图要素的是()。

A. 列车区间运行时分B. 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C.机车在自、外段所在站停留时间标准 D. 机车在自、外段检修时间标准E.列车在技术站、客运站、货运站的技术作业时间标准7.车站间隔时间包括()。

A. 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 B. 会车间隔时间 C. 连发间隔时间8.追踪列车间隔时间应按各种条件计算确定,即(A. 按列车在区间运行的条件B. 按列车到站停车的条件C. 按列车从车站出发的条件D. 按列车在车站越行的条件E.按前后两列车不停车通过车站的条件9.铁路区段通过能力按下列固定设备计算()。

A. 车站B. 区间C. 机务设备D. 给水设备E. 供电设备10.在铁路实际工作中,通常把通过能力分为几个不同的概念,即()。

A. 最终通过能力B. 设计通过能力C. 输送能力D.现有通过能力E. 需要通过能力A. 相邻两车站之间的B. 同方向列车间隔距距离离 C. 列车运行速度D.机车交路方式E. 信联闭设备类型12.铺画货物列车详图时,应注意下列几个问题:()A. 保证行车安全B. 保证旅客乘降安全C. 有效地利用区间通过能力D. 提高货物列车运行速度E.提高货物列车旅行速度13.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A. 在双线半自闭区段,上下行方向的限制区间相同B.采用单线不成对运行图,会降低列车旅行速度C.采用单线不成对运行图,可以提高行车量较小方向的通过能力E.在双线半自闭区段,为了提高通过能力,可采用成对部分追踪运行图14.加强铁路通过能力的途径有()。

A. 提高列车总重B. 提高列车载重系数C. 增加行车密度D.增加机车台数E. 提高列车重量与增加行车密度同时进行15.加强通过能力的改建措施有()。

A. 增设会站站及修建线路所B. 采用更完善的信联闭设备C. 采用补机及多机牵引D. 降低限制坡度E.修建双线16.加强通过能力的技术组织措施有()。

B.采用补机及多机牵17.下列加强能力的措施中,()可起到提高列车重量的作用。

C.采用先进的信联闭A. 采用大型货车 B. 采用大功率机车设备D.修建线路所E. 利用动能闯坡18.下列加强能力的措施中,()可起到增加行车密度的作用。

C. 采用先进的信联闭A. 增设会让站 B. 采用补机设备D.修建双线插入段E. 用电力机车取代蒸汽机车19.铁路运输能力的综合加强包括()。

B.机车车辆与线路通过能力相适A. 在平行线路上合理分配货流量应C.能源供应与线路通过能力相适D. 运营人员配备与线路通过能力应相适应E.车站通过能力与区间通过能力相适应20.编制客车方案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A. 方便旅客旅行B. 经济合理地使用机车车辆C. 为调度指挥工作创造良好条件D. 为货物列车运行创造良好条件E.保证旅客列车运行与客运站技术作业过程的协调三、名词解释题1.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1.会车间隔时间2.追踪列车间隔时间3. 限制区间4. 运行图周期5. 扣除系数6. 技术速度7. 旅行速度8. 输送能力9. 通过能力四、判断分析题1.在单线或双线区段,从列车到达或通过前方邻接车站时起,至由车站向该区间再发出另一对向列车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连发间隔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