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调查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调查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调查
314
加的原因l.因此,对于较年长的人,虽然无症2
状,但有必要进行Holter普查,尤其对于糖尿病病
人更应重视.这样才能及时发现无痛性心肌缺血,
对于预防和减少心梗的发生很有意义.
参考文献一
1Roc..MD.Barry,J.CampbellS,eta【Circadi~Variationof
transientmy~ardJolischemiainpatientswith~mnaryarterydis—
easeCl山1987.75395—400
ShanghaiMedJ.1999.V o__22No5
李傻,胙请启,榇燕,等冠心痛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q

T离散度.心电学杂志.1998,17:21—22
棕义枢,万立札.雷英.等冠心病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华心
血管病杂志,1992.20:87—89
范甲卯,凳小莉,剂卓敏,等无心绞痛宿史急性心肌梗死毫者
的临床特点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8,14}117—118
事榴绥,许锋,沈瑾,等.老年人感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
研究.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8,17:103—104
(收藕:1998,07.14恪回:19981221)
(本文编辑:俞瑞纲)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调查r~-97.J
V
叁室盘厦堑李文君豫乃馨魏霞芳柳啸滕小洪于永春石莹王小燕
近年来,一些学者纷纷强调,糖尿病的自我管
理可被认为是所有糖尿病营理的基础.由于患者
不同的社会环境,教育背景,思维方式,医疗状况等

系列的差异,糖尿病患者对疾病认识程度的起点
不同,这直接关系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与
提高,尽管目前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评估
尚缺乏统一的标准.专业医护人员必须在大致了
解糖尿病患者人群自我管理能力之后对他们进行
不同程度的医疗指导,否则难以做到长期而稳定地
控制血糖水平….采取问卷的方式,听取患者汇
报已经很普遍,但不同的群体涉及的基础信息均有

定的局限性.至1997年国外发表了第一份
2000余名患者的大型人群的调查_2j,也仅仅强调
了患者单方面的信息.本文结合患者平时在专科
门诊随访的餐后血糖状况,从糖尿病患者日常的自
我管理方式,水平与相关因素三方面来分析糖尿病
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调查设计与操作
调查对象均为初诊时间超过6个月的糖尿病
患者,调查内容包括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文化
程度等3条;2.生活资料:吸烟,饮酒,睡眠,职业,
家务劳动等5条;3.经济环境资料:经济条件,婚姻
与居住条件,家庭气氛,医疗费用等4条;4.诊疗资
料t病程,饮食控制,运动(频率,强度,持续时间),
用药等6条;5.心理因素及自我监测能力}自测血
作者单位:200072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附属铁路医院糖与尿糖自撇率,对并发症的了解程度,对疾病控
制的信心,参加糖尿病教育等10条.以上诸条依
次排列,顺序编为x值,以血糖控制水平为Y值.
餐后血糖波动在<8mmol/L为"好",<10mmol/L 为"一般",>10.1mmol/L为"差".
统计学分析采用SAS软件系统,非条件Logis—
tic逐步回归分析法处理.
结果
发出450份调查表,回收397份,其中无效表
格19份,占4.2%,有效表格378份,回收率为84%.

,整体模型设计的统计学意义
以血糖控制<8mmol/L为界,一21oge=
62.913,P=固一~002;Score=56177,P=0.0012.
以血糖控制<10mmol/L为界,一21oge=63.898, P=00001;Score=56681,P=0.0001,即以血糖
8及10mmol/L分界进行设计的整体设置模型均
有高度显着性意义.
二,各条因素与血糖控制水平的相关检验
28条因素中经常吸烟,经济困难,独身独居,
医药费拮据,糖尿病诊断后时间较长,门诊复诊血
糖时间长或不定时,不自涮血糖和尿糖,饮食控制
不佳,不运动或运动过强,对疾病无信心,对糖尿病门诊持无所谓态度等患者,其血糖水平控制较差. 讨论

,自我管理的方式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方式通常包括几个方
面:饮食,运动,自我监测,随访频率,用药等.前两
者属于较为传统的内容,大多数患者都能自愿采纳,规则用药也比较容易掌握,而血糖的自我监测, 则随着毛细管血糖仪的发展,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会逐渐家庭化的.本调查人群中,拥有血糖仪的患者仅为年龄在6.8%,其中大部分不能经常使用.采
取试纸条自测尿糖的方法仍是家庭中极为普遍的自我监测手段.由于就医政策的便利,绝大多数患者(746%)以每半月或每月到专科门诊复查血糖, 并请专科医师协助指导为最主要的检测方式.尽管由于经济因素,HbAlc尚不能作为糖尿病门诊随访的强调性指标,本专科门诊推行的患者每月就诊时测餐后血糖,结台平时生活中自测餐前尿糖的"家庭作业"法仍不失为一种相对经济而又较易操作的监测方法.家庭与医院监测相互弥补,使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波动情况,进面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干扰血糖的原因,使他们体会到血糖监测的价值, 相应地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也增强了其自我管理意识.
每月定期来专科门诊随访,与医师进行交流.
也是作为管理中的重要方式之一.被调查者中,不论酷暑寒天均能每半月一次到糖尿病门诊随访的患者占20.8%,54%能够坚持每月随访一次,这种随访频率明显高于某些国外报道1]_4J.在本组调查人群整体经济条件不甚宽松的状况下,限制性的被动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对自我管理起到了督促的正性作用,也构成了该群体自我管理方式的一大特征.
二,自我管理水平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主要指其自我管理
的自觉性与严格执行的程度.本调查中,大部分患者对饮食的重视程度较强,然而仅有一半的患者可坚持每天或经常的而且持续30分钟以上的运动, 这种自觉性或许与以往舆论宣传比较强调饮食问题,近年才逐渐注重运动治疗的重要意义有关.从年龄角度分析,退休人群自我管理水平要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这种情况与国外相似l2J.随着年龄
的增加与退出工作,老年患者有更多的时间注意疾病的自我管理问题.病情与病程,来源于生活的丰富阅历,以及某些并发症的影响,对健康长寿的迫切希望等均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感到向疾病挑战的重要意义.因而对疾病的态度也就逐渐地坚定起来,本调查中对疾病控制持有信心者占77%,其中大部分为60~80岁之长者,抱有"无所谓"或无"信心"态度者其血糖控制则显着受到干扰,可以认为,对待疾病的态度正确与否是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的精髓,也就是说患者中谁对疾病控制有信心, 谁就有望获得较高的自我管理水平.
三,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因素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因素可分为:
1可自我控制因素,如吸烟,饮酒,接受糖尿病教育,情绪控制等;2不可控制因素,如遗传因素,性别,年龄,病程,经济,居住,医疗费用,用药水平等等.后者对于患者个人来说是比较难把握的,而前者中有些因素完全可以通过主治医师的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后而改善的.本文中有119%的患
者戒掉了酒精类饮料,166%戒掉了吸烟的不良生活习惯,对血糖的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独居或(和)独身者的状况则与国外报道者类似2J一.
或许婚姻状况良好并与儿女同住的患者得到了良
好的照顾和协调,同时家庭成员对饮食,运动,就医
用药等相关因素的反复强调与监督也起到相互促
进的作用.另外,众所周知的医疗费用问题,是造
成大多数患者血糖难以控制的不可忽视的经济和
心理压力.随着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步推进与
完善,由此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可望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DiabetesCont~land[bmpli~tionsTrialTheeff~tofint~si,'e tacm曲t0fdiabetesonthedevelopmentandprogr~ionoflong k…omDbcati∞sininsulindependentdiabete~mdlitusNEngl JMed,1993,329:977—986
2Go'allTA.HMfordUKSelfmanagementofdiabetesraelIitus:a criticalreviewHealthPsycho1.1991.10:l一8
3RuggleroL,GlasgowRE,Dr~oosJM,etalDiabetesself-torn- agementDiabetesCare.199720:568-576
4HissRG.AndersonRM,H嘲GE,etalCommunitydiabetes
㈦A10,yearperspectiveDiabetesCare1994,170:1124—1134.
5CoxDJ.GondexFredefiekLJudahDM,etal_Long-t㈣for upevaIuatlonofbloodlieOF~㈣ne%trainingDiabetes Care,1994,17:L5
6AtanM.JacobsonAM,deGnutM.SⅢn∞nJATheevaluation two…一ofquMity.flifeinpatientswithtypelandtypelI Diabe忙sDiabetesCare,1994.17:267.274.
(收稿:1998—02.03傣回:1998—12—3o)
(本文编辑:俞瑞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