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减负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建议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税收方面:1、减税政策收效不大,没有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根据最近发布的《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2〕14号鲁发〔2012〕28号文件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目前我市对中小微企业的减税主要集中在所得税、关税、增值税等税种,增值税的减免主要针对年销售收入25万以下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政府以企业所得税的方式来免税很难减轻企业负担。
企业所得税之所以能够征收,是因为企业存在着盈利前提,假如说企业不再盈利了,那么所得税就成为无源之水。
在目前经济下行时期,从我县情况看,很大一部分小微企业处于亏损或亏损边缘,基本无利润可言,减免企业所得税是杯水车薪,效果不大。
而房产税、土地税等高额的税负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压缩了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的空间,没有做到放水养鱼。
2、税务机关对小微企业的征管难度大,政策落实难度大。
目前由于小微企业数量多,分布广,投资少,规模小,机制活而且部分企业账目不健全,财务人员流动性大或采取兼职会计代理建账,往往造成账务不实或不据实申报,造成税务机关对国家税收政策落实困难。
信贷融资方面:(一)金融部门放贷门槛高,利率高。
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审批权限集中上收,一笔贷款业务的审批一般要经过基层“双签”—支行提交—分行验收—“专审”复查等多个步骤。
同时,大部分贷款采取全省竞价排队的方式审批放贷,延长了获贷时间,提高企业融资成本。
贷款利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调查发现,大中型和小型企业利率都呈上升趋势,中小企业利率上升幅度更大,我县各家金融机构低的上浮30%,正常上浮40%左右,农商银行放贷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大多数,利率普遍大幅度上浮,高的甚至达到1分2。
高额的利息,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使正处于发展中、急需资金扶持的中小微企业难以承受。
(二)贷款附加费用成本高,放款额度小,期限短。
调查显示,目前企业贷款支付的各种隐形费用名目繁多,包括银行直接收取的财务顾问费、贷款额度占用费、咨询费等,还包括非银行部门收取的费用,收费主体涉及国土、房管、法律、保险、担保等近10家政府及中介机构。
我县中小企业认为负担最大,意见最多的就是评估费。
抵押贷款是各种融资途径中利率较低的一种,但是办理抵押的手续繁琐,评估费用偏高。
按照国家规定评估额在1000万到2000万之间收取 1.5‰的评估费,评估额在100万到1000万之间收2.5‰,各地收费标准均有差别,但是收费普遍较高。
据企业反映,我县的评估价格比周边县区偏高,且评估时效短,有效期仅为半年。
另外资产审计费用也偏高。
这样高的收费标准让一些中小微企业叫苦不迭。
在贷款额度方面,银行放贷额度最高为评估值的70%,而我县一般控制在评估额的50%-60%,企业授信额度小,银行放贷额度也相对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担保贷款成本高,企业难承重负。
据了解,我县有些企业受房产、土地等资产限制,无奈选择通过担保公司担保贷款,担保公司按贷款额的10%留存保证金,并按照2.5%收取担保费。
担保融资不仅担保成本高,而且银行贷款利率也高,而且对审批的贷款不能全额支付,而是部分或全部作为保证金开立承兑票据(称为“被动开承兑”),简介引起企业费用支出的增加。
今年以来,企业支付的各项附加费用比往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企业反映大约提高10%。
这样高的融资成本非迫不得已,是没有企业敢贷的,即便是贷了,对于经营利润低的企业也是难以负担的。
(四)银行贷款期限短,过桥困难。
我县企业从银行贷款1年期以上的非常少,同时1年期贷款占比不断下降,半年期贷款占比持续增加。
若续贷需先偿还上期贷款本金后再重新办理手续,且续贷的手续、费用并不减,有的还要等待10—20天的时间。
企业老板一般在贷款到期日前两个月就要筹集资金归还本期贷款本金,不光耗费大量精力而且造成企业在短时间内资金链断裂。
个别银行因惧怕企业不能到期还款,存在提前催款现象,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而且也相应增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政府服务企业方面:1、服务体系不完善。
缺乏对服务机构的有效领导,大量中介服务机构以收费为主,服务为辅,服务机构各自为战,综合服务机构和窗口平台建设滞后,运行效率有待提高。
2、企业用电成本增加。
按供电部门要求,变压器每一千瓦时每月需交28元钱,如有些企业变压器是3600千瓦,照此计算用电支出每年多花60万元的增容费。
大大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
昌昊机械、德顺机械等公司因为用电问题,年增加支出60万元以上。
3、政策制约企业用地难。
土地利用存在政策制约,用地指标争取难度增大。
项目土地指标紧张、用地手续办理时间长,项目批复和环境评价难以实施,严重制约了部分企业规模扩张和一些项目落地建设。
如柏年科技有土地指标70亩,其中拿到证的是20亩,近期有40亩需要挂牌,按照规定,企业需缴纳700万元才有资格摘牌,资金巨大,企业难以承受。
如巨元石材租赁的北晏子村59.29亩地,租赁费每亩1000元,租赁年限30年,前16年的租赁费计94.86万元,地面附属物、青苗补助款20余万元,这些费用合计114万余元签订合同时一次性支付,争取了40亩土地指标,每亩22-23万元,需800多万元,加之厂房建设、设备购进全部需要资金,企业压力巨大,承受不了。
导致这些项目无法进展,只能等待观望。
企业用工、培训等方面的问题:1、招工难、用工贵降低企业效益。
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和物价水平的较快上涨,大多数中小微企业提升了工资水平,2014年,我县中小微企业全职职工的平均月工资2500元左右,一线工人的工资一般在3000元以上,有的超过5000元。
劳动力成本明显上升,但不少企业的工资仍缺乏吸引力难以招到工人,相当部分企业仍存在用工缺口。
部分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企业缺工情况更为突出。
2014年,全县约有1100家企业存在招工难的问题,占比达到了60%,其中缺技术工人的企业占到80%以上,特别缺乏电焊工、车床工等专业人才。
企业招工难和用工贵,导致部分企业因人手紧缺有单不敢接,加剧了企业经营困难。
聚龙液压机械有限公司、山东超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反映,曾经是冷门专业学科和技术要求非常高的稀少工种目前培训的学校非常少,高校向社会培养的大学生也非常少,企业技术员工青黄不接,特别是新产品的工艺设计、生产加工缺乏技术工人,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减负工作的意见建议一、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一是优化银行融资环境。
建议相关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法合规收取中间业务费用,对金融机构收取信贷额度占用费、以票抵贷、配售银行理财产品等行为严厉查处。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信贷供给,引导银行业机构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定价标准,适当减轻企业负担。
加大对金融机构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考核力度,在对中小微企业的实际贷款额、办理时限、利率等方面加大考核,对扶持力度大,贡献突出的银行,进行表彰奖励,使金融机构将更多的资金投放到中小企业,充分调动金融部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二是强化对融资收费部门的监管。
建议县里由纪委牵头专门成立中小微企业融资监管机构,对涉及到的融资收费部门和中介机构进行监督管理,促其提高服务水平,严格收费标准,规范收费事项,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费用,提高中小企业贷款规模。
金融部门和相关政府职能服务部门要摒弃部门利益,树立大局意识,真正做到放水养鱼,服务中小微企业,帮助我县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三是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
一是要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地方商业银行以及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指导该类机构为当地小微企业提供便捷优惠的融资服务。
二是开拓非信贷融资渠道,通过上市融资、股权融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等等直接融资方式解决融资难问题。
三是审慎推动小微企业贷款证劵化,通过小微企业贷款组合打包,信用评级后向资本市场公开发行小微企业资产证劵化产品。
四是充分发挥民间借款灵活、简便、快速、收益率高等优势,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民间借贷的长效制度法规,加大民间借贷力度,规范民间借贷行为,降低民间借贷利率,使民间资本有效服务企业发展。
四是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与评价体系,构建守信受益和失信惩戒的信用约束机制。
搭建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稳妥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典当行等非正规金融机构接入征信系统。
进一步促进信息共享,确保及时全面掌握企业信用信息,增强企业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建立异地民间借贷融资备案机制,定期发布相关融资信息,加强融资用途跟踪监测,防止资金脱实向虚。
五是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力度。
建立过桥还贷专项资金,发挥财政性资金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加大争取上级财政专项资金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质量和效率,解决企业资金紧张问题。
对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帮助争取贷款贴息项目,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积极争取小额贷款担保资金项目,利用专项资金担保充当抵押为小微企业低成本贷款融资,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同时建议县财政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为成长性较好的企业提供贷款贴息和小额贷款担保,鼓励和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是推进企业挂牌上市直接融资。
推进企业挂牌上市由企业直接融资,向股权(票)市场、债券市场寻求资金支持,是中小企业扩大融资规模、破解融资瓶颈的有效途径。
去年,我县有两家企业在天交所挂牌上市,解决了融资难问题。
下一步应引导更多的企业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推进企业上市步伐,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强力推动创业兴业。
1、加快蒙阴县大和创业辅导基地的建设。
争取2015年实现入驻小微企业不少于100家,从业人员500人以上,服务满意率在88%以上,民营企业创业成功率95%以上,争取该创业辅导基地早日实现入驻企业、从业人员、服务满意率、创业成功率等方面达到省级水平。
继续在聚集区、镇驻地建设中小微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充分激活民间资本,引导企业建设标准厂房、配套设施,为中小微型企业搭建创业平台。
积极评选创业带头人和创业新星,不断壮大创业者队伍,掀起全民创业热潮。
2、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
放宽市场准入,凡国家法律未禁止的领域全面向民间资本开放。
工商注册登记部门简化初创企业注册验资手续,放宽注册资本和出资比例限制;允许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村委会、居委会等作为投资主体,设立公司制企业。
支持家庭农场设立登记和发展,支持家庭成员以个人身份组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支持家庭农场作为单位成员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奖励企业加快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