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脊柱病变
颈椎椎间盘退行性变MRI表现 A.矢状位T1WI:C4~5椎间盘脱出髓核与未脱出部分之间以“窄颈”相连(白箭),呈等信 号;B.矢状位T2WI:C4~5椎间盘脱出髓核呈低信号,脊髓受压变形, C4~5节段脊髓内可见 条形脊髓水肿高信号(白箭)
第三节 椎管狭窄
椎管狭窄(spinal canal stenosis)是指由于构成椎管的脊椎、软骨 及软组织异常,引起椎管有效容积减少,压迫神经根、脊神经节、脊髓和 血管等结构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椎管狭窄MRI表现 A.脱出椎间盘及脊髓可见强化,脊髓明显受压变形,椎管有效容积减小(白 箭);B.T1WI:C3~4椎间盘脱出并向上位于C3椎体后缘(白箭),C3~4节段椎管狭窄; C.T2WI:多节段椎间盘凸出及脱出,同时可见黄韧带肥厚(白箭)、脊髓水肿及椎 管狭窄
第一节 脊椎退行性变
二、影像学表现
(一)X线表现 1.椎体边缘骨质增生肥大、硬化或唇样改变,严重者接成骨桥。 2.髓核钙化及Schmorl结节 3.椎间隙及椎间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硬化,关节突变尖。 4.韧带钙化,可见斑片状、条形高密度钙化影。 5.脊柱生理弯曲变直、后凸、侧弯,脊椎不稳,甚至出现滑脱。
脊椎退行性变X线表现 A.C6、7 椎体边缘骨质增生肥大,骨桥形成(白箭);B.L3~4椎间盘内条形气体低密度 影(白箭),腰椎椎体边缘骨质增生肥大;C.L1、2、3椎体边缘骨质增生,L2~3椎间隙变窄, L5 椎体滑脱(白箭)
二、影像学表现
(二)CT表现 1.椎间盘向四周均匀膨出于椎体边缘,外周可有弧形钙化。硬膜囊前 缘及椎间孔内脂肪可受压,脊髓可有或无受压移位,椎间盘出现真空征和 髓核钙化,Schmorl结节形成。 2.椎间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增生、硬化、变形,关节面下方可见囊 性变,关节突变尖及椎间关节内积气。 3.黄韧带肥厚、钙化,硬膜囊侧后缘受压、移位;后纵韧带肥厚、钙 化或骨化。 4.椎体骨结构改变多表现为椎体边缘唇样增生、硬化。 5.椎管、椎间孔及侧隐窝的继发性狭窄,脊椎前、后移位或异常旋转。
二、影像学表现
(四)颈椎病影像诊断要点 1.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向弯曲。 2.椎间隙变窄或出现前窄后宽。 3.椎体前后缘骨赘形成。 4.椎间孔变形、变小呈哑铃形或不规则形。 5.椎间关节及钩椎关节变尖、增生硬化。 6.椎体不稳,可见双突、双边征。 7.项韧带、前纵韧带及后纵韧带钙化与骨化。 8.CT显示椎间盘变性、突出、真空征、髓核及后纵韧带钙化等表现, 显示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程度,可测量椎管和侧隐窝的狭窄程度。 9.MRI上脊髓水肿在T2WI和STIR上为表现为局灶性、线条形高信号;纤 维环和髓核的退变,在T1WI和T2WI上纤维环和髓核均显示为低信号。
第十章 脊柱病变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脊椎退行性变
第二节 椎间盘退行性变 第三节 椎管狭窄
第一节 脊椎退行性变
脊椎退行性变(degenerative spinal diseases) 为骨关节退行性疾 病中常见疾病,多为生理性老化过程,尤其是活动度较大的下颈椎、下胸 椎和腰椎。
一、临床与病理
临床: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椎体及椎间关节增生、椎间盘突出及韧 带增厚、钙化明显时可压迫脊髓、神经根和血管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 征。 病理:脊椎退行性变病理改变包括椎间盘、椎间关节、脊椎周围韧带 和椎体骨质的退行性变。
二、影像学表现
(三)MRI表现 1.直接征象 ①椎间盘膨出;②髓核凸出及脱出 ;③髓核游离;④ Schmorl结节 。 2.间接征象 ①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移位;②脊髓水肿或缺血; ③椎间盘积气和髓核钙化;④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硬化、骨赘形成;⑤硬膜外 静脉丛迂曲、受压。
三、鉴别诊断
髓核游离型椎间盘突出应与硬膜外肿瘤鉴别。
脊椎退行性变CT表现 A.椎间关节突增生,双侧椎间关节内可见条形气体影(白箭);B.腰椎 间盘向椎管内突入,硬膜囊受压,椎间盘可见真空征(白箭)
二、影像学表现
(三)MRI表现 1.椎间盘膨出 2.椎间盘变性 3.椎体骨质增生、骨赘形成 4.韧带钙化或骨化 5.椎间关节退变 6.椎体终板及终板相邻的骨髓信号改变 按Modic法可分为三型:① Modic-I型 ;②Modic-Ⅱ型 ;③Modic-Ⅲ型
第二节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间盘退行性变包括髓核退行性变、透明软骨终板退行性变和纤维环 退行性变。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较多见,尤其腰4~5及腰5骶1最常见;其次为 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其中颈4~5、颈5~6及颈6~7多见;胸椎间盘退行性变少 见。
一、临床与病理
临床:主要为局部刺激症状及脊髓、神经根及血管的压迫症状。 病理:髓核退变为髓核出现脱水、变性、弹性减低、碎裂,甚至出现 真空现象和钙化;软骨终板退变为软骨细胞坏死、囊变、钙化和裂隙;纤 维环退变为纤维环出现玻璃样变及裂隙样改变,并向四周膨出,周围韧带 发生钙化等。
Schmorl结节影像表现 A.L1椎体下缘及L2、3椎体上缘半圆形凹陷缺损,外周呈高密度硬化缘 (白箭);B. 椎体可见局限性圆形低密度压迹,外周呈高密度骨硬化带; C.L3椎体上缘半圆形压迹,其内容与椎间盘信号相同(白箭其后缘正中仍保持前凹状态;B.椎间盘局 限性向后突出,硬膜囊受压;C.椎间盘突入椎管内,硬膜囊受压变形;D.椎间盘后缘正中 半圆形软组织影向椎管内突出
三、鉴别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
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X线表现 A.颈椎生理曲度以C4 椎体为中心向后成角,C5、6椎体后缘骨质呈唇样增生,C5~ 6椎间隙变窄(白箭);B.钩椎关节边缘变尖(白箭)、增生硬化
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CT、MRI表现 A.颈椎CT横断位:颈椎后纵韧带钙化,脊髓受压,椎管前后径变窄;B.颈椎MRI 矢状位T2WI:C5~6节段椎管狭窄,脊髓受压,C6~7节段脊髓内条形脊髓水肿高信号 (白箭)
椎体终板退行性变Modic-I型
MRI表现
A.矢状位T1WI B.矢状位T2WI:L4椎体下缘及L5椎体上缘终板呈条带状长T1、长T2信号 (白箭);C.矢状位T1WI D.矢状位T2WI:L5椎体下缘及S1椎体上缘终板呈条带状短T1、长T2 信号(白箭);E.MRI矢状位T1WI F. MRI矢状位T2WI:L4椎体下缘及L5椎体上缘及L5椎体下 缘及S1椎体上缘终板呈条带状长T1、短T2信号(白箭)
一、临床与病理
临床:临床上依据狭窄部位的不同,所产生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不同 部位的脊髓、神经根和血管等结构受压可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椎管狭窄部 位以下腰椎和颈椎多见。 病理:①先天性椎管狭窄;②获得性椎管狭窄;③混合性椎管狭窄。
二、影像学表现
(一)X线表现 1.先天性椎管狭窄 椎弓根变短、增粗,椎板增厚,椎管前后径变短和椎 弓根间距变小。 2.获得性椎管狭窄 脊椎退行性变、脊柱不稳、椎体后缘骨赘、后纵韧带 钙化或骨化、椎间关节增生硬化、椎间孔失去正常形态。 (二)CT表现 1.CT显示椎弓短小、椎弓板增厚、椎体边缘部骨质增生、硬化、椎间盘 膨出或突出、椎间关节增生、后纵韧带及黄韧带肥厚和钙化。 2.椎管变形及狭窄,胸段和上腰段椎管呈三叶形改变。 3.硬膜外脂肪线受压、消失、侧隐窝狭窄及硬膜囊、脊髓受压。 4.CT三维重组图像对判定椎管狭窄有很大帮助。 5.CT扫描层面需平行于椎间盘及椎体层面。①侧隐窝矢状径小于等于2mm 为狭窄;②椎间孔宽度小于2mm为狭窄;③颈椎椎管前后径小于10mm时即可诊 断为颈椎管狭窄;④腰椎椎管前后径小于11.5mm时可诊断为腰椎管狭窄;⑤ 当腰段椎管横断面积小于l.45cm2可诊断为椎管狭窄,更为准确。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MRI表现 A.横轴位T2WI:椎间盘向椎管内突入,硬膜囊受压(白箭);B.矢状位T1WI:L4~5椎 间盘脱出髓核与未脱出部分之间以“窄颈”相连(白箭);C.矢状位T1WI:L4~5椎间盘 脱出并游离于L5椎体后方,呈稍低信号(白箭);D.矢状位T2WI:L4~5椎间盘脱出并游离 于L5椎体后方,呈低信号(白箭)
椎管狭窄CT表现 A.腰椎CT横断位:椎间盘向椎管内突入,硬膜囊受压变形,椎管有效容积减 小;B.腰椎CT横断位:椎管内可见半圆形软组织影及钙化影;C.颈椎CT横断位: 后纵韧带钙化,椎管前后径狭窄
二、影像学表现
(三)MRI表现 1.先天性椎管狭窄可累及一个或多个平面的骨性椎管。矢状位和 冠状位显示椎管向心性狭窄;横断面显示椎弓短粗,走形趋向平行。 2.获得性椎管狭窄显示椎体、椎间关节增生及黄韧带、后纵韧带 肥厚、钙化或骨化使椎管、椎间孔及侧隐窝狭窄、变形。 3.椎间盘膨出或突出使硬膜外脂肪受压、变形或消失。 4.硬膜囊、脊髓前缘或侧后缘受压、变形、移位,严重者可出现 脊髓水肿、缺血及囊变,表现为脊髓内等或稍长T1、长T2信号,STIR呈 高信号。 5.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或邻近病变侵入椎管内,造成椎管有效容积 减小。
二、影像学表现
(一)X线表现 ①椎间隙变窄或前窄后宽,脊柱生理前突消失、变直,甚至后弓;②脊 柱侧弯;③Schmorl结节;④椎体缘后翘和椎体唇样增生、骨桥形成或游离骨 块;⑤脊柱不稳,脊柱椎体前、后轻微移位。 (二)CT表现 1.直接征象 ①椎间盘膨出;②椎间盘凸出;③椎间盘钙化;④髓核游离; ⑤Schmorl结节形成;⑥颈椎椎间盘凸出以中央型多见。 2.间接征象 ①硬膜囊前缘及椎间孔内脂肪间隙移位、变窄,甚至消失; ②硬脊膜囊、脊髓或马尾神经及神经根受压移位;③椎间盘真空征和髓核钙 化;④椎体边缘骨质可见唇样增生、硬化。